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11.15
瀏覽數
1088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國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行動。戰爭影響所及,不僅震動了世界格局,更對甫從新冠疫情(COVID-19)衝擊下逐漸復甦的全球供應鏈(supply chain)造成新一波的打擊。俄烏戰爭是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劇烈化的結果;它亦加劇了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形成的國際對抗。連鎖反應下,世界各國紛紛尋求建立多元化的、可替代的以及信賴的供應鏈來源,以維護自身利益。本次特刊的重點,即關注俄烏戰爭背景下特定產業的現況以及部分國家在相關議題上的因應措施。
本次特刊對「供應鏈」的定義,係根據 ISO28000 國際標準所稱的「資源與過程相連結的組合,起始於原物料開採,並延伸透過產品或服務之提供,跨越輸送模式至最終使用者」。而供應鏈安全則指「防止因故意、未經許可之行為,導致該供應鏈或經該供應鏈所造成之傷害或損壞。」在上述概念下,各篇作者依各自主題開展討論。
本期特刊首篇為舒孝煌的〈美國關鍵科技與國防供應鏈安全〉。雖然全文以美國為題,但該文分析美國為強化整體國家供應鏈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所涉及之項目、範圍廣泛,幾乎涵蓋其他作者的主題。此外,美國的作為,也是影響全球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篇對於讀者閱讀後續各章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首篇之後,本特刊接續討論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討論最為熱烈的幾個焦點,包括半導體、資安以及太空產業等議題。首先是林佳宜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現況與俄烏戰爭下的挑戰〉,探討主題為近年來造就台灣矽盾的半導體晶片。該文重點在於俄烏戰爭下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現況,亦指出其安全危機之所在與歐美大國因應的政策方向。第三章吳宗翰的〈俄烏戰爭下的軟體供應鏈安全〉一文則從資訊安全的角度討論供應鏈。作者指出,軟體不同於一般產品,其上下游界線模糊不明;一旦軟體開發周期任一環節遭到入侵,整體「鏈」都存在安全風險。本文分析各國政府在俄烏戰爭背景下對相關議題做出的因應措施與趨勢研判。接著,第四章是許智翔與周若敏合著的〈新太空產業供應鏈安全〉。該文聚焦近年由私部門領軍的「新太空」(New Space)技術發展,以及太空科技高度軍民兩用(dual-use)特性下各國競相投入相關技術發展導致的契機與挑戰。
特刊接下來分別討論能源以及無人機等個別產業的議題。各篇作者亦有各自關注的案例。在第五章,王彥麟的〈烏克蘭危機下的東北亞傳統能源供應鏈〉分析戰爭爆發後遭受西方制裁的俄國與中日韓三國個別在石油與天然氣議題上的立場與作為。作者指出,各國的行動差異反映出自身在整體能源供應鏈上的位置。此外,由劉翎端撰寫的第六章〈四方安全對話之乾淨能源供應鏈安全〉關注四方會談(QUAD)國家在打造綠氫和綠氨等「乾淨能源供應鏈」上的合作與展望。
本特刊最後一章是陳柏宏的〈台灣無人機供應鏈現況與安全盤點〉。該文不僅鉅細靡遺的拆解無人機構造,勾勒出我國廠商清單,更是切中要領的點出我國的優勢與面對的挑戰。作者肯定台灣所具備的潛力,並期待適當時機配合,迎接我國無人機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