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壹、新聞重點
中國第12屆珠海航展(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於11月6-11日舉行。此次參展國與地區達43個、770家中國內外企業及12個軍工企業,[1] 區分為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維護、修理及翻新(Maintenance, Repair, Overhaul, MRO)、公務機和通航、無人機、軍民融合等5個專題展區。中國解放軍空軍、陸軍及軍工企業也展示多項現役或研發中武器裝備,展現「陸、海、空」領域龐大的裝備研發能量。期間展示多款陸上、空中、水上無人載具,引發外界關注。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軍工產業仿製模式可收截長補短之效
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劉華清,在1961年成立船艦研究院時指出,「仿中有改、仿中有創,工業基礎落後世界水準時,仿製是必經的歷史階段、應走的捷徑」。[2] 中國軍備研製以「逆向工程」著稱,自改革開放後,製造經濟長期存在「山寨文化」,形成上行下效的結構。例如殲-10戰機被外界認為模仿以色列「獅型」(Lavi)戰機;殲-20戰機空氣動力設計像俄羅斯MiG-1.44;殲-31仿美國F-22A外型。本次航展外媒指騰盾TW356無人機外型模仿美軍P-61黑寡婦無人機、彩虹7抄襲美國X-47B、HK-30G類似美軍Scan Eagle。中國從外型仿製或以「逆向工程」研改軍事裝備,廣泛收集各國先進裝備技術資料,加強科技學習與創新、拼湊先進國家技術,希望收截長補短之效。不過,仍存發動機推力、結構材質等關鍵技術待突破。
二、中國藉「軍民融合」以取得無人載具敏感性技術
「軍民融合」是長期政策,但習近平將它升高到中央層級加強推動。2017年「十九大報告」要求,「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並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強化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其國務院《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特別強調,「鼓勵與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合作,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與相關領域具有創新優勢的國家共建一批聯合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技術示範推廣基地和科技園區等國際合作平臺」。中國從政策上鼓勵企業透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借用國外創意與智慧,突破武器禁運封鎖,取得敏感性技術,如長虹電器在美國、日本均設立研發中心,為SL-2機載雷達、SL-5機載雷達、殲10動力電池供應商。百度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佈局無人載具與人工智慧(AI)。中國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在德國、美國設立研究院,研究高溫相變材料儲熱技術、石墨烯複合電工金屬材料、先進可逆高溫燃料電池、集中式超級快速充電技術等先進技術。[3] 易言之,中國利用「軍轉民、民參軍」模式,模糊軍民界線,讓各國難以管制敏感性科技外流,達成取得先進技術之目的。
三、各型無人載具透過適度曝光爭取外銷訂單
陸海空無人載具都有新產品。在海上無人載具方面,雲洲公司、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瞭望者Ⅱ」無人飛彈快艇,先前傳出試射飛彈命中標靶,為繼以色列海上騎士(Sea Knight)飛彈無人艇之後,全球第2個技術擁有國。艇長7.5公尺,寬2.7公尺,排水量3.7噸,最大航速45節,22節標準續航310浬,艇艏位置搭載4聯裝飛彈發射裝置, 不過離實戰仍有段距離。在陸上無人載具方面,山河公司展示「龍馬二號」無人越野平台與無人遙控掃雷車正朝向無人作戰與物資運輸功能研發。在空中無人載具方面,東海騰翔公司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翼神七」無人機,載重500公斤滯空5小時,可搭載各類武器,滿足偵打一體軍事需求。騰盾公司研製「TW356」超大型無人運輸機,為雙機身雙尾翼水上起降功能。[5] 北京天和公司推出「HK-30G」偵察無人機,搭載合成孔徑雷達,續航12小時、採氣動彈射和天鉤垂索回收,適用海防巡查、戰術偵察、通信中繼等用途。 北京北航天宇長鷹科技首次展出BZK-005E(長鷹E)無人機。在訂單方面,中航集團也與巴基斯坦航空工業體(PAC Kamra)也簽署協議聯合生產翼龍2攻擊無人機。
表1、珠海航展展出之中國主要無人載具
類型
|
機型
|
特色
|
空中
|
翼龍1無人機
|
續航20小時、載重200公斤、2掛點、偵打一體(現役)
|
翼龍2無人機
|
續航20小時、載重480公斤、6掛點、偵打一體(現役)
|
彩虹4無人機
|
續航30小時、載重115公斤、4掛點、偵打一體(現役)
|
彩虹5無人機
|
續航40小時、載重900公斤、4掛點、偵打一體(現役)
|
彩虹7無人機
|
類似美軍X-47B艦載匿蹤無人機,偵打一體
|
彩虹10無人機
|
類似V-22魚鷹(Osprey)的傾轉旋翼無人機
|
HK-30G無人機
|
長程無人機,類似部署在柏克級神盾驅逐艦「掃描鷹」(ScanEagle)無人機
|
TW356無人機
|
雙機身雙尾翼、可進行水上起降
|
BZK-005E長鷹無人機
|
針對國際市場的全天時、全天候作戰無人機、續航40小時
|
海上
|
瞭望者Ⅱ無人飛彈快艇
|
整合偵蒐及攔截系統,飛彈試射成功,全球第2個擁有國
|
陸上
|
龍馬二號無人越野平台與無人遙控掃雷車
|
