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
壹、新聞重點
2019年11月4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0個部門,針對台商及台灣民眾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條文內容如附表)。[1] 中國對台政策新方案選在台灣總統大選前2個月前發布,不論在時機上或是在「惠台」政策的內容上,都引起各方關注及討論。[2]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推出26條措施並非只為影響選舉
中國推出26條措施,看似符合過去在台灣大選前減少威懾、多釋放善意的做法,但其實與以往暗地影響選舉的方式不同。過去對台的讓利政策,大多非在選舉期間發布,並會刻意避開選舉期間,例如2012年中國推動平潭綜合實驗區即刻意選擇在總統大選後發布。即使中國操作對選舉造成影響,也是中長期的經營與形塑,而非透過一次性的官方宣示進行,例如馬政府時期中國對台灣的各項經濟讓利及在「九二共識」的維護上,的確對選情造成影響。因此,本次國台辦在選前發布26條措施,有違過去作法及慣例。在這時間點推出是冒險的,因為極有可能產生反效果。
本文認為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反映兩項可能。第一、中國認為台灣選情趨勢已定,因此冒險推出「惠台」政策,期望能對台灣選情產生一些影響。第二、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已失去耐心,因此繼續推動習近平的意志。尤其是,習近平年初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政策即已忽視當前兩岸關係現況,此時推出26條措施,顯示中國持續跳過中華民國政府,單方面推動對台政策,暗示著習近平對兩岸關係的「解決」有其時效性。
二、26條措施為「兩制台灣方案」的初步落實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出席《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在對台方針上,發表「習5點」。為了貫徹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國台辦及中國學界於2019年已多次舉辦探索兩制方案之相關會議,包含邀請台灣學者參與討論。[3] 26條措施台的推出,雖然是2018年國台辦推出對台31項措施後的方案,但其意義也是「習5點」之後匯集各方意見後的新措施,亦是形塑中國與台灣人民一起探索兩制方案具體實踐的氛圍,未來拉攏台灣專家學者參與兩制方案討論的情況將會持續。
三、國台辦有推動「習5點」的壓力
由於台灣各界對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不支持以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延燒,使得習近平2019年所提的對台政策難以推展。從組織績效的角度來看,若國台辦配合推動習近平的對台重大政策少有進展,有關的涉台部門都可能因2019年對台工作成效低而遭受責難,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亦將難辭其咎。因此儘管在時機上並不適合,國台辦仍推動26條措施,本次國台辦即特別提到26條措施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26條措施作為2019年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具體實踐,對於國台辦的組織績效而言,亦有其必要性。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將持續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具體措施
從中國在2019年的對台政策已逐漸與兩岸現況脫節的情況來看,26條措施除反映習近平意志的延伸外,也代表著未來中國將會持續透過各項措施拉攏台灣人民,並提出更多實際的兩制方案。這些方案很可能會逐步侵蝕台灣的主權,例如本次26條措施中的第14條,台灣人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尋求保護與協助,並申請旅行證件。由於目前許多台灣人拿中國一次性護照赴北韓與俄羅斯旅遊已早有前例,[4] 未來不能排除中國與其他親中國家合作,使台灣人僅能以中國旅行文件,甚至是中國版台灣護照入境之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若總統大選不如中共預期,未來中共的對台政策可能會忽略兩岸現況,強推更多「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措施,對台灣政府的態度也會更趨強硬。
二、中國仍將加速拉攏台灣人赴陸
中國的軟硬兩手策略仍將持續進行,並加速拉攏台灣人赴陸。從26條措施的內容來看,拉攏台商的措施即高達13條(如附表),代表著中國在面對美中貿易戰下,台商調整中國大陸市場比重後,希望透過這13條措施,再度拉攏台商赴中國投資。此外,這13條內容雖看似「惠台」,但多數項目可能成效有限,亦不見得對台商有利,反而是「利中」,對中國更有利。[5] 在拉攏台灣民眾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特別提到放寬對台灣運動員的部份。由於過去赴陸從事職業運動項目常有其限制,例如台灣撞球好手吳珈慶因此轉為中國籍赴陸打球。如今中國放寬限制,雖然看似能降低台灣運動員轉換到中國籍的可能,但在中國廣大的市場下,亦可能使其他體育項目的台灣運動員加速西進,尤其是條文沒有提到亦沒有排除的棒球項目。2019年中國棒球職業聯賽職業化後,短期雖不致有所影響,但長期仍有可能會對台灣棒球環境造成衝擊。
附表、26條措施條文內文
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
|
1.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範應用體系建設,可同等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2. 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
3.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迴圈經濟項目。
4.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投資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參與符合相關規劃的民航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諮詢、設計、運營維護等業務。
5. 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
6. 支援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台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
7. 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援。
8.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9.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
10.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
11. 對從台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協力廠商檢驗鑒定機構的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台灣輸入大陸商品協力廠商檢測結果採信。對來自台灣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風險評估、預檢考察、企業註冊等管理,推動兩岸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
12.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13. 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
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
14. 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15. 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專案和財政專案。
16. 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
17. 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
18. 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 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
20. 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
21. 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專案、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22. 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
23. 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
24. 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25. 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
26. 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
|
資料來源:〈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2019年11月4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911/t20191104_12214930.htm。
[1]邱國強,〈繼31條後 中國再推出對台26條〉,《中央社》,2019年11月5日,https://reurl.cc/EKgAqk;張淑伶,〈國台辦官員:26條貫徹習論述 堅持一國兩制〉,《中央社》,2019年11月5日,https://reurl.cc/Nabv16。
[2]本文僅就國台辦發布時機及未來可能趨勢進行簡要概述。
[3]羅印冲,〈邀兩岸學者討論「兩制台灣方案」 中共已啟動〉,《聯合報》,2019年3月31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1/3729043;〈兩岸學者探討推進融合發展 尋求「兩制」臺灣方案〉,《中國新聞網》,2019年7月30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1/3729043;〈滬港學者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大公報》,2019年4月11日,https://reurl.cc/Nabv1Q;〈探索「兩制」臺灣方案 大陸學者呼籲首先解釋清楚「一國兩制」〉,《廈門廣電網》,2019年5月4日,https://reurl.cc/8l6E47。
[4]李鋅銅,〈拿陸護照跨境遊 早就見怪不怪〉,《旺報》,2017年11月7日,https://reurl.cc/724G9N。
[5]〈還信惠台26條?澳智庫算出中國在印太8成是芭樂票〉,《自由時報》,2019年11月7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0236;〈中國國台辦「26條」:台北指措施「名為惠台,實則利中」〉,《BBC中文網》,2019年11月4日,https://reurl.cc/dr1N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