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
壹、新聞重點
2019年9月見報的川普「通烏門」(Ukraine Gate)案,在聯邦眾議院正式展開彈劾調查後,近日有新的發展。10月17日(美東時間),白宮代理幕僚長穆瓦尼(Mick Mulvaney)在例行記者會上坦承,早已經過國會批准的對烏克蘭3.91億美元軍事援助經費被扣住,部分原因是川普對一個據稱位於烏克蘭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DNC)電腦伺服器有所疑慮。對此,率領彈劾調查的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謝安達(Adam Schiff;民主黨,加州)表示,穆瓦尼承認美國扣住烏克蘭軍援經費,以待烏克蘭調查民主黨人,「使情勢從非常糟糕變成加倍糟糕(things have gone from very, very bad to much, much worse)」。同日,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出席眾院川普彈劾調查聽證會指出,川普指示美國高階官員,針對美國在烏克蘭的政策,直接與他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商談。他表示,外交政策應該是國務院而非總統私人律師的職責。川普也在17日宣布,同意幾週以來深陷風暴中的美國能源部長裴利(Rick Perry)的請辭。裴利成為第二位因「通烏門」案下台的高層官員。10月22日,美國駐烏克蘭代理大使泰勒(Bill Taylor)在眾院閉門作證時表示,他曾被多位高階官員告知,川普中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拒絕接見烏克蘭領導人,試圖逼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公開宣布將調查川普政敵、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seph Biden)父子。泰勒說,他相信這顯然是「交換條件」的安排。此一爆炸性證詞,為民主黨的彈劾調查強化了證據。 [1]
貳、安全意涵
一、川普在本案漸落下風
本案起於8月12日,一名「吹哨者」(whistleblower)透過制度內管道舉報,川普在2019年7月25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時,對澤倫斯基施壓,要求烏方調查可能獲得民主黨提名代表該黨競選2020年總統寶座的前副總統拜登及其次子韓特(Hunter Biden,曾在烏克蘭能源公司任職),以及DNC一個據稱位於烏克蘭的伺服器與民主黨電郵遇駭事件的關聯(此案2016年由DNC委託總部位在加州的資安公司CrowdStrike調查,後來認定是俄羅斯駭客所為),澤倫斯基在電話中同意展開調查。
該函指出,川普和澤倫斯基通話後隔天,一名負責烏克蘭談判事務的美國特使和美國駐歐盟大使便會晤澤倫斯基和其他烏克蘭官員,就烏方應如何回應川普要求提供建言。該函並直指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是此案的主要推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P. Barr)也參與其中。
川普堅稱他與澤倫斯基的通話清白,談的都是政府相關事務及根除烏克蘭貪腐等問題。但9月24日,眾院正式對川普展開彈劾調查。在壓力下,白宮於次日公開7月25日的通話紀錄。隨著眾院彈劾調查活動開展,9月27日,美國烏克蘭特使佛克爾(Kurt Volker)向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請辭。10月17日,美國能源部長裴利成為第二位因本案去職的官員。數週以來,川普和政府官員持續否認以軍事援助與烏克蘭交換條件,但10月17日穆瓦尼坦承二者確有關聯,此舉讓川普陷於更為被動的地位。
二、民主黨認定川普行為符合彈劾要件而啟動彈劾
內文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總統「犯下叛國罪、收受賄賂罪、重罪或不檢行為」時,國會可在其任期未滿前啟動彈劾程序。根據歷史,貪污與其他濫用民眾信賴的行為也包含在內。「彈劾」其實意指由眾院提出指控並展開調查,類似刑事案件中起訴的概念。一般由眾院司法委員會主導,但眾院多數黨領袖也可以指定任一委員會負責。過去美國從未有總統因彈劾而下台的先例。1868年約翰遜(Andrew Johnson)、1998年柯林頓(Bill Clinton)遭眾院彈劾,但參院並未認定有罪。1974年尼克森(Richard M. Nixon)在可能遭參院通過彈劾之前,即自行宣布辭職。
