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第28期
壹、新聞重點
2021年4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上任百日前夕,首度對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講話。除細數百日政績外,他宣告美國正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爭奪21世紀的勝利,美國歡迎競爭,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但輿論的焦點,很快轉移到中國與台灣議題上。從4月29日到5月5日一週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分別表示,拜登政府並未試圖遏制中國,拜登政府的目標不是圍堵中國、不是啟動新冷戰,也不是要引發衝突,而是要與中國競爭,並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1]
4月30日,新一期的《經濟學人》(Economist)專文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引發各界矚目。對於台灣會否成為美中衝突的引爆點,美國國防部副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坦承,對當前北京政府的確有所擔憂。蘇利文表示,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及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也先後對於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明確表達協防台灣(「戰略清晰」策略),同聲表達反對。[2]本文將簡要分析美國高階官員如此密集的表態(如附表),反映哪些對中與對台政策意涵,並研判未來美中與美台關係的可能發展方向。
貳、安全意涵
上任以來,拜登政府明白指出,近年中國各種作為已構成對印太及世界和平穩定的威脅。為捍衛美國的利益與價值,必須採取以競爭為主軸的策略—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須敵對時敵對。拜登在首場記者會談到美中關係時也表示,不會讓中國在其任期內超越美國。這種強勢競爭的政策路線,在近期似乎出現了變化。
一、拜登政府力圖管控分歧避免情勢升高
梳理近日美國高階官員發言,可發現其對中呼籲有兩大重點:一是美國無意圍堵中國、無意啟動新冷戰,也無意製造衝突,而是要維持既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4月30日,國安顧問蘇利文出席亞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拜登政府就任屆滿百日回顧」視訊論壇時表示,「拜登政府的目標不是要圍堵中國,不是要啟動新冷戰,也不是要引發衝突。美國是要與中國進行強力競爭,並恢復美國價值與普世價值」。[3]5月2日,國務卿布林肯接受媒體專訪時,除抨擊中國近年對內加強打壓,在海外作為「更具侵略性」外,也表明美國的目標並非圍堵中國,而是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4]
第二個重點是:美中衝突是可以避免的,雙方應保持溝通以避免意外,但中方迄今不願配合。4月30日,國防部副長希克斯表示,美中有充分理由保持溝通,與中國的衝突…並非不可避免。[5]5月4日,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更指出,真正的短期和中期風險是來自「意外和不慎」。建立華府和北京的互信,確保危機之際能互相溝通非常重要…,但中國一直不願採行。[6]這一連串不尋常的表態,顯然是美方對北京當局的戰略溝通,目的在避免北京的誤判,並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二、美方宣示維持「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美國高階官員承認確實憂慮台海情勢,重申將維繫「一個中國」政策、維持台海現狀,並表達反對「戰略清晰」策略。 4月30日,國防部副長希克斯對於台灣會否成為美中衝突的引爆點,坦承國防部對當前北京的確有所擔憂,因此要發出正確的訊號,確保對手不會誤判。[7]在政策面,蘇利文於4月30日表示,「美國將繼續以穩健、清晰及決心處理台灣議題,並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拜登政府已就台灣議題立場與北京做了清楚溝通,並對台灣重申,也與日本談論此議題」。[8]5月3日,布林肯接受媒體專訪表示,「美國多年來遵循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對台灣的處理良好且有效。但北京日益挑釁的行動讓人擔憂。美國將持續承諾確保台灣擁有自我防衛的手段。任何人試圖以武力破壞現狀,將是非常嚴重的錯誤」。[9]
