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奧運之準備看大型國際賽事之傳染病威脅
2018.06.29
瀏覽數
117
壹、新聞重點
2020年奧運由東京主辦,日本政府面對奧運期間的傳染病威脅嚴陣以待,2018年3月東京都政府發表了《確保東京2020大會安全安心因應要領》,將傳染病和治安、災害、網路安全並列為奧運四大應變事項,並規範奧運期間中央與地方防疫作業的分工,以及爆發傳染後的危機管控流程;同月又公布《東京都感染症預防計畫》,訂定傳染病爆發前後的對策和因應體制,並明確疫病通報體系;性質上雖屬地方自治體的一般防疫規劃,但也強調伴隨國際活動而出現的傳染病風險。此外,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則與厚生勞動省、長崎大學、疫苗產業協會等官民組織合作,成立「國際感染症論壇」,期透過產官學及國內外機構共同研究,針對傳染病開發新藥與醫療機器,強化防疫能量。
另外,6月18日大阪地震所呈現的「都市型災害」,若結合疫病傳染,恐形成複合型非傳統安全威脅,萬一發生在東京奧運,因應難度相當高。
貳、安全意涵
一、傳染病危及國民健康且衝擊賽事
日本公衛水準頗高,然國際往來頻密升高了傳染病傳入的威脅。造訪東京的外國遊客年均1310萬餘人 (按:東京都人口1375萬人),預計東京奧運將會招睞更多外國遊客訪日,而為日本傳染病防治與國民健康維護增添壓力。
另以近年國際運動賽事為例,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正值茲卡(Zika)病毒肆虐,選手不安而退賽;2017年倫敦世界田徑錦標賽,選手感染諾羅(Noro)病毒被迫退賽;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出現部份保安員集體感染諾羅病毒後,共1200餘名保安員全數撤離之情事。2018年4月,剛果共和國再度爆發伊波拉(Ebola)病毒疫情,日本政府目前也把伊波拉等新興傳染病的防疫,列為東奧期間的重點應變項目。
二、複合型非傳統安全威脅
日前大阪地震造成人員傷亡,暴露出「都市型災害」預防的嚴峻挑戰。根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預測,今後30年東京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機率為47%,其周邊地區如千葉、橫濱更高達8成以上。倘若東京奧運期間爆發疫病傳染,且又同時發生強震,形成複合型災害,將增添處理的難度。
除「傳染病」與「地震」的結合型式之外,由於日本至今仍是恐怖組織可能攻擊的對象之一,而2001年美國「炭疽病信件攻擊事件」即顯示,疫病本身足以作為恐攻武器,故吾人無法排除恐怖組織利用奧運之國際場合,散播病毒製造動亂,形成「傳染病」融合「恐攻」(亦即「具恐攻目的之傳染病」)的另一類複合型威脅。
三、對我國人健康安全亦有威脅
台日關係良好且民眾往來密切,故兩國間疫病互傳的風險亦高。2018年3月我國罹患麻疹之民眾赴沖繩旅行,便導致沖繩出現麻疹疫情,日本政府至6月11日方宣告疫情終止。
從台灣每年赴日旅遊人數屢創新高(按:2017年為456.4萬人次)看來,可預料奧運盛事將吸引更多台灣人赴日觀賽和觀光,屆時我國人也與日本民眾同處於安全威脅之下,若期間爆發傳染病,可能遭感染後返國,而危及到國人健康。
參、趨勢研判
日本政府大力振興觀光,2017年外國訪日人數已達2869萬人;高齡少子問題所導致的勞動力缺乏困境,也促使日本政府擴大接受外籍人士在日就業。在人員進出日本遠較以往頻密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必須持續強化傳染病之防治,2020年東京奧運或可視為此過程中的一項大型考驗。
事實上,前述東京都政府訂頒的《要領》僅將災害與傳染病各自列為因應項目,而《計畫》只花四行簡單敘述災害發生時的防疫,而未納入更多可能同時出現複合型式。尤其,1995年3月東京即曾發生過「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之恐怖攻擊,日本人至今餘悸猶存。因此,今後各種複合型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想定與因應規劃,應會是日本政府致力之方向,值得吾人持續密切注意。
對台灣而言,自從2003年SARS事件之後,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即與我國疾管局每年召開「台日傳染病研討會」,針對各種傳染病進行探討與意見交換,未來兩國應可視防疫所需,擴大並加速資訊交流,相信亦有助於我國未來主辦國際賽事時之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