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獲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地位之觀察
2018.09.21
瀏覽數
153
壹、新聞重點
根據美國能源部於 2018年9月12日公佈的估算,自1973年以來,美國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2018年迄今產量已超過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2018年 8月美國原油日產量為1,090萬桶,儘管這一數字低於俄羅斯同期的1,121萬桶/天,但美國2018年迄今的平均日產量仍高於俄羅斯。此外,美國能源部預估,2018年全年的平均產量將達到1,070萬桶,比去年平均940萬桶/天的產量大幅增加,2019年的全產量將達到1,150萬桶/天。若此一趨勢不變,美國2019年甚至有望成為最大石油出口國。
貳、安全意涵
一、頁岩油革命的重大勝利
雖然上個世紀的兩次石油危機迫使美國尋求「能源獨立」(energy independence),但除了限制原油出口及建立戰略儲油制度,華盛頓在提升國內能源生產上並沒有積極作為,反而更加依賴進口國外能源。直到2005年通過的《能源政策法案》(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以租稅優惠等方式獎勵包括頁岩油(shale oil)等新能源的開發,美國的能源自主之路才有了新的契機。這場頁岩油革命(the Shale Revolution)雖然曾因為開採成本過高、國際油價崩跌等因素,受到種種質疑。美國的頁岩油產業在不斷整併及新式開採技術的問世,已將開採成本從2014年的每桶60美元壓低到現在約20美元以下。這些突破性的發展,除了讓美國國內原油的生產量暴增,更進一步在2015年底促使華盛頓對石油出口解禁,以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可以說,沒有2005年以來的頁岩油革命,美國就沒有重新成為世界最大原油生產國,並逐步實現能源自主的可能性。
二、中國在與美對抗上的能源劣勢更為惡化
自1993年起首度成為能源淨進口國,中國對於能源進口的依賴只有逐年攀升,到了2017年甚至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當美國正快速朝能源自主的目標邁進,進口能源佔總能源消耗量從2005年的60%,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7.4%,並預計最快在 2022 年有可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之際,中國對能源進口的重度依賴,讓北京在與華盛頓的對抗上更為劣勢。畢竟穩定的能源供給不論在經濟或軍事的競爭上,皆是勝敗的關鍵。美、中兩國在能源進口依賴上的此消彼長,為北京在挑戰美國上增添更多變數。
三、從能源自主到能源支配
美國的頁岩油革命,除了因為技術突破而不斷壓低的開採成本,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驚人的蘊藏量。根據美國政府審計辦公室的調查報告,光是猶他州與科羅拉多州可開採的石油達3兆桶,而過去100年來,人類所消耗的石油總量不過才1兆桶。當這些頁岩油透過新技術不斷開採並進入市場,美國不僅將實現能源自主,更可以壓縮其它產油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支配整個能源市場。這也是為何川普信誓旦旦地宣布其「能源支配」(energy dominance)政策。
頁岩油驚人的潛能,賦予華盛頓透過支配能源市場來支配國際秩序的能力。穩定的頁岩油供給除了將重塑國際能源市場版圖,OPEC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勢必大幅下降,亦將可緩解進口國的擔憂,促使其配合川普對伊朗的石油貿易制裁,以及降低盟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美國亦獲得了以切斷能源供給來制裁敵國的籌碼。當盟友在區域緊張情勢中有能源斷炊之虞,如日本長期擔心能源生命線被中國切斷,美國也有能力提供支援。相對而言,穩定的頁岩油供給也可作為談判時,促使盟國讓步的籌碼。更最要的是,透過支配能源市場,華盛頓不必使用武力就能影響國際局勢,美國經濟受國際油價的衝擊也將大幅降低,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增添更多的空間與彈性。
參、趨勢研判
一、中東之於美國的戰略價值持續下降
過去卡特總統為了防止蘇聯掌控中東,進而危及到美國的石油來源,在1980 年的國情咨文中宣布,美國必要時將會出兵波斯灣,以保護其國家利益。「卡特主義」可以說是日後美國發動波灣戰爭,並逐步深陷反恐泥沼的濫觴。但究其原因,反映的是華盛頓對於失去關鍵石油產區的焦慮。因此當頁岩油逐步實現美國能源自主的夢想,華盛頓的外交戰略思維不必再被中東的局勢綁架,將更多資源調整至亞太地區,因應與中國的挑戰。
二、有助於製造業回流及鋼鐵業的繁榮
從歐巴馬第二任期開始,美國就在推動製造業回流,但效果並不明顯,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在於,歐亞地區特別是中東還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產地。能源生產成本及供給的穩定性等因素,迫使製造業的重心不得不往能源主要產地鄰近的區域轉移。川普上台之後,華盛頓明顯將重振美國能源業提升至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因為重建製造業、讓美國成為世界的製造業重心,就必須使美國成為穩定及廉價能源的生產地。此外,美國頁岩油產業目前所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基礎建設,特別是輸油管線的不足,使得暴增的石油產能無法及時運送至鄰近港口。過去美國能源產業基建所需的鋼材,有四分之三來自國外。川普對多國祭出鋼鐵關稅,將促使頁岩油產業轉向本國鋼鐵業購買鋼材,除了可提供長期不振的美國鋼鐵產業復甦動力,對於川普的期中選情亦有一定幫助。
三、石油美元霸權將獲得進一步鞏固
美元長期作為國際石油交易唯一的計價、結算貨幣,是美元在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the Bretton Woods System)瓦解,正式與黃金價格脫鈎之後,仍然可以維持高額信譽,繼續成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原因。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進一步享有其它國家所沒有的「金融特權」,如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政府得以通過印刷美元的方式償還外債…等。也因此,2018年3月所成立的「上海原油期貨」,則代表北京不願在國際金融上受制於華盛頓,開始向「石油美元」(petrodollar)進行挑戰。
雖然短時間內,人民幣油元仍然無法撼動石油美元的地位,隨著與美國對抗的主要產油國,如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相繼加入人民幣油元系統,長期來看,對石油美元亦是一種警訊。重獲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地位,給予華盛頓在維護美元霸權上更多優勢。畢竟在國際交易市場,石油生產大國才有定價的話語權。過去也是沙烏地以最大石油輸出國的地位,與美國達成協議,才有石油美元的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