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積極使用推特之評析
2020.01.10
瀏覽數
147
壹、新聞重點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9年12月29日專題報導指出,中國外交部開始積極運用推特(Twitter),作為北京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新策略。中國外交部在2019年10月註冊推特,於12月初開始發布英文推文,官方帳號(@ MFA_China)簡介是:「關注我們來認識中國外交」,目前約有1.9萬人關注。根據BBC調查統計,在推特註冊帳號上,中國外交官有33個,大使館或領事館有22個,總共有55個帳號,其中有32個帳號都是在2019年註冊的(如附圖)。[1] 由於中國禁止在大陸境內使用推特,中國外交官卻在2019年開始積極登錄運用推特,其宣傳訴求目標有其針對性,明顯地是在中國境外而不在境內對象,特別是那些西方國際媒體。此反映中國外交部意圖在國際社會,透過境外西方社群媒體(social media)進行輿論戰的精進作為。
貳、安全意涵
一、北京檢討改善現行話語傳播有效性
中國外交部官方推特帳號所發第一個推文,是在2019年12月2日,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日例行記者會錄影為背景,推文內容則是抗議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of 2019),並宣布停止美國軍艦訪問香港與禁止5個非政府機構在香港活動。無獨有偶的是,華春瑩2019年7月升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前,在中共中央黨校受訓時,於《學習時報》發表〈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文章表示,「我們前所未有地走進了世界舞台中央,但手中尚不完全掌握麥克風,時常處於有理說不出、有聲傳不開的尷尬境地」。她表示,中國要真正強起來,勢必要「提升國際話語權」,以徹底解決中國在國際「挨罵」的問題,其改進方法在於「提高對外話語傳播的有效性」。 [2]
由於社群媒體即時、直接、與規模的特性,中國境外網路社群媒體,已成為北京思考如何精進在國際社會輿論戰與公共外交的另類工具。在言論自由的西方民主社會,網路社群媒體的出現,如推特、臉書(Facebook)、Instagram、Line等,徹底改變了過去主流媒體壟斷新聞輿論的現象。當今國際社會透過推特掌握話語權最有名的例子,即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中國外交部此次積極運用推特進行公共外交,可視為欲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透過直接與即時溝通方式,向國際社會傳達北京對外事務立場。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西方社群媒體運作方式,不同於境內社群媒體(例如微博),以致中國政府無法加以管控。因此當中國官方境外發文受到批評與反駁,如無法適當回應與提出有效論述時,反將自曝其短、弄巧成拙,造成反效果,違背其欲達之宣傳初衷。
二、中國特色推文引發負評聲浪
中國官方使用西方社群媒體經營輿論,其實已行之有年,不過主要仍是透過官方媒體,至於機構乃至個人,則尚未如西方國家般普遍。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代管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應該是最早開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活躍的中國官方媒體之一。[3] 在2019年8月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推特和臉書關閉大批來自中國內地帳號,理由是有證據顯示這些帳號「散布虛假信息」,且「背後由中國官方主導」。當記者對此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辯駁表示,「中國媒體利用海外社交媒體與當地的民眾進行溝通,對外介紹中國的政策,講述中國故事,我想這是情理當中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某些公司或者某些人對此反應如此強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戳中了他們的某些短處」。[4] 但此事件,已成為中國運用西方社群媒體時著名的負面教材。
目前中國外交部在推特指標性帳號有4個,分別是:外交部帳號(@ MFA_China)、駐美大使崔天凱(@ AmbCuiTiankai)、駐英大使劉曉明(@ AmbLiuXiaoming)、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 zlj517)。這4個指標性帳號推文的共同特點,就是具中國「戰狼」特色–鬥性堅強、絕不退縮,積極地為黨政策宣傳辯護,並展示「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自信。例如2019年7月,當美國宣布對台軍售案、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崔天凱推文攻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玩火只會引火自焚」,引起國際社群網民諸多負評。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則轉推並附上與紐約自由女神像的自拍照,指崔「應該優先讓中國人民擁有推文的自由」。在BBC專訪中,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閭丘露薇表示,中國外交官難以使用西方世界民眾習慣的方式溝通,是因為「中共的體制決定了發言的內容必須是符合黨的政策的,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要用西方聽得懂的語言和邏輯,並不是一個選項」。[5]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推行公共外交將更具主動而多樣化
