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無人機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之觀察
2019.01.04
瀏覽數
164
壹、新聞重點
2018年12月24日台灣無人機指標性廠商成功獲得法人投資,其布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前景獲肯定,該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具備無人機維護(Maintenance)、修理(Repair)及翻修(Overhaul)能量(簡稱MRO)的民間公司。近年來該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布局成果豐碩,2018年10月正式進入印尼市場,取得第一份商業合約,曾以第二代「神農」無人直升機運用於國內及中共境內農噴作業,並在2018年漢光34號演習期間納入相關驗證科目,深獲國防部及外界肯定。該公司未來將朝向研發集群(swarm)模組,對於軍民兩用之發展與國內經濟成長均有所助益。[1] 考量該公司現階段擔任「銳鳶」無人機MRO工作及曾參與年度漢光演習,故以該公司所研發無人機作為內容敘述。
貳、安全意涵
一、提升我國陸海空軍整體作戰能力
經緯航太公司產品,計有翼龍(Pterosaur)輕便手拋無人機、神農無人直升機、六軸巡檢無人機與天箭級(Sky Arrow)固定翼無人機等4款,依據續航能力、飛行速度、外部機構及體積大小等,區分以下不同運用方式。
2016年美軍曾運用三架F/A-18大黃蜂型戰鬥機,成功發射103架Perdix微型無人機執行集群飛行,[2] 以同等設計概念,經緯航太公司未來將以翼龍無人機為基礎研發集群飛行模組,但囿於該機型外觀較Perdix大,可循美國雷神(Raytheon)公司Coyote無人機設計理念,改良成折疊式發射管發射,藉由空軍以F-16戰機實施搭載空射,並指揮遂行其空戰任務;神農無人直升機具有農噴功能,可協助化學兵及特戰部隊執行毒區偵檢、消毒作業及反恐任務;六軸巡檢無人機,於漢光34號演習期間擔任陸軍部隊執行戰場偵蒐、目標標定、效果監視等戰術行動;[3] 天箭固定翼無人機因滯空能力可長達4小時,可協助海軍部隊實施海面偵蒐任務,必要時改裝成引爆裝置,由偵蒐轉換為攻擊模式。
二、無人機可協助強化防救災能量
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影響,我國較易發生風災、水災、震災、土石流等複合式天然災害,且人口密度較高的關係,易肇生人為性的火災、氣爆等災情。當災情發生後常受限於地形地貌的影響,機動性較為不易,可藉由無人機穿越地形障礙針對災區實施勘查及協助人員搜救作業,有助於我國在救災整體能量上的提升;另外可協助政府相關機關實施環境保護監控、森林資源調查、海洋周邊探索、地形地貌調查及測繪等用途。
三、慎防中共以間接性手段獲得作戰參數
國防部於漢光34號演習期間,為發揮整合民間資源的能量,將經緯航太公司六軸巡檢無人機納入多項驗證科目,並與中科院化學所共同研發空中化學偵檢平台系統;經緯公司亦擔任「銳鳶」無人機MRO工作。此外,該公司之神農無人直升機曾用於中共境內農噴作業,更與馬來西亞、印尼國家有商業上的往來。爰此,該公司易成為中共未來在情蒐上的重點。因此,必須慎防中共以間接性手段,如運用他國(馬來西亞、印尼)彼此間往來機構或藉由在台潛伏共諜人員利誘方式,而獲取相關作戰參數。
參、趨勢研判
一、未來戰場趨向於無人化模式
隨著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及少子化影響,武器系統不斷更新演進,各項自動化武器如無人機、無人艦艇、水下機器人、炸彈處理機器人、仿生機器騾等,投入於戰場上代替人類執行作戰將日趨普及。其中尤以無人機在使用上較無空間的限制,具備執行多種類型作戰任務彈性,如斬首行動等,且近年來許多先進國家將微型無人機,透過人工魚群、人工蜂群、蟻群及粒子群等四種集群控制的演算方法,藉由通信網路設計、控制感應、通信技術整合及路徑任務規劃等技術,[4] 使所有微型無人機設計為集群飛行模式。此飛行模式可協助空戰及阻礙敵軍戰機起降與重要設施攻擊,未來將是戰場上一大利器。
二、軍民兩用科技整合擴大工作機會與經濟發展
蔡總統自上任以來極力推動國防自主工作,其主要核心除建立自主的國防科技能力外,更可降低對於他國裝備依賴及促進國內經濟成長。因此,除持續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政策,未來可藉由中科院適時整合軍備局、工研院及民間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公司,如2018年8月在曾在「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所展覽的上銀科技、新漢電腦、三菱電機、寶元數控等,[5] 研發自製戰時所需自動化武器,亦可增加人民就業率促進國內經濟成長。
[1]黃全興,〈經緯航太深耕技術與市場布局效益發酵 獲重量級法人青睞入股〉,《工商時報網》,2018年12月24日,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technology/18663.html。
[2]〈美軍測試成功 逾百無人機像蝗蟲集群飛行〉,《BBC中文網》,2017年1月10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8576920。
[3]呂炯昌,〈漢光34號演習將首度徵召民用無人機操作員〉,《今日新聞網》,2018年4月24日,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424/2741173/。
[4]David Hambling, “The next era of drones will be defined by ‘swarms,’” BBC News, April 27, 2017,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70425-were-entering-the-next-era-of-drones
[5]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2018參產商列表〉,《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參觀資訊網》,2018年8月29日,https://www.tairos.tw/visitorExhibitor.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