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建設現代化空軍路線圖
2018.11.23
瀏覽數
172
壹、新聞重點
2018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副司令員徐安祥在珠海航展會場公開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在2020年以前進入「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初級階段,建構以四代機為骨幹,以三代機為主體的武器系統;第二步,精進軍事理論、組織架構、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的革新,在2035年以前達到現代化戰略空軍的能力;第三步,在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級的空天力量。[1]
貳、安全意涵
一、2020年可能是中國戰略空軍元年
戰略空軍是指能夠遠程反應,具備以空制空、以空制海和以空制陸,能夠全面參與各類型作戰的空中武力。觀察中國空軍受限於轟-6的作戰半徑,尚不具備「遠程反應」條件,使得中國僅僅粗具「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根據中國公布的現代化空軍路線圖,中國的轟-20遠程轟炸機最遲可能在2020年開始交付,使得中國空軍成為一個戰略性的初階軍種,初步具備戰略嚇阻和打擊能力。
二、2035年可具現代化戰略空軍能力
為了達成強軍目標,中國不僅必須在軍事理論變革的道路繼續深化、在組織架構調整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在軍事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繼續追求、在武器裝備更新的速度繼續加快,還必須在軍事科技的創新急起直追,才有可能縮短與西方先進水準的差距,也才有可能支撐中國的「強軍戰略」。再經過15年的針對性發展,中國很有機會在2035年具備現代化戰略空軍的能力。
三、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級空天力量
中國在2016年公布《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說明:中國將在2020年以前建立太空基礎設施,推動太空科學、技術和應用領域的發展;並加強研究太空法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若從2020年起每隔10年按「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裝備一代」的發展思路觀察,可以發現其航空太空和戰略空軍並行發展的脈絡,亦可看出中國希望在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級「空天力量」的企圖。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空軍仍難與美國並駕齊驅
從2018珠海航展觀察,中國空軍力量似乎得到很大提升,但殲-20的渦扇-15發動機葉片容易過熱,將拘束其留空時間;而以三代機為主力的殲-10只有少數換裝可變向量噴口(thrust vector control,TVC)。在成本分配和效益的考量下,不論是四代機成建制服役,或三代機性能全面提升,以及大量二代機(殲-8)退役,都需要相當的時日,研判中國空軍力量在2035年以前仍難與美國並駕齊驅。
二、促進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轉變
中國空軍發展近70年以來,重點大多放在戰術戰鬥機的生產和製造,直到最近10年才開始加強對大型運輸機和遠程轟炸機的研製。例如,運-20列裝部隊才3年,數量尚不具規模;轟-20則還處於不成熟的驗證階段。毫無疑義,欠缺遠程輸送和投射能力的空軍,並不具備遠程反應能力,也就不能成其為戰略空軍。加速對大型運輸機和遠程轟炸機的發展,將促進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轉變。
中國空軍發展近70年以來,重點大多放在戰術戰鬥機的生產和製造,直到最近10年才開始加強對大型運輸機和遠程轟炸機的研製。例如,運-20列裝部隊才3年,數量尚不具規模;轟-20則還處於不成熟的驗證階段。毫無疑義,欠缺遠程輸送和投射能力的空軍,並不具備遠程反應能力,也就不能成其為戰略空軍。加速對大型運輸機和遠程轟炸機的發展,將促進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轉變。
隨著中國空軍活動空間不斷向太空擴展,「空天一體化」的想像將成為現實。屆時傳統空戰仍將存在,但可能並非主要作戰型態:太空飛機將更頻繁地穿梭於太空站和地球之間;作戰中心透過衛星偵察和追蹤,讓戰場透明度大開,目標很難遁形,再經識別、攻擊和效果確認的整合程序,作戰時間將大幅縮短。上世紀的作戰模式已無法相提並論,可以說「空天力量」改變了未來的作戰樣貌。
[1]Yamei ed., “China announces roadmap for building stronger modern air force,” Xinhua, November 14, 2018,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8-11/14/c_137605672_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