中國外交部透過機構名義開始積極在推特發文,展現了中國政府求新求變思維,以改進當前公共外交模式,企圖以更多元方式,提高其對外話語傳播的有效性。誠如華春瑩在其〈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專文所建議,能主動引領國際輿論的要點在於,「要變『聽我〔中國〕說』為『我〔國際社會〕要聽』,既敢於打開天窗說亮話,清晰堅定表達中國立場和態度,又善於溝通說明,確保信息送達通暢無誤」;而其具體方法則在於,「必須重視5G時代給社會治理和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積極探索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並進軍海外社交媒體,為中國道義力量插上翅膀,確保中國話語第一時間佔領道義高地」。2008年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開風氣之先,藉由創新的社群媒體策略,打了一場漂亮選戰,此是政治傳播成功的典範。川普總統透過推特,以非傳統的另類模式,藉由掌握訊息的主導權與權威性,使媒體必須時時關注其推文,相當程度地反制那些他稱之為「假新聞」的主流媒體,有效而直接地達成其訴求目的。如今透過社群媒體進行訊息傳播、溝通說服、與組織動員,已成為政治人物與政府機構的主流。中國政府開始從中汲取經驗,在可預見的未來,西方主流之社群媒體,勢將成為中國官方推動公共外交時的焦點之一。
二、北京學習發揮西方社群媒體的影響力
儘管中國官方使用西方社群媒體有其侷限性,但考慮到社群媒體的功能、影響、與發展優勢,北京將更積極學習投入西方社群媒體的運用。此次中國外交部推動以實名方式發推文,除了希望透過其訊息權威性特點,將之轉化為輿論引導的話語優勢外,亦可藉此達到探測國際輿論風向之目的。在極權體制下,中國重大外交決策,基本上是由國家最高領導人拍板定案,外交部乃至外交官的話語權有限,也不容許擅自解釋政策,因此其在實際上也只是政策的執行者。由於對外宣達政策自主性與彈性有限,導致中國外交辭令趨於強硬、制式、與八股。這也讓中國外交部與外交官在發推文時,無法接受讀者對中國政策批評,強勢攻訐反對者意見,以致雙向互動的交流效果不佳。華春瑩在提及改進對外傳播方法時表示,「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與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她直言,「在新時代,我們要通過真誠開放的溝通、實事求是的作風,佔據真理和正義的置高點,贏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信任。在這一重大問題上,我們同樣需要刀刃向內、自我批評和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智慧」。此次中國外交部門積極透過推特,直接與外國公眾進行交流的嘗試,只是個開始,而未來也讓中國官方多一個蒐集與試探國際輿論的管道,以供決策當局參考,此不失為另類公共外交的新嘗試。
附圖、中國外交官與機構登錄推特統計
資料來源: Zhaoyin Feng, “China and Twitter: The year China got louder on social media,” BBC, December 29, 2019,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50832915.
[1]Zhaoyin Feng, “China and Twitter: The year China got louder on social media,” BBC, December 29, 2019,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50832915.
[2]華春瑩,〈佔據道義制高點提升國際話語權〉,《求是網》,2019年7月12日,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07/12/c_1124745528.htm。
[3]英文版的China Daily推特官方帳號創建於2009年11月,目前有420萬個粉絲;〈盤點中國官媒在「牆外」的輿論攻勢〉,《德國之聲》,2019年8月23日,https://reurl.cc/NaMpNp。
[4]〈推特、臉書刪「中國風」帳號 中國網民怒嗆聲〉,《德國之聲》,2019年8月21日,https://reurl.cc/rlqQ04。
[5]〈中美外交官推特罵戰再起,中國外交愈趨「戰狼化」?〉,《BBC中文網》,2019年7月17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012321;〈中國外交官的2019推特「元年」,行文風格酷似特朗普〉,《BBC中文網》,2019年12月27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07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