在「通俄門」時,許多眾院民主黨議員,包括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民主黨,加州),對彈劾川普均持保留態度。因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S. Muller)對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及川普可能妨礙司法公正的報告含糊其辭,因此,很難期望民眾會支持將在全國引發分歧的正式彈劾調查。但此次有關「通烏門」的指控,則簡單而且嚴重,足以讓民眾了解。若川普施壓烏克蘭想獲取不利國內政敵的資料,無論有沒有拿美國援助掛勾,都構成彈劾要件;若川普將二者掛勾,則將加劇批評者所指的總統濫權。7位擁有軍事與國安背景的新科民主黨眾議員,也在媒體投書表示,「若相關指控屬實,我們相信這些舉動已構成發動彈劾」。 [2]
參、趨勢研判
一、彈劾條款將扮演彈劾成敗的關鍵角色
目前已啟動的彈劾調查,只是彈劾美國總統繁複程序中的第一步。倘若調查取得足夠證據,眾院委員會將列舉被彈劾人的罪狀,提出所謂「彈劾條款」(articles of impeachment)。根據參與彈劾調查的民主黨眾議員史沃威爾(Eric Swalwell;民主黨,加州)判斷,眾院可能在2019年底前提出彈劾條款。9月30日,在華府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舉辦的研討會中,該會的治理研究(Governance Studies)資深研究員亨尼西(Susan Hennessey)表示,條款內容可長可短,但列舉彈劾條款應注意兩大重點,其一是確保所列項目是明確可被彈劾行為,其二是有明確有力證據。布魯金斯學會效率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胡達克(John Hudak)也指出,若眾院列出70條彈劾條款,最後只有5條獲得過半數支持,川普將會把結果解讀成對他的勝利。「但如果他們提出6、7條彈劾條款,最終通過5條,總統要把這當成勝利就難上許多」。 [3]
二、三大指標決定彈劾案走向
根據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高斯頓(William Galston)9月27日撰文指出,回顧尼克森與柯林頓兩任前總統面臨彈劾調查的前例,民眾對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民意是否支持彈劾總統,以及彈劾總統是否成為國會跨黨派共識,是觀察彈劾案走向的3項關鍵指標。 [4]
民調結果顯示,近期美國選民對川普看法已有改變。在對川普的施政滿意度方面,根據CNN 2019年1至10月的9次民調,對川普的不滿意度均維持在51至57%之間。至於支持彈劾川普的比例,據CNN2019年3至10月的5次民調,3月至5月間,最高僅41%,但眾院啟動彈劾程序後,9月底支持彈劾的比例即達47%,10月17至20日,此一比例再度上升至50%。相反地,反對彈劾川普者,則從3月的59%,降到9月底的45%,再下探到10月的43%。 [5]
在國會意向方面,若要通過「彈劾條款」,需要眾院435席簡單多數,即218席以上,彈劾案才能進入參院。目前眾院有235位民主黨議員,199位共和黨議員,1名無黨籍。因此,民主黨不須依靠共和黨就可通過彈劾條款。進入參院後,將舉行審判,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眾議員扮演檢察官角色,參議員則是陪審團。100席的參院,須有2/3多數才能判定總統有罪,並解除總統職位。目前參院有53名共和黨議員、45名民主黨籍議員,以及2名常隨著民主黨一起投票的無黨籍議員。由於定罪與解除總統職位需要67票,因此,除了所有民主黨和無黨籍參議員都要反對之外,至少還需20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能完成彈劾讓川普下台。10月20日,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共和黨,猶他州)表示,支持彈劾川普;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和黨,南卡羅萊納州)也在同日晚間表示,若新證據出現,不排除支持彈劾川普的可能性。後續會否出現20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彈劾川普,已成各方關注的重點議題。
附表、2019年8月以來川普「通烏案」發展紀要
日期
|
相關發展
|
備註
|
8.12
|
美國情報機構督察長(Inspector General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艾金森(Michael Atkinson)接到一份「揭密者檢舉」(whistleblower complaint)函。吹哨者在長達9頁的函中指出,非常擔心川普和白宮官員的舉動構成嚴重問題、濫權、違反法律或行政命令。投訴指出,7月25日川普和澤倫斯基通話後隔天,一名負責烏克蘭談判事務的美國特使和美國駐歐盟大使便會晤澤倫斯基和其他烏克蘭官員,就烏方應如何回應川普所提要求提供建言。該函並直指川普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是此事件的主要推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P. Barr)也參與其中。
