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520前夕的「助力台企11條」
瀏覽數
556
2020.05.20
作者
129503902_2133589303441606_676353307103491264_n (2)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梁書瑗 助理研究員

520
前夕的「助力台企11條」
中共政軍所 梁書瑗博士後研究
關鍵字:兩岸關係、對台政策、台商

515中國國務院所屬十個部會聯合宣布《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助力台企11條」)。旋即於同日下午,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出席由國務院相關部會所舉辦「助力台企『11條』暨台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說明會」並發表講話。關於「助力台企11條」及其政策說明會,以下有三點觀察之處。

後疫情時代的「助力台企11條」並無新意且目標對象有限
「助力台企11條」內含11條北京預計在「後疫情時代」支持台企的政策措施,但「助力台企11條」並未擴大2018年以降,以「惠台31條」與「惠台26條」為基礎的「惠台措施」。就「助力台企11條」的內容觀之,其目標對象主要為,視中國市場為主要營收對象或欲長期在陸從事商業投資的台商。惟在目前中美摩擦日益升高的情勢下,若主要營收產品存在被列入美國對中課稅清單的風險,或在製程中使用美國技術者,北京將無法提供誘因,使台企擴大自身在陸的投資布局。

從「助力台企11條」看台商赴陸投資的風險
中美間的張力在疫情期間未見和緩,當中美形成兩大經濟與技術圈的可能性不斷升高,北京已從「助力台企11條」的內容中透露出未來在產業發展上的整備方向強化自身在技術、產業鏈上的獨立性;發展內需市場;將資金留滯於中國境內。如此一來,對於赴陸台商而言,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提供減免稅費為擴大台商投資的誘因,但未來若要撤廠,或有一次性補繳的可能。第二,雖有「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的規定,但若新增投資計畫則須注意:中國目前資本市場低迷、銀行融資偏好國有企業,取得資本並非易事,若要從境外匯入資金,以目前中國加強外匯管制的力度,會產生資金匯入容易卻不易匯出等問題。第三,即使「助力台企11條」第四條指出,將「支持台資企業與陸企共同合作,以多種的形式參與中國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研發、生產和建設」,但515日美國宣布將於9月對中實施新一波出口管制,除台積電與華為的交易關係首當其衝外,掌握中國所需技術的台商,如要強化在陸的投資,也需謹慎以對。台商應及早因應中方為取得先進技術,而產生技術被非法轉移的頻率可能上升或資金鏈被鎖入中國的狀況。

「助力台企11條」釋放出和統不變與求穩」的訊號
大疫當前,北京選擇在台灣總統520就職典禮與中國兩會召開前夕宣布「助力台企11條」,本文認為有以下兩點意涵。首先,「助力台企11條」在中共對台政策中屬兩岸融合政策的一環,而融合政策即使是「習五條」也均以「和平統一」為目標,顯示北京仍不放棄「和平統一」的路線,強調中共對台融合政策的延續性。近期因疫情之故,兩岸民間對立情緒升高、美國航艦接連染疫等因素,使中共內部再興「武統說」的討論,例如54日中國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空軍退役少將喬良發表〈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一文,駁斥因正逢疫情而出現武統台灣的論述。喬良身為持務實主義路線的鷹派將領,雖直指台灣問題「文統無望,只能武統」,認為現階段中國尚未完成民族復興大業,不能因武統台灣而陷入衰退。其言下之意為,若中國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台灣問題將不再是問題。而北京在此時拋出「助力台企11條」,無非為對內傳達中央仍未放棄自鄧小平以降,以和統解決台灣問題的路線。
其次,在召開兩會前宣布「助力台企11條」,對台釋出兩岸「求穩」的訊號。自中共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嘉惠」台商的措施已成為中共對台實施融合政策固定的套路。長期發展下來,台灣政府對這些「惠台」措施早有相應的做法,也承認這是兩岸得以和平共存、維持現狀很重要的一塊基石。由於今年疫情之故,北京推遲兩會召開的時間至台灣520總統就職典禮隔天(521日),因此總統於就職典禮上針對兩岸的內容將更顯敏感。北京顯然不希望在兩會召開前的總統就職演說有任何超出「八字箴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以外的內容,釋放欲尋求兩岸局勢穩定的訊號。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