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網路作戰與國家主權:國際法觀點
2021.11.09
瀏覽數
543
摘要
「網路作戰」(Cyber Operations)依據《塔林手冊》的定義,為「在網路空間或通過網路空間,為實現目標而對網路能力的使用。」網路之虛擬特性所造成的影響多為干擾性或財產損失,與傳統作戰之物理上損害與傷亡常有不同,而不一定能用傳統方式予以法律上的評價,故目前就網路作戰之合法性有諸多討論。
國際上目前普遍觀點是現有國際法可以適用到網路作戰。然而「如何」適用國際法,則是見解未定,因取決於各國自身利益以及如何因應敵意網路作戰方式,有不少模糊空間與爭議地帶。即使是不構成武力使用之網路作戰,仍可能因侵害他國主權而違反國際法,受害國在合法條件下可以採取「反措施」(countermeasures)回應,故主權之概念與範圍之認定對網路作戰之合法性有根本性之影響,這些認知的差異,可能造成國家間對立與升高衝突。特別是對主權採取廣義概念的集權國家而言,例如中國、俄羅斯,可能更常援引國際法上「尊重主權」為由作為對抗他國之網路行為,並試圖用「網路主權」概念來進一步控制網路空間的自由。而在西方國家則是對於國際法之「尊重主權」究竟只是一個原則,即「主權原則論」(sovereignty-as-principle),或是本身即為國際法的主要規則(primary rule),即「主權規則論」(sovereignty-as-rule)的認定有歧異。本文以國際法角度討論與分析國家主權概念,以判斷網路作戰之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