|
|
9.9
|
艾金森向國會議員透露有這份「揭密者檢舉」,但拒絕說明內容與涉案者,只強調他與代理國家情報總監(DNI)馬奎爾(Joseph Maguire)的意見南轅北轍,相持不下。同日,眾院3個委員會宣布將調查朱利安尼施壓烏克蘭政府一事。
|
|
9.13
|
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席夫(Adam Schiff)發函DNI,要求對方交出那份「揭密者檢舉」,但遭馬奎爾拒絕。
|
|
9.18
|
《華盛頓郵報》揭露美國情報人員透過體制內的「揭密者檢舉」(whistleblower complaint)管道,指控川普與「某外國領導人」通電話時,做出極不恰當的「承諾」。
|
本案經媒體曝光後為外界周知。之後《華郵》與《紐約時報》深入發掘,鎖定2019年7月25日川普打給烏克蘭新任總統澤倫斯基的一通電話。
|
9.19
|
艾金森出席眾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但拒絕透露控告的實質內容。
|
|
9.20
|
川普強調領導人通電話時會有人許多「旁聽」,他再怎麼愚蠢,也不會發言不當。但川普並未否認曾與烏克蘭總統談到拜登兒子的事。
朱利安尼當天也在推特間接證實,川普的確這麼做過。
|
|
9.20
|
拜登表示,若此事屬實,就顯示「川普樂於濫用總統的權力、踐踏我們的國家,毫無下限可言」。他要求川普公開7月25日與澤倫斯基通話的逐字稿。
|
|
9.23
|
《華盛頓郵報》報導,據3名高層官員透露,川普在7月25日通話前至少一週,要白宮代理幕僚長先扣住近4億美元對烏國軍援。耽擱將近兩個月後,白宮才在9月11日晚間發放這筆援烏款項。
|
|
9.24
|
聯邦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宣布正式啟動對川普的彈劾調查,指示眾院六個委員會「在彈劾調查的框架下展開調查」,使川普成為史上第4位面臨彈劾威脅的美國總統。
|
|
9.24
|
川普在推特回應表示,與澤倫斯基的通話並無施壓或交換條件,這是有史以來最強力而具破壞性的獵巫行動。
|
|
9.25
|
白宮公布電話內容節本,曝光該通話許多細節。
|
|
9.25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聯合國與川普同台會面時,特別澄清自己「沒有被施壓」,「烏克蘭無意干涉美國民主、開放的自由選舉」。
|
|
9.25
|
川普在推特對民主黨人的動作回應稱係「總統騷擾」(Presidential Harassment)。 川普爆料拜登次子韓特在中國大陸靠著成立一個基金會,大賺15億美元。
|
韓特的律師米瑟瑞斯(George Mesires)表示,關於韓特在陸基金會一事,完全是誤解。韓特確實是私募股權公司渤海華美基金(BHR)的董事,但並未直接投資。韓特僅投入約42萬美元取得少數股權,且未獲任何補償或回饋。
|
9.26
|
眾院情報委員會公布吹哨者舉報內容。報告顯示總統川普不僅濫用職權,企圖引誘烏克蘭干預2020年美國大選,以便他攫取政治利益,白宮還試圖「封鎖」川普與烏克蘭總統通話紀錄。
|
|
9.26
|
《紐約時報》報導,舉發川普利用職權施壓烏克蘭政府調查民主黨政敵拜登的吹哨者,是一名曾被指派在白宮工作,但已回到中央情報局(CIA)的男性幹員。
|
|
9.26
|
代理國家情報總監馬奎爾(Joseph Maguire)出席眾院情報委員會公布吹哨者舉報內容的會議,坦言這次的揭密者檢舉「史無前例」。對於被指並未立即處理此次檢舉,馬奎爾表示,白宮官員告訴他通話內容受到行政特權(executive privilege)保護,強調對督察和揭密者「誠實辦事」且「遵照規章」進行深具信心。
|
|
9.27
|
美國烏克蘭特使佛克爾(Kurt Volker)向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請辭。
|
佛克爾被控在「電話門」事件裡居中協調,協助川普律師朱利安尼與烏克蘭官員聯繫,以施壓烏克蘭當局調查拜登。
|
10.1
|
眾院情報、外交、監督與改革3個委員會發出傳票給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要求他10月15日前提出烏克蘭調查文件。
|
|
10.3
|
川普公開表示,他相信中國及烏克蘭應調查拜登以及他經商的兒子韓特。
|
|
10.3
|
蓬佩奧在訪問義大利期間向記者表示:「通話時我在場」。他表示,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通話聚焦於美國政策重點,且川普發言與美國的決策脈絡一致,包括減少烏克蘭的貪腐、提振當地經濟和排除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等。
