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輿論引導的對外延伸: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構與挑戰
2022.10.28
瀏覽數
827
前言
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的對外政策漸趨積極甚至專斷,也展現與美歐等國競逐「國際話語權」的企圖心。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2月4日,中俄兩國發表《聯合聲明》;4月21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中國試圖藉機賦予發展、人權、主權、民主、安全等概念新的意涵。迄今,除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外,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主張並無明顯的反應。尤有甚者,中國在外交上的過激舉動,例如在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舉行軍演,並稱8月3日七大工業國組織(G7)與歐盟關切台海和平之舉為「萬惡無恥」、「沆瀣一氣」,與「搞新八國聯軍」,[1] 不僅引發國際側目,也使其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效果不彰。
本文嘗試從輿論引導的視角探討中國建構「國際話語權」的邏輯與挑戰。輿論引導是中國內部治理的重要手段,「國際話語權」則是其向外的延伸。惟從引導的邏輯來看,中國在「國際話語權」的建構上面臨三組矛盾或對立,進一步導致其對外關係的惡化。
[1]〈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回應G7和歐盟外長涉台聲明:萬惡無恥的活生生標本〉,《人民網》,2022年8月4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0804/c1002-3249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