雖然拜登政府宣示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但華府人士仍持續辯論,若北京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應該維持多年來不明確表態的「戰略模糊」策略,或改採明確表態協防台灣的「戰略清晰」策略。4月29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在參議院聽證會中,表明拜登政府將維持「戰略模糊」的立場。她表示,若美國明確表態協助台灣防禦,中國將視之為嚴重破壞區域穩定,並深信美國執意透過各種方式,包括軍力運用,限制中國崛起;北京並可能因此在世界各地破壞美國的利益。[10]數日後,康貝爾在一場研討會中也明確表示,「所謂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會有一些非常不利的後果(significant downsides)」。他並表示,美中兩國都認知到,維持某種程度的臺灣現狀,最符合雙方利益。[11]
參、趨勢研判
拜登政府的對中及對台政策尚在形成中。美國政府各部門、學界與智庫,以及中共、台灣都會透過不同方式,試圖影響拜登政府的政策。日前《金融時報》報導稱,近期美國對台海情勢的高度關切,是因為美國軍方錯誤解讀中共「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為提前在2027年完成解放軍的現代化,及印太司令部為美軍強化印太部署爭取預算,試圖影響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評估所致。[12]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門(Walter Lohman)則認為,北京視氣候變遷議題為籌碼。若凱瑞(John Kerry)堅持與中國合作,美國勢必要在其他地方作出讓步。台灣可能會是被割捨的議題。[13]
一、美國可能以對中競爭策略維繫優勢地位
美方官員近日表態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來自北京越來越強硬的涉台發言與軍事施壓。例如,中國外交部在4月19日警告美日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並稱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國台辦在4月30日警告「吳釗燮等『台獨』頑固分子」,「大陸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對台獨勢力予以嚴懲。[14]軍事方面,根據台灣國防部公布資料,至5月8日止,2021年共機進入台灣空域已達288架次,相較於2020年全年的380架次,頻率升高許多。台海出現衝突的風險上升,絕非單純誤判或誇大。
從當前情勢與近日美方發言,可以初步推論拜登政府可能將確立以競爭為主軸的對中政策。一方面提振美國國力,啟動「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15]另一方面拉攏盟邦夥伴,共同對中國施壓,並敦促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與意志。藉由提升美國實力、建構與民主國家更緊密的同盟夥伴網絡,拜登政府期望擺脫圍堵與冷戰的舊思維,以捍衛當前國際秩序之名,反制中共破壞國際體系及普世價值的作為,進而維繫美國的優勢地位。
二、以「新戰略模糊」強化對北京嚇阻
隨著中共綜合國力增長與軍力發展,美國的「戰略模糊」嚇阻力道無疑已經減弱。但拜登政府並未走向「戰略清晰」,而是從嚇阻的函數上,強化嚇阻方(美國及其盟邦夥伴)的能力與意願,並加強與北京的溝通,以避免誤判及意外發生。
康貝爾「維持和平穩定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合外交、美國國防革新及軍力,向中國傳達一個綜合訊息」,以及蘇利文「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並已就台灣議題立場與北京做了清楚溝通,也對台灣重申美國立場、與日本談論此議題」已反映出拜登政府「新戰略模糊」的意涵。具體而言,拜登政府將強化與盟邦夥伴的關係、提升美國軍力與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存在,並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以加強對北京的嚇阻力度與效度。這是美國在「戰略模糊」下,更為穩健清晰、更具決心的挺台遏中之策。
附表、近期拜登政府提及台灣的正式文件與公開發言
時 間
|
文件/發言場合
|
內 容
|
2021.5.4
|
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席《金融時報》研討會發言
|
1.「所謂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會有一些非常不利的後果」。美中之間因台灣而起的任何衝突「很快就會擴大,並從根本上毀掉全球經濟,我想沒人能預料會是什麼情況」。
2. 美中兩國都認知到,維持某種程度的臺灣現狀,最符合雙方利益。
3. 維持和平穩定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合外交、美國國防革新及軍力,向中國傳達綜合訊息。
4.真正的短期和中期風險是來自「意外和不慎」。建立華府和北京之間的互信,確保危機之際能互相溝通非常重要。這些防範作為類似於冷戰期間採用的檢查和保障措施,但中國一直不願採行。
|
2021.5.3
|
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受《金融時報》專訪
|
