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中國對台放寬個體工商戶政策評析
瀏覽數
906
2022.04.07
作者
鄧巧琳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鄧巧琳 政策分析員

中國對台放寬個體工商戶政策評析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鄧巧琳政策分析員
關鍵字:兩岸關係、惠台政策、人才吸納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3月16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台辦)、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發布對台政策新規《關於做好臺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內容指出將放寬台灣民眾在中國經營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的行業種類,並將適用地區擴大至26個省市(區域)內的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目的是為了支持台灣基層民眾與青年群體赴中國就業或創業,與台灣民眾分享發展機遇。[1]針對此,本文有以下幾點觀察。

中國擴大對台灣民眾的吸納政策


中國希望藉由放寬行業別來強化對台人才的吸納。檢視中國歷年關於台灣民眾赴陸申設個體工商戶三份政策文件,自2007年首次開放台灣居民赴中國申辦農業個體工商戶登記以降,台灣人可在中國執業的行業別不斷增加。2007年《台灣農民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敘明台灣農民在陸經營範圍僅限於農業相關行業(含自產農產品零售與農業技術進出口)。2011年《關於開放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通知》則由農業拓展至「餐飲業和零售業」。2015年12月發佈《關於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通知》擴大至「批發業」、「運輸倉儲業」、「住宿和餐飲業」、「通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今(2022)年發布的新規進一步增加了「製造業」、「電力、熱氣、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其中,更特別點出一項無明確對應行業分類的「貨物、技術進出口」類別。[2]

開放行業反映中國產業人才需求


本文認為,開放行業的數量增多,一方面顯示出中國對台灣人才的吸納力道加大,另一方面亦顯示了中國實施擴大內需政策而衍生出對於相關產業人才的需求,希冀能透過開放台灣基層民眾與青年族群補足其產業需求。如此次政策開放的行業納入民生消費品製造、化學品製造、貨物運輸、汙染整治、軟體開發、專業技術服務、文化娛樂產業等,且不乏台灣具有優勢的精緻農業、文創產業等。而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已登記註冊的臺灣民眾個體工商戶共包含農民359戶、居民9,926戶。[3]

近年對台政策顯示中共轉換思維


而自2018年起推出的數項的「惠台」政策,反映出中國對台工作的「主場」思維,試圖塑造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而不僅滿足於兩岸經貿交流往來。延續過去「惠台31條」、「惠台26條」與「農林22條」等「惠台」措施,此次政策同樣試圖拉攏台灣民眾,以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然而,相較於過往「惠台」政策,主要針對專業技術人才,此政策標的擴大至台灣一般民眾和青年族群(「台胞」、「台青」),亦即近年中國主要對台重點工作對象「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4]希望讓一般民眾有感,如個體工商戶申請門檻相對較低,無註冊資金要求、稅賦壓力較小,[5]對於台灣民眾的吸引力或較先前的「惠台」政策更大。儘管如此,在如今中國社會開放程度漸趨緊縮與安全性考量下,此惠台政策能否真的吸引「台胞」與「台青」赴陸創業?仍有待後續觀察。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