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戰略

蘇利文與楊潔箎於羅馬晤談之觀察
瀏覽數
555
2022.03.30
作者
陳亮智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 陳亮智 副研究員

蘇利文與楊潔箎於羅馬晤談之觀察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 陳亮智副研究員
關鍵字:軍事熱線、武器管制、台海安全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3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於羅馬進行會晤。據了解,雙方進行了長達七小時的會談,在俄烏戰爭、台灣、北韓與美中關係等議題上有「激烈」的對話,「坦率而直接」地交換意見。[1]雖說美中兩國皆指此次的晤談是根據去(2021)年11月16日雙方領導人視訊峰會之結論所做的安排,但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事持續進行的時間點上,美中國安高層的會晤值得關注。

美中國安高層對話對緩解大國競爭有限,但「有」總比「沒有」好


美中兩強之間的大國戰略競爭已發生一段時間,近年雙方的衝突程度更有升高、激化的趨勢。由於根深蒂固的國際結構因素,及既有強權受到崛起強權的強烈挑戰,縱使華盛頓與北京不間斷地舉行一系列的領袖峰會與國安高層對話,這恐怕仍無助於兩國緊張關係的改善。從2021年3月18至19日的阿拉斯加會談,[2]到2021年10月6日的瑞士蘇黎世會談,[3]到2021年11月16日的拜登與習近平視訊峰會,再到此次的羅馬會談,美中雙方觸及了許多的爭論議題,但它們鮮少在這些問題上取得共識或有突破性的進展。然而,這並不表示這些會談是沒有意義的。相對地,至少它反映了兩國仍願意持續地進行戰略溝通,增進瞭解,並希冀藉此管控分歧、避免衝突,進而促成共識、加強合作。從某個角度而言,「有進行對話」總比「沒有進行對話」好,因為完全斷了溝通的情況一方面顯示雙方的關係是更往下發展,二方面則是容易造成彼此的錯估與誤判。正因為如此,「沒有太多成果,但又不會完全被捨棄」的高層對話遂一直持續地進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領袖峰會與國安高層對話,美中之間的高階軍事主管會談至今仍未舉行,美國國防部長與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仍未通話或會談,而美中之間的軍事熱線也依然處於停滯狀態。此一態勢顯然對華盛頓與北京的核心利益(軍事安全)極為不利,因為兩軍欠缺對話溝通與互信脆弱會弱化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同樣地,充滿分歧的戰略安全願景也不會創造正面的兩軍互動模式。

美中雙方雖雞同鴨講,但仍互相向對方表明立場


此次會談的時間點恰好是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中,由於中國是俄羅斯最為倚賴的戰略夥伴,而中俄被視為是改變現有國際秩序的主要兩個修正主義強權(revisionist power),因此美方必然會利用此次會談機會向中國表達其立場,特別是有關北京對莫斯科的態度。在會議之前,美國即宣稱掌握到中國可能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給俄羅斯,因此蘇利文在會中警告,若是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援助的話,中國也將面臨同樣的孤立與制裁。很顯然地,美方是利用此一場合要求中方不能支援俄羅斯,希望藉此牽制莫斯科,進而促成俄烏戰爭往有利於烏克蘭及西方的方向發展。但事情的發展是否真能符合美國的期待?由於中國並未做出任何的承諾,同時也指稱反對任何散布不實的訊息,以及企圖歪曲抹黑中方立場的言行,因此美國也只能表明立場。

在俄烏戰爭議題上,楊潔篪表示中方致力於促成和平,各國應共同支持俄烏和談盡快取得實質性的成果。楊在會談中的說法與中國在聯合國的投票行為是一致的。在聯合國大會第ES-11/1號決議(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623號決議(召開緊急特別會議)兩案上,北京皆投「棄權」,此可視為某種程度的「中立」。而楊在會談中的說法也可以視為是一種「中立」的表態。然北京對莫斯科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真是持中立的立場?從戰前兩國所發表的聯合聲明,到此次美國所指稱中國可能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給俄羅斯,種種跡象顯示北京恐怕是採取兩手策略。畢竟莫斯科若是從烏克蘭戰場上潰敗下來,其對北京的衝擊恐怕弊多於利,但是要中國完全跟著西方的制裁走,這也不會是北京的選項。至於楊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批判,這是中國必然的常態性反應,而美方當然亦未做出任何的改變或讓步。因此,蘇楊羅馬會談是雞同鴨講,各自表述,但「有說」總比「沒有說」好。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