1. 美國無意圍堵或壓制中國。美國是要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任何人以行動破壞此一秩序,美國都將挺身捍衛。
2. 過去對中國特定作為不滿的國家一起對中國交涉時,比較能讓中國做出改變。美國不要求各國在美中之間選邊,但希望各國促進並保護規範經貿、商務、環境、智財權與科技的基本規則。若各國採取同樣行動,將更能讓中國遵循這些規則。
3. 美國多年來遵循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很好並且有效「管理」台灣。
4. 北京的挑釁行動讓人擔憂。美國將持續承諾確保台灣擁有自我防衛的手段。任何人試圖以武力破壞現狀,將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
2021.5.2
|
國務卿布林肯接受《CBS》節目「60分鐘」專訪
|
1. 中國近年來對內加強打壓,在海外的作為「更具侵略性」,行徑也「愈趨敵對」。
2. 美國的目標並非圍堵中國,而是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任何一方對秩序構成挑戰,美方都會挺身捍衛。
|
2021.4.30
|
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出席「亞斯本研究院」線上論壇發言
|
1. 美國希望兩岸情勢穩定,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
2. 美國已向中方表明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也對台灣及美國的盟友確認這個立場。印太地區其他國家也應該對台海穩定表達關切。
3. 美國將遵循《台灣關係法》,確保台灣擁有自衛能力,並強化美台人民之間包括經濟、教育及其他兩個民主體制可以合作的關係。
|
2021.4.30
|
國防部副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出席亞斯本研究所線上論壇發言
|
1. 對於台灣會否成為美中衝突引爆點,希克斯表示,國防部對今日北京的確有所擔憂,因此要發出正確訊號,確保對手不會誤判。
2. 美中有充分理由保持溝通,「激烈的競爭,並不一定代表衝突」。「美中必有一戰」是可以避免的。
3. 美國首先要確保提升自身能力,其次是要展現嚇阻力,防止任何損害美國利益的侵略。
|
2021.4.29
|
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國會聽證會
|
若美國表明將協防台灣,中國會視之為嚴重破壞區域穩定,中國將深信,美國執意透過各種方式,包括運用軍力,限制中國崛起;北京可能因此在世界各地破壞美國的利益。
|
2021.4.16
|
美日領袖聯合聲明
|
我們強調台海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兩岸議題和平解決。
|
2021.4.12
|
國務卿布林肯接受NBC「會見媒體」節目專訪
|
美國關切中國對台灣的挑釁行動,並警告任何一方若試圖以武力改變西太平洋現狀,將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
2021.3.25
|
拜登首場記者會
|
我們要讓中國依照國際規則為其行為負責,不論是有關南海北海,或他們有關台灣的協議,或其他議題。
|
2021.3.23
|
印太司令提名人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在參議院提名聽證會發言
|
1. 中國解放軍攻台威脅「可能比大家想像的更迫在眉睫」,因此,美國迫切需要在短期內部署「太平洋威懾倡議」。
2. 中國將併吞台灣視為首要任務,因為中共的復興處於危急關頭。從軍事角度看,台灣所處戰略位置至關重要,全球2/3貿易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美國的夥伴地位也會受到威脅。
|
2021.3.16
|
美日外長防長2+2對話會後聯合聲明
|
1. 中國與現行國際秩序不一致的行徑,已對美日同盟及國際社會構成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層面的挑戰。
2. (兩國)部長們承諾反對脅迫區域內其他國家及破壞穩定的行為。
3. 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
2021.3.9
|
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答詢
|
憂心中共正在加速其野心企圖,6年內台灣恐將面臨中共的武力威脅。
|
2021.3.3
|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南》
|
美國將支持台灣這個主要的民主政體、及關鍵的經濟與安全夥伴,這符合美國的長期承諾。
|
資料來源:李哲全彙整公開報導製表。
[1] “US reiterates stance on ‘status quo’ in Taiwan Strait,” Taipei Times, May 3, 2021, https://reurl.cc/R6Z2ex; David Shepardson, “Blinken says China acting ‘more aggressively abroad’— '60 Minutes' interview,” Reuters, May 4, 2021, https://reurl.cc/WE28jx.
