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未來戰場特性
2018.12.13
瀏覽數
839
前言
未來戰爭型態將較現在更趨多樣化、複雜化。一方面,武器系統日益精準、效能提升,摧毀及殺傷面積更小,戰爭朝向小型、精準、外科手術式發展;另一方面,非殺傷式作戰,例如網路戰、輿論戰、破壞攸關國家社會運作及人民日常生活的關鍵基礎設施等等非傳統戰法,則可能對國計民生造成重大影響,間接影響國家軍事反擊的能力。
當今敵人不僅擁有高科技武器,如匿蹤戰機、長程精準飛彈、極音速武器、無人載具等,還有其他非軍事手段可運用於作戰,例如網路戰、電子戰、心理戰、游擊戰或恐怖攻擊等,使作戰發起可能非常早,甚至在部隊集結或啟程前即已發生。敵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 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使海、空軍無法保證一定能準時抵達戰場掩護地面部隊,更別提資訊或網路戰可能在戰爭開打前早已先形塑戰場,這使作戰場域大為擴張。
非傳統式戰具如小型UAV、自動化機器人等在作戰中的運用日益增加,不僅增進部隊情監偵、作戰與後勤等能力,也讓敵人可能在戰爭發起前,即以網路戰、電磁戰等技術,使傳統戰具減少或失去其作戰效能。換言之,戰爭在大規模部隊動員、兵力集結前即已發起,前方和後方的傳統意義也不再存在。
全文連結:第二章.pdf
舒孝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負責本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