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台灣問題:研究顯示「武統」並非中國民意接受的優先選項
2023.05.26
瀏覽數
2110
壹、新聞重點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於今(2023)年5月8日接受外媒專訪。在被問及中、美兩國是否會因台灣開戰的問題時,秦剛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在台灣問題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包括台灣人民在內14億中國人民的權益……台獨是危害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中方始終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也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1] 在回覆外媒後,秦剛於同日會晤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要求美方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停止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及縱容台獨分裂勢力。[2] 近年來,「武統論」甚囂塵上,儘管北京對於統一台灣的方式與時間並沒有清楚的闡述,但其挾著所謂14億中國人民的民意,威脅台灣不排除動用武力,卻是官方經常且一貫的說詞。全中國老百姓是否真的如官方所言贊成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其中又有哪些因素影響中國公眾對於武統台灣的態度?本文援引一篇最近發表的中國民調研究來回答上述問題,並解讀該民調數字背後蘊含的意涵。
貳、安全意涵
這篇有關中國公眾對於如何解決台灣問題的研究論文,即將刊登在《當代中國》(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學術期刊上,[3]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Adam Liu和紐約大學上海分校的Xiaojun Li兩位教授。他們利用Qualtrics公司在中國的網路會員樣本庫,分別於2020年10月底及2021年1月底,執行配額隨機抽樣的網路調查,兩波訪問共完成2,083份成功樣本。儘管訪問成功樣本的教育程度較高且多居住在城市,不過足以代表中國10億網民的意見。在民調中兩位作者列出五項中國對台政策:(1)一鼓作氣,徹底武力收復台灣;(2)實施台灣外圍戰役,如收復金門、馬祖,逼迫台灣當局接受統一;(3)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甚至斷絕和台灣的經貿、人員往來,用經濟手段促進統一;(4)維持現狀,持續發展經濟軍事實力,台灣遲早會主動尋求統一;(5)兩岸可以各自為政,不一定非要統一,並逐一詢問受訪者接受與否。其重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武統」並非中國民意接受的優先選項
圖1描繪了中國受訪者在上述5個對台政策選項的總體接受度。首先,相較於中共宣稱其對台政策獲得全中國人背書,約只有55%的中國民眾贊成以武力收復台灣,另有1/3的受訪者(33%)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武統,及12%不確定。儘管近年來「武統」台灣在中國互聯網上的呼聲上揚,但該項研究的數據證明上述武統聲量與中共的要脅都不是事實。至於其他三個政策選項,包括:「攻打外島逼台灣接受統一」、「對台實施經貿制裁促統」及「增強綜合實力等台灣主動尋求統一」等,也僅獲得約55至58%受訪民眾的支持,此外這三項政策皆至少有約1/3民眾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或不確定。換言之,上述包含武統等四項對台政策,沒有任何一項是脫穎而出獲得廣泛民眾接受的理想政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七成的民眾不接受「兩岸各自為政,不一定非要統一」,意謂在中共政權的洗腦下,現階段絕大多數的中國民眾不同意讓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圖1、中國民眾對於解決台灣問題政策選項的態度
資料來源:李冠成整理自Adam Y. Liu and Xiaojun Li, “Assessing Public Support for (Non-)Peaceful Unification with Taiwan: Evidence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ed online, May 14, 2023, https://reurl.cc/Ge7bpD。
二、削弱民眾接受以「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因素
接著,該研究進一步分析影響中國公眾接受(或不接受)以「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因素。與過去的研究相似,[4] 兩位作者發現民族主義和同儕壓力傾向增強民眾採取「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意願。亦即當受訪者具有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或周遭親友支持對台強硬,其贊同以「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可能性就愈高。
另一方面,研究也指出幾個削弱民眾支持以「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重要因素,其統計上影響力由小至大依序是:「經濟代價、人員傷亡、台灣民眾和軍隊的抵抗、美軍介入及中國聲譽受損」。具體而言,若受訪者認為武統台灣需付出的經濟代價愈大、人員傷亡數字愈高、愈認為台灣軍民會堅決抵抗、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可能性愈高、及愈同意中國會召來「好戰」的惡名,他們便傾向不支持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雖然上述因素僅是民意調查分析結果之呈現,代表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想法,但這些足以削弱中國民眾支持「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的條件,與中共領導階層侵略台灣之前所必須考量的風險與代價,有著驚人的相似。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民眾支持武統的態度短期將不會上升
上述民調顯示些微超過五成的中國公眾贊成「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另有接近半數的民眾不贊成或表示不確定。儘管民意具有流動性,但本文認為現階段中國百姓對武統台灣的接受度已接近天花板,未來除非台海局勢有重大變化,不然短期內將不會再升高。支持這個論點背後的理由跟俄烏戰爭有關。對中國民眾而言,儘管境外的資訊容易被屏蔽或誤導,但俄烏戰爭至今仍未停止卻是鐵一般的事實。縱使有關俄羅斯軍人傷亡、戰損及經濟損失數字的報導有出入,中國民眾仍舊親眼目睹侵略戰爭失利對於俄羅斯整體國力、國際聲譽和大國地位的負面影響。[5] 因此,我們研判短期內中國社會內部的武統聲量不會增加。
二、避免戰爭:台灣應在多元面向上增加中共武力犯台的代價
前述的民意研究清楚指出中國公眾對採取「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有經濟、軍事和國際聲譽等各種顧慮。因此,對台灣而言,應該要思考如何在這些面向上增加中共發動侵台戰爭的代價。畢竟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中共武力犯台的代價愈高昂,其選擇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就愈低。就增加中共武統成本部分,舉例而言,台灣在經濟上應持續強化高科技與半導體技術的領先地位,確保台灣在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不可或缺。此外,台灣軍民的抗敵決心一方面需要維持,另一方面也必須透過組織和訓練來完善並化為行動,才足以構成嚇阻中共武力犯台的關鍵力量。最後,友盟國家與國際社會的對台支持亦至關重要,因為前述的民意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政府與人民亦在乎中國的國際名聲和地位。台灣在多元面向上的努力,將使中共意識到動武的代價高昂,進而打消武統台灣的念頭。
[1]〈秦剛接受沙特《中東報》書面採訪〉,《中國外交部》,2023年5月8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_673089/zyjh_673099/202305/t20230508_11073304.shtml。
[2]鍾辰芳,〈秦剛會伯恩斯要美「正確處理台灣問題」 美國國務院:一中政策未變無需修改〉,《美國之音粵語》,2023年5月9日,https://reurl.cc/ZXpRK3。
[3]Adam Y. Liu and Xiaojun Li, “Assessing Public Support for (Non-)Peaceful Unification with Taiwan: Evidence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ed online, May 14, 2023, https://reurl.cc/Ge7bpD。全文可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下載,詳請見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381723。
[4]Dongtao Qi, Suixin Zhang, and Shengqiao Lin, “Urban Chinese Support for Armed Unification with Taiwan: Social Status, National Pride and Understanding of Taiw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2, 2022, https://reurl.cc/MRr6dk.
[5]謝宜哲,〈烏俄戰爭結局已定?中媒:俄羅斯若不接受失敗 應求助中國解決這2問題〉,《新頭殼》,2023年5月15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5-15/8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