[2] 〈如何應對中共犯台? 美國安、國防、情報部門接連回應〉,《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4月30日,https://reurl.cc/dVMmm8; “China would find U.S. strategic clarity ‘destabilizing’: U.S. spy chief,” Focus Taiwan, April 30, 2021, https://reurl.cc/AgNA6E; Demetri Sevastopulo and Kathrin Hille, “Washington shies away from open declaration to defend Taiwan,” Financial Times, May 5, 2021, https://reurl.cc/jqzkqZ; David Brunnstrom and Michael Martina, “Strategic clarity on Taiwan policy carries ‘significant downsides’ - U.S.,” Reuters, May 5, 2021, https://reurl.cc/Gd1VeW.
[3] Demetri Sevastopulo, “Biden’s 100 days: hawkish approach to China stokes Beijing frictions,” Financial Times, April 30, 2021, https://reurl.cc/zbdQek.
[4] David Shepardson, “Blinken says China acting ‘more aggressively abroad’— '60 Minutes' interview,” Reuters, May 4, 2021, https://reurl.cc/WE28jx.
[5] 〈如何應對中共犯台美國安、國防、情報部門接連回應〉,《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4月30日,https://reurl.cc/dVMmm8。
[6] David Brunnstrom and Michael Martina, “Strategic clarity on Taiwan policy carries ‘significant downsides’ - U.S.,” Reuters, May 5, 2021, https://reurl.cc/Gd1VeW.
[7] 同註5。
[8] 同註1。
[9]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with Roula Khalaf of The Financial Tim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May 3, 2021, https://reurl.cc/kV623n.
[10] “China would find U.S. strategic clarity ‘destabilizing’: U.S. spy chief,” Focus Taiwan, April 30, 2021, https://reurl.cc/AgNA6E.
[11] Demetri Sevastopulo and Kathrin Hille, “Washington shies away from open declaration to defend Taiwan,” Financial Times, April 30, 2021, https://reurl.cc/zbdQek; David Brunnstrom and Michael Martina, “Strategic clarity on Taiwan policy carries 'significant downsides' - U.S.,” Reuters, May 5, 2021, https://reurl.cc/Gd1VeW
[12] 《金融時報》報導指,一名美國國防官員稱,最近有關台海爆發戰爭風險焦慮感,大多來自於對2020年中方提出「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錯誤解讀—誤認解放軍現代化的完成將「比2035年還加快8年」。美國資深中國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美國印太司令對戰爭風險升高的警告,「是出於美國防務的評估,更著重於他們的需求,而非對中國軍隊的仔細分析」。請見Kathrin Hille, “US is misleading in its assessment of China’s Taiwan threat,” Financial Times, May 5, 2021, https://reurl.cc/0DAjeY。
[13] Walter Lohman, “Climate Change, Taiwan and U.S. Foreign Policy,” Heritage Foundation, May 10, 2021, https://reurl.cc/ynpGb6.
[14] 軍事專家梅復興認為,要因應中共這樣的「近儕敵手」(near-peer adversary)的挑戰,美國必須調整因過去二、三十年反恐與區域戰爭而耗損的軍力,進行戰略、預算、兵力等資源的重新配置與部署,並協調與盟國夥伴的關係,敦促各國強化軍力,才能有效因應。金額高達270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倡議」(2022-2027)的執行期程,就反映了華府在軍事上迫切需要的戰略反應與準備時間。請見梅復興,〈美國印太司令的警告:如何看待「中共六年內武力犯台」危言?〉,《鳴人堂–聯合新聞網》,2021年4月26日,https://reurl.cc/9ZKN0a。
[15] 軍事專家梅復興認為,要因應中共這樣的「近儕敵手」(near-peer adversary)的挑戰,美國必須調整因過去二、三十年反恐與區域戰爭而耗損的軍力,進行戰略、預算、兵力等資源的重新配置與部署,並協調與盟國夥伴的關係,敦促各國強化軍力,才能有效因應。金額高達270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倡議」(2022-2027)的執行期程,就反映了華府在軍事上迫切需要的戰略反應與準備時間。請見梅復興,〈美國印太司令的警告:如何看待「中共六年內武力犯台」危言?〉,《鳴人堂–聯合新聞網》,2021年4月26日,https://reurl.cc/9ZKN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