為無人越野平台與無人遙控掃雷車,正朝向無人作戰與物資運輸功能研發。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公開資料。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企業結合跨國能量將持續保持強大的無人機研發能量
中國企業於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市佔率八成以上,其中大疆(DJI)占72%、昊翔(Yuneec)占11%,[7] 技術與市場影響力大。中國利用軍民融合,廣蒐各國無人載具產業關鍵技術資訊,研發與世界主要國家水準相當的無人載具,例如騰盾公司研發可水上降落的TW356無人機、世界唯二可發射飛彈的瞭望Ⅱ無人飛彈快艇、可艦載起飛的HK-30G、可進行全天候、全天時作戰BZK-005E無人機等,成果豐富,部分外銷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烏茲別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執行各項軍事任務,形成中國在該產業之競爭力。
二、美國、中國及日本在無人機研發領域競爭將趨於激烈
目前各國無人載具朝向多元化發展。除中國之外,日本防衛省將大型無人潛艇研究案載入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與《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中,以強化海洋與水下監視能量。 美國除空軍MQ-1「掠奪者」無人機、MQ-9「死神」無人機、RQ-170「哨兵」無人偵察機、RQ-11「渡鴨」無人機,以及海軍及陸軍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已在服役;美國海軍2018年8月也決定向波音簽約研發MQ-25無人加油機,預估2021年正式首飛。顯見主要國家軍方仍持續積極投注資源,發展無人載具。
三、發展無人攻擊載具之防禦能力將成各國國防新課題
美國2016年F/A-18戰機成功釋放103架Perdix微型無人機群;其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正進行「多方位防衛快速攔截子彈交戰系統」(Multi-Azimuth Defense Fast Intercept Round Engagement System, MAD-FIRES)研究,防禦「機群」戰術,確保美國在無人載具攻、守領域的優勢。反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也正研發具人工智慧的「機群」,以遂行精準打擊,無論軍用或民用都將佔有一席之地。面對中國無人載具威脅,台灣應持續強化無人載具防禦能力,並開展偵打一體無人機的研究。
表2、各種無人載具創新概念
創新科技
|
研發概念
|
技術特徵
|
集群式攻擊
|
由眾多微型無人飛行載具構成「機群」,採「偵打一體」設計,每個載具各自獨立偵蒐、尋標及打擊能力,可承受龐大數量損失,但仍可各自對目標進行攻擊。
|
■飛行距離有限。
■攻擊能力有限。
■可承受損失。
■現行防空系統無法因應如此龐大的攻擊目標。
|
分散式飽和攻擊
|
微型無人飛行載具構成「機群」,對特定目標進行不同方向的定位攻擊。
|
人工智慧
|
無人飛行載具配備熱像儀,人臉辨識系統,可針對特定目標進行精準打擊。
|
3D列印
|
以3D列印生產無人飛行載具、即用即丟。
|
續航動力
|
油電混合、太陽能驅動。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公開資料。
[1]所謂12大軍工集團公司全部由國務院出資,計有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頁296-297。
[3]〈公司介紹〉,《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5月22日,http://www.geiri.sgcc.com.cn/html/zyyzc/col2003020100/column_2003020100_1.html;〈中企為何愛在德國創新〉,《人民網》,2018年3月27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327/c1002-29890158.html。
[4]〈中國首艘導彈無人艇珠海航展公開亮相〉,《科技日報》,2018年11月6日,http://www.stdaily.com/02/difangyaowen/2018-11/06/content_728148.shtml。
[5]〈珠海航展:軍民融合無人設備實現海陸空全覆蓋〉,《新華網》,2018年11月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mil/2018-11/09/c_129990088.htm。
[6]〈HK-30G小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掃描鷹〉,《北京天和智航資訊科技》,2018年8月13日,http://tianhezhihang.com/a/chanpinzhanshi/chanpinsanlei/54.html。
[7]Sally French, “JI has a whopping 72% market share among KITTYHAWK users,” The DroneGirl, March 17, 2018, http://thedronegirl.com/2018/03/17/dji-whopping-72-market-share-among-kittyhawk-users/
[8]David Hambling, “The next era of drones will be defined by ‘swarms’,” BBC News, April 27, 2017,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70425-were-entering-the-next-era-of-dr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