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從尋求出口到尋求破口— 剖析中共「數位絲路」西進中亞之進展
2022.08.31
瀏覽數
1314
摘要
2021年開始,美國大張旗鼓地聯手四方會談國、G7與歐盟國家,提出各種基建連結倡議,尤其是2021年底歐盟推出「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以及美國在2022年6月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兩者都強調數位基礎建設,並都強調民主與清廉價值暨供應鏈安全韌性,意謂美歐加強與中共「數位絲路」分庭抗禮的力道,意圖進一步弱化中共「數位絲路」在印太、歐洲與非洲的優勢。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藉乾淨網路以及結合歐盟及印太友盟推動以規則與價值為主的倡議,對中國進行數位分流,中亞五國雖在帶路倡議中身陷債務陷阱,但仍基於維穩監控以維繫政權的驅動之下,積極擁抱數位絲路以兼顧數位經濟發展與數位監控。此外,中亞國家在國際組織積極擁護中共的網路主權概念與其標準。在近期中共受限於半導體技術管制與數位科技分流趨勢下,中亞國家成為中共數位發展突破桎梏的戰略破口。雖然中亞五國經濟規模與資料產量尚不足以扭轉局勢,但將是中共聯合俄羅斯組建理念相近陣營的重要據點。因此,可預見中共不論基於能源需求、地緣政治考量,還是數位戰略部署,未來在疫情後仍將持續在中亞投注數位基礎建設,中亞國家對中共的數位技術與服務,預料也將隨之愈加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