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二十大後的中國:更加矛盾與緊張的國家與社會關係
瀏覽數
1390
2022.11.01
作者
432548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方琮嬿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中共二十大、習近平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共二十大於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舉行,總書記習近平在16日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發表政治報告,而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在23日舉行,產生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下面從二十大的會議過程及結果試圖分析中共未來的社會治理動向。本文認為,二十大後的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將會因下列因素而更加矛盾和緊張。

由集體領導走向獨裁專制恐引發更多社會問題


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後,藉由反貪腐運動、領導小組制度等措施集中權力,在2018年更透過修憲成功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了他持續掌權鋪路。從這次的會議結果看來,習已經取得了黨內唯一「領袖」的地位,短期內已無人能夠與之抗衡,這代表鄧小平以來的中共集體領導制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習近平的獨裁專制。當一個政權缺乏有效的制衡,「一人說了算」時,將有更高的機率產生極端且魯莽的國家政策。[1]習近平在近幾年推動的「共同富裕」藉由對不同民營產業的壓制意圖改善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引發中國富豪爭先恐後捐錢「效忠」,結果幾乎扼殺了中國的民營經濟,短期內或許改善了財富不均及社會不公平的問題,但治標不治本,長遠來看恐怕為中國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在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下,上海於2022年4月至6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實施了兩個月的封控,其程度全面並嚴格到令人不解,所衍生出的物資不足、分配不均、老弱婦孺看病難、「大白(防疫人員)打死狗」等諸多防疫亂象更引爆上海民怨。[2]從這兩個例子看來,權力過度集中造成了習近平以下的中共實施並(面對質疑時)堅持這些不符合整體國家利益,與民意嚴重脫節的政策,而如今習成功獨攬大權,將繼續推動「共同富裕」與「動態清零」,其代價就是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帶來更多負面影響,並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

強硬派入常意味著國家將延續對社會的壓制


這次進入常委會的人選不僅皆因為習近平親信,也因其治理手段過於強硬而引發爭議。最具爭議的應當為極可能成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強。依照中共的慣例,歷屆總理都需要有國務院副總理的歷練,而李強最高的經歷為上海市委書記,以他的條件來說並不符合。同時,李強在執行清零政策時粗暴的全面封城,所引起的防疫亂象造成民怨,甚至引發外界一度以為李強的仕途將受挫。一樣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蔡奇,因為他的資歷並沒有落馬的李克強、汪洋及胡春華資深且專業,再加上蔡奇擔任北京市委書記時所執行的政策,包含驅趕「低端人口」、拆除沿街違建和廣告牌,以及「煤改氣」等,都引發強烈的批評。蔡奇也似乎毫不掩飾他對社會與民眾的蠻橫態度:2017年一段內部會議的談話影片流出,影片中蔡奇表示對待基層民眾「就是要真刀真槍、就是要刺刀見紅、就是要敢於硬碰硬」。[3]

李強跟蔡奇並不符合入常的標準,且都因其強硬談話及作為引發民怨。他們破格成為中共高層領導不僅代表習近平以部屬忠誠為提拔的主要標準外,也意味著以習為核心的中共不在乎民眾需求與感受,不意外將會延續甚至強化與民意背道而馳的治理手段。筆者認為,目前對社會的壓制將在二十大後繼續。

二十大後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將更加緊張


中國在今年發生諸多震驚海內外的事件,如「徐州八孩」、「唐山圍毆女子」、「河南村鎮銀行上訪」及後續的「健康碼轉紅」等。這些事件屬於地方型社會案件,卻在互聯網上引發大規模的討論與批判。這有兩個意涵,一是這些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的露出了社會內部氾濫已久的問題,二是中國社會的民怨上升卻因為國家的壓制而無處可發,以至於傾向將這些事件放大關注並且高度(甚至可說過度)反應。從事件後續看來,中共由上而下只是試圖虛應或壓制這些批判的聲浪使其消散,卻沒有提供真正有效的政策或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

二十大的會議過程與結果顯示,習近平為首的中共即便意識到社會存在諸多問題,但仍舊要延續目前的政策方向,也將會以強硬手段因應社會的後續反彈。這將迫使中共用更高的治理成本來對應社會,因為不受牽制的獨裁者將繼續一意孤行的推動魯莽政策,產生的後續問題又要經過很多的反彈與碰撞才得以慢慢被修正,而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將更加被撕裂,國家將對社會更不信任,因而將更提防社會並以更強烈的手段來鎮壓社會意見。中國2020年的「維穩」公共安全支出在10年內成長逾一倍,比當年的國防預算高出7%。[4]2022年後的維穩支出很可能因中共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控制社會而增加。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