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期
壹、新聞重點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民主多樣性」(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研究,我國遭受外國假訊息攻擊之程度,在所調查的179個國家中排名第一。陸委會亦指出,中國恐以多元形式操作假訊息,如:透過內容農場、假帳號、假群組,以及PTT、臉書、Line、YouTube等社群媒體平台,影響臺灣內部輿論和干預選舉,以腐蝕癱瘓我國民主政治之運作。[1]
貳、安全意涵
一、假訊息對政治安定和政策穩定造成衝擊
假訊息多以真假混雜的內容,挑動人們內心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對執政者和政府施政之不滿。其效應包括「立即而明顯的危險」的衝擊、以及減損公私部門、甚至個人之公信力與人格權之影響,既破壞民眾對政府之信任,也阻礙政策之推展和穩定性。例如2018年2月的「衛生紙搶購」、同年8月的「農產價格崩盤」,乃至「救災士兵攜帶槍械」或「外交官殉職」等事件,都是假訊息打擊特定政策,企圖影響國家總體安定的實質案例。
二、假訊息威脅經濟金融秩序與穩定
總體經濟乃至私經濟也是假訊息的威脅對象。如股市因其「資訊不對稱」特性,向來是真假訊息的試煉場。假訊息散布者往往利用當事人澄清前之時間差,操縱股價而牟利。單一假訊息雖容易造成股市震盪,事實澄清後多可恢復正常。例如2013年10月美國「白宮遭炸彈攻擊」的假新聞,華爾街股市在數分鐘內損失千億美元市值;台灣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光電大廠中環在2018年5月的股價,也遭假訊息影響而嚴重受害。此外,2013年的「老年津貼」擠兌也是明顯案例。若駭客計畫性地攻擊金融機關、傳播媒體或通訊基礎設施並發布假訊息,更可能引發銀行擠兌、影響金融秩序並造成社會不安。
三、假訊息產業已建立全球產業鏈
事實上,假訊息製造業從俄羅斯網軍開始,伴隨社群媒體(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之發展,早已建立全球產業鏈。北馬其頓、墨西哥、巴西、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地都有假訊息產業聚落,並以全球為市場接單分工。業者通常收購並掌握許多假粉絲專頁和成千上萬的機器人帳號,提供內容製作、網路按讚、打壓攻擊、帶風向、衝高聲量、飽和攻擊(洗版)等一條龍服務,並設有各項收費標準。[2]由於其服務受益人多為名人、意見領袖或政治人物,隨著民主國家相繼舉行大選,假訊息產業之商業收益將非常可觀。
四、假訊息之滲透和擴散速度超越現行規制
面對假訊息產業利用人性和高科技快速發展之現狀,以及其影響美、法等國總統大選等之教訓,各國為了保障民主政體紛紛提出對策。其內容主要為:(一)立法規範:在法定時限內審查或裁決,加以罰鍰、移除或暫停服務;(二)建置事實查證平台:建立第三方查核機制,供民眾查證該訊息是否屬實;(三)提高民眾數位素養:強化民眾獨立判斷和辨識假訊息之能力;(四)增加平台業者管理責任:要求平台業者加強管理和廣告買主透明化等。但是,管制假訊息容易被誤導為「抵觸言論自由」,現有規制又多屬長期措施或事後處置,對散布速度為事實真相20倍、擴散力為100倍的假訊息,效果可能有限。[3]
參、趨勢研判
一、假訊息產製技術將結合高科技持續進化
運用人工智慧,假訊息之產製技術已可造出聲音影像逼真的「深度假造」(Deep Fake)。[4]例如,民眾可在YouTube觀看歐巴馬說出他實際沒說過的話,或是依據偽造的衛星影像看到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橋或道路等。換言之,假訊息製造技術已顛覆「有圖有真相」與「眼見為憑」等信念,未來更能創造出「真相」內容,以假亂真。這不僅更快速摧毀社會信任,也將增加各國「打假」之難度。
二、假訊息防制將促成新興產業之出現
相對地,假訊息防制的需求可能將誘發新一波高科技創業風潮。針對各種假造的訊息、聲音或影像,美國大學已開發出多項生物體識別指標,如:虹膜辨識、血流、脈搏跳動、音波等,以區別影像中是否為真人。此外,對應假訊息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人等科技,臉書和Google也結合機器學習或自然語言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假訊息檢出率。如國外的 “Facebook Like Checker”,輸入臉書粉絲頁網址,可迅速查出按讚帳號之數量和國籍,瞭解是否被國外網軍灌水。Line台灣也開發出「美玉姨」等自動對話機器人(chatbot),將其加入群組後,可在一至兩秒內判讀訊息是否為假。未來應可形成由社群媒體平台、高科技新創公司、民間組織、政府、新聞媒體和終端用戶共同組成的「反假訊息聯盟」。
附表一、假訊息影響國內外股市和社會安定之例
時間
|
內容和效果
|
後續發展
|
2011.3
|
中國流傳「鹽可防範日本311大地震之輻射污染」,結果民眾爭相買鹽,鹽價格大漲10倍以上。
|
|
2013.4
|
