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武器化」與近期人民幣消長趨勢
2023.05.26
瀏覽數
2105
壹、新聞重點
2023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警示,美國對俄羅斯等國之經濟制裁,恐對美元長期以來的霸權地位帶來風險。[1]
前行政院長陳冲對此表示,此事核心問題在於美國把美元作用面向擴大,從傳統的清算到金融交易、貿易,一直到產業技術管制等,成功地使美元「武器化」,然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且俄烏戰爭的後續效應,令各國警覺其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將產生巨大風險,因此朝向去美元化的路程邁進,恐使美元流失主導性。[2]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則表示,即便人民幣重要性升高,短期內亦不可能取代美元,「人民幣其實是在與美元和其他貨幣更緊密合作,維持國際貿易和投資秩序」。[3] 本文擬就近期美元與人民幣消長趨勢之發展進行評析。
貳、安全意涵
一、美元地位因歷史因素而長期屹立不搖
接近二戰尾聲的1944年,國際間透過訂定《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為當今的全球金融體系奠定了基礎,該會議當時分成兩大陣營:一是英國經濟學巨擘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議建立一個國際清算聯盟,作為所有國家央行的國際央行,以調節貨幣兌換,並藉由抑制貿易失衡來保護債務國的利益;二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懷特(Harry Dexter White),代表當時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及債權國,堅持維護美元的主導地位及其巨大的黃金儲備價值。[4]
《布雷頓森林協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在各方勢力拉鋸下誕生,《布雷頓森林協定》最終妥協,成員國同意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維持固定匯率,美國則是將美元與黃金掛鉤,重新確立兩次世界大戰間的「金本位」制度;美元因此間接成為其他貨幣背後的真正價值,自此成為全球儲備貨幣。[5]
美國以美元及強健的經濟體韌性提供二戰後亟需重建的各國各種經濟上援助,如實物捐贈及長期貸款等,同時維持了自身的經濟領導地位,且對美國本身而言,在國際貿易進出口時,不須換匯,可以避免匯兌損失及遠期外匯之風險;對其他國家而言,必須拿出價值一百美元的實際物品,始可換得一張百元美鈔,而美國政府則可透過印製更多美鈔且操縱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匯率,藉此對其他國家進行隱形的實質「課稅」。[6]
二、人民幣因俄烏戰爭及「去美元化」風潮而持續崛起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規模已達四十二兆元,在同期本外幣收付總額中的占比近50%,中國大陸跨境交易中近一半已經使用人民幣結算;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簡稱SDR)中排名第三,全球超過八十多個國家已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已是國際間第五大儲備貨幣。[7]
俄烏戰爭迄今已超過一年且仍未停息,歐美雖然持續擴大對俄制裁,早已將俄羅斯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並凍結俄在美資產,但中國並未加入制裁行列,且中俄兩國經貿往來關係密切,因此人民幣趁勢發展成歐亞大陸北部的區域性貨幣,[8] 中國以人民幣購入俄羅斯及中東石油並大量購入黃金,增加「石油人民幣」的籌碼,企圖打破以美元為基礎的「油元循環(Petrodollar Recycling)」,[9]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此外,巴西日前已宣布以人民幣取代歐元,人民幣成為巴西第二大外匯存底貨幣,以色列亦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並減持美元、歐元,印度及馬來西亞雙邊貿易同意使用印度盧比結算,國際間之「去美元化」浪潮持續蔓延,各國央行未來可能持續朝多元化貨幣配置其外匯存底,以降低本國受到美元箝制之程度。 [10]
參、趨勢研判
一、即便美元遭「武器化」之詬病,短期內地位仍難以撼動
二戰後,美國逐漸經濟穩健繁榮,直到1971年,美國因經濟陷入低迷,決定放棄金本位制度,此後石油一躍成為支撐美元的背後價值,但近十年來美國在貨幣政策上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製美鈔,且在財政政策上又連年舉債,導致造成弱勢美元的局面;近年美國前後任總統川普、拜登對中政策日趨強硬,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對俄制裁造成兩敗俱傷,都是美元主導性加速流失主要因素之一。
儘管如此,根據SWIFT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1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前四位分別為:美元(40.12%)、歐元(37.88%)、英鎊(6.57%)、日圓(3.15%),美元續居全球第一大支付貨幣;[11]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BIS)在其三年一度的調查中指出,2022年4月,美元占所有交易的88%,與2019年持平,短期之內,美元獨占鰲頭之地位仍難以撼動。
二、人民幣因兌換及流通自由度低,恐難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SWIFT指出,2023年1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以市占率1.91%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12] 國際清算銀行數據則顯示,2022年4月,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的排名第五,占比提高到7%,高於當時2019年排名第八的4%,[13] 顯示人民幣的地位穩健上揚。
然中共因金融維穩考量,資本市場(包括外匯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中共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雖於2010年推出離岸人民幣(CNH)可在香港、倫敦、新加坡等離岸市場完全自由交易,但仍嚴控境內人民幣(CNY)匯兌,目前仍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未全面開放幣匯率浮動及資本帳。此外,且對於人民幣境內外移轉之匯出匯入設下重重限制,嚴重阻礙國際資金自由流動,因此從根本上影響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流動貨幣,綜觀現況,可知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還很漫長。
[1] “Yellen Says Sanctions Risk US Dollar Hegemony,” moderndiplomacy, April 24, 2023, https://moderndiplomacy.eu/2023/04/24/yellen-says-sanctions-risk-us-dollar-hegemony/.
[2]〈越來越多國家警覺 太依賴美元〉,《聯合報》,2023年4月24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118418?utm_source=yahoonews&utm_medium=yahoo。
[3]〈亞投行行長:人民幣不可能取代美元〉,《聯合報》,2023年5月11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1/7157593。
[4]當時美國持有的黃金相當於全球所有央行黃金儲備的3/4。
[5]〈布雷頓森林協定 建立美元主導地位〉,《工商時報》,2021年12月9日,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557193.html。
[6]〈布雷頓森林協定 建立美元主導地位〉,《工商時報》,2021年12月9日,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557193.html。
[7]〈潘功勝: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42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3.4倍〉,《中國財經網》,2023年3月3日,http://m.gxfin.com/article/finance/yh/default/2023-03-03/5949985.html。
[8]〈俄烏戰爭/央行示警經濟4衝擊 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升〉,《公視新聞網》,2023年4月3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30433。
[9]油元循環係指一個國家以出口石油所得之收入進行的國際投資。
[10]〈俄烏戰後人民幣崛起,去美元化方興未艾〉,《理財周刊》,2023年4月13日,https://reurl.cc/a1Qy1Z。
[11]“RMB Tracker Monthly Reporting and Statistics on Renminbi (RMB) Progress towards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WIFT, February 2023, https://reurl.cc/OVdWvX.
[12]“RMB Tracker Monthly Reporting and Statistics on Renminbi (RMB) Progress towards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WIFT, February 2023, https://reurl.cc/OVdWvX.
[13]“OTC Foreign Exchange Turnover in April 2022,” BIS, October 22, 2022, https://reurl.cc/MRrl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