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烏克蘭危機下的東北亞傳統能源供應鏈
2022.11.15
瀏覽數
1081
前言
俄國對烏克蘭實施「特殊軍事行動」後,歐美國家隨即對俄國發動經濟制裁,相關措施對國際能源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亦對各國經濟發展及能源安全產生深刻影響。依國際標準組織定義,供應鏈泛指「資源與過程相連結之組合,起始於原物料開採,延伸至產品或服務之提供,跨越輸送模式至最終使用者」。[1]在此定義下,出口油、氣、煤等天然資源之俄國位居供應鏈上游,制裁措施對中下游之影響則波及產品、服務之提供(如電力及燃料)及使用者(價格)等層面。上述兩者恰與國際能源總署定義之「能源安全」概念契合,亦即能源供應鏈之安全應建立於「合理價格」及「穩定供給」等兩項要素上。[2]
世界十大能源消費國中,有四國位居東北亞,分別為中(第 1)、俄(第 4)、日(第 5)、韓(第 10)。上述國家除俄國為能源淨出口國外,中、日、韓均為能源進口大國。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各國對制裁措施立場不一,除中國加大自俄國進口能源外,日韓均面臨是否參與制裁及其衍生之能源安全困境。此外,中俄在能源供應鏈上雖漸深化合作,然自俄國近期舉措可發現其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保持警戒,故仍設法維持日俄、韓俄能源供應鏈不致中斷。故上述國家如何隨國際局勢調整能源供應鏈,亦反映區域內政治及安全情勢。對此,本文將由(一)能源進出口國供應鏈相互依存程度、(二)影響能源安全之外交及政治因素、(三)傳統能源供應鏈之替代選項等要素探討烏克蘭危機對東北亞傳統能源供應鏈安全之影響。
[1]〈ISO 28000 供應鏈安全管理系統標準簡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01 年 9 月 11 日,https://www.bsmi.gov.tw/wSite/public/Data/f1388125037366.pdf。
[2]“Energy Security,” IEA, December 2, 2019, https://reurl.cc/QbpZ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