美聯社官方推特帳戶遭駭,發布「白宮發生兩次爆炸,歐巴馬總統受傷」消息。美國股市立即暴跌,三分鐘市值蒸發1360億美元。
|
白宮發言人立即澄清,美國股市迅速反彈,恢復正常。
|
2015.8
|
大立光發布7月營收創高峰之訊息,當晚有人以Line散布「大立光主動通知媒體記者,宣布下修8月接單與營收數據」訊息。隔日大立光股價大跌9%,跌破3000元大關。
|
大立光出面澄清,恢復正常。
|
2018.2-3月
|
大潤發發布新聞稿,指衛生紙3月將大漲30%。媒體大幅報導後,引發全台消費者搶購熱潮,造成衛生紙銷量達數倍之多。
|
公平交易委員會審議此案,大潤發以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5條 ,遭處新台幣350萬元罰鍰。
|
2018.5.21
|
有人在21日晚上以Line群組發布「國巨將購併中環光電」之消息,造成22日中環開盤跳空大漲,股價創2008年6月以來新高。
|
金管會6月將此假訊息案移送檢調。12月,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建置兩個訊息監控平台。
|
2018.9.
|
9月5日燕子颱風侵襲大阪關西機場,聯外道路損壞造成旅客受困。網路謠傳中國大使館派巴士接中國人離開機場,引發網友、政治人物、名嘴追究我國駐日官員責任。
|
駐日本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啓誠9月14日上午在寓所自殺身亡。
|
2018.11
|
有人發布訊息,指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新台幣圖案將改版,費用500億元。
|
央行11月29日聲明,新台幣鈔券無改版計畫。
|
2019.4
|
418地震後,有人以Line群組發布台北市松仁路地面照片,指稱該地路面裂開,引發住在附近的鴻海董座郭台銘前往勘查。
|
發布者被警方移送法辦。
|
資料來源:王綉雯整理自網路公開資訊。
附表二、我國之假訊息對策
對策型態
|
內容
|
具體措施
|
立法規範
|
在法定時限內需審查或裁決,並罰鍰、移除或暫停服務。
|
1. 行政院擬修正《災害防救法》、《糧食管理法》、《農產品市場交易法》、《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和《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針對散布相關領域假訊息處以重罰。
2. 未來擬修正《選罷法》,增訂選舉罷免廣告須資訊透明。
|
建置第三方事實查核平台
|
供民眾查證該訊息是否屬實。
|
1. 民間成立非營利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民組織g0v和沃草有事實查核機制;Line開發自動對話機器人「美玉姨」。
2. 政院擬修正《廣播電視法》,要求媒體落實事實查證。
|
提升民眾數位素養
|
培養公民獨立判斷能力、辨識假訊息能力。
|
1. Google發布新聞倡議,並在台舉辦新聞傳播業與學生之「事實查核」訓練。
2. 臉書在其新聞中加入提示,建議用戶如何辨識假新聞。
|
增加平台業者管理責任
|
要求平台業者加強訊息管理和廣告買主透明化。
|
1. 政院擬在《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中,建立平台業者責任。
2. 臉書提升安全措施,以機器學習自動移除假帳號,且每季發布安全執行報告。
|
資料來源:王綉雯整理自網路公開資訊,感謝本院龔祥生博士提供部分資料。
[1] 參見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 https://www.v-dem.net/en/analysis/MapGraph/;繆宗翰,〈陸委會示警:中共恐以AI干預2020年大選〉,《中央社》,2019年5月2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020261.aspx。
[2] 劉致昕,〈和你交朋友、拉你上街頭!假訊息「產業」如何在世界點火?〉,《報導者》,2018年9月27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disinformation-manufacturing-consent-worldwide。
[3] Soroush Vosoughi, et al.,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 Vol. 359, No. 6380, March 9, 2018,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46.long
[4] 假訊息結合「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和「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 GANS),可製造出聲音和影像近乎完全逼真的「深度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