美中戰略

簡評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
瀏覽數
2595
2022.10.31
作者
鄧巧琳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鄧巧琳 政策分析員

關鍵字:中共二十大、國家安全、美中競爭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10 月 25 日晚間,新華社發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報告》(以下簡稱二十大報告)之全文,相較於 16 日開幕會上習近平的口頭報告(僅 14,412 字),新華社發布之實際全文共 32,458字,題目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全文圍繞著中共第二個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展,並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此目標。[1]而綜觀二十大報告全文,前半部總結過去五年與十年「革新」的成果,試圖為習近平的延任提供解釋基礎;後半部則是關於未來的戰略與政策規劃,欲劃定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外交、黨建等的發展方向。本文針對二十大報告內文,分別從美中競逐格局、高質量發展與國家安全進行分析。

美中競逐格局


美中競逐格局是此次二十大報告中雖未明文列出,但卻深刻影響中國未來發展布局的首要因素。報告開篇即強調「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並延續「十四五規劃」再次強調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應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風險挑戰」做出重大戰略部署。報告中指出中國未來發展進入「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且強調「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顯示中共意識到美中競爭開始後國際環境與結構的變化,極需針對美國的打壓提出應變方針,如報告中特別將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拉出討論,欲透過教育發展、科技自主與人才集聚等方式塑造中國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其次,相較於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在對外政策段落中顯現出欲與美國相抗衡的意味。儘管兩次報告內文皆未點出美國二字,但在二十大報告第十四點「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共再次強調「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是前所未有,且直言「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奕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等,這些皆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用以形容美中貿易衝突中美國行為的詞彙,[2]報告中亦使用負面表述如「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築牆設壘』與『脫鉤斷鍊』、反對單邊制裁與極限施壓」等,處處劍指美國,並點出中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顯示中國已不再信任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機制,而是強調要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由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多邊組織之影響力與話語權。

更加強調安全與高質量發展


在美中競逐格局影響下,此次二十大報告更加強調安全與高質量發展。首先,此次報告將「高質量發展」定位為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3]意即受美中競逐、新冠疫情與內部經社問題等中共所謂「風險挑戰與不確定難預料因素」的影響,中國未來難以維持「量的增長」,因此轉而追求「質的提升」。其次,二十大報告特別將國家安全單獨列出,將國家安全與中共第二個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連結,表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強調「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在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在二十大報告其他段落中亦多次提及供應鏈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金融風險等。最後,必須強調一點,對於中共來說,發展與安全不能顧此失彼,也就是報告中所強調的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掌握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

綜觀二十大報告,可發現其內文重在提出名詞概念與統籌戰略方針,並將過去已經在實施的戰略或政策(如雙循環、鄉村振興等)重新包裝在新的戰略規劃中,而實際細項政策執行與明確規劃,應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由黨政各負責機關或地方政府提出。此外,從意識形態切入觀察,二十大報告明顯拉抬馬克思主義的地位,[4]在美中競逐格局下,未來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制度競爭或將更勝以往。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