|
|
10.6
|
首位「吹哨者」的律師柴德(Mark Zaid)在推特上表示,川普電話門有第2名吹哨者出面, 這次握有第一手資料。
|
|
10.9
|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聲勢最高的參選人拜登在新罕布夏州的競選活動中首度表示,川普應遭到彈劾。他說,川普「背叛國家」,違反就任總統的誓言,做出了可遭彈劾的行徑。
|
|
10.10
|
眾院情報委員會(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發出傳票,要求能源部長裴利(Rick Perry)提供他與烏克蘭往來的相關文件。
|
|
10.10
|
澤倫斯基對媒體表示,川普在兩人2019年7月通電話和9月會面時,都未企圖對他加以脅迫。
|
|
10.11
|
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尤凡諾維契(Marie Yovanovitch)不理會白宮阻止,就川普彈劾調查,前往眾議院作證。尤凡諾維契指與朱利安尼有關人士,似乎不滿她在烏克蘭推動反貪。川普政府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用無證據和虛假的指控抹黑她,導致她失去駐烏克蘭大使一職。
|
尤凡諾維契是首位川普政府官員就彈劾案在國會作證。
|
10.15
|
發動彈劾調查的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謝安達表示,5名證人已提供實質性支持。
|
|
10.17
|
白宮代理幕僚長穆瓦尼(Mick Mulvaney)在記者會上承認,川普扣住對烏克蘭3.91億美元軍事援助,與他尋求烏克蘭調查2016年美國大選相關傳聞一事有關。
|
|
10.17
|
川普宣布同意能源部長裴利的請辭。
|
|
10.17
|
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出席眾院川普彈劾調查聽證會指出,川普指示美國高階官員,針對美國在烏克蘭的政策,直接與他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商談。
|
|
10.22
|
美國駐烏克蘭代理大使泰勒(Bill Taylor)在眾院閉門作證時表示,他曾被多位高階官員告知,川普中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拒絕接見烏克蘭領導人,試圖逼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宣布將調查川普政敵、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父子。
|
|
資料來源:李哲全整理公開資訊製表。
[1]“Press Briefing by Acting Chief of Staff Mick Mulvaney,” White House, October 17, 2019, https://reurl.cc/GkAW1p; Michael D. Shear and Katie Rogers, “Mulvaney Says, Then Denies, That Trump Held Back Ukraine Aid as Quid Pro Quo,”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7, 2019, https://reurl.cc/24Lp1E; Zack Budryk, “Schiff: Mulvaney comments on Ukraine aid have made things ‘much, much worse’,” The Hills, October 17, 2019, https://reurl.cc/Rdzx5Z; Manu Raju, Jeremy Herb, Lauren Fox, Kylie Atwood and Gloria Borger, “US diplomat directly ties Trump to Ukraine quid pro quo,” CNN, October 23, 2019, https://reurl.cc/EK1kMg.
[2]Nicholas Fandos, “Nancy Pelosi Announces Formal Impeachment Inquiry of Trump,”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4, 2019, https://reurl.cc/mdDa61; John Whitesides, Susan Cornwell, “Selling impeachment: Democrats search for common message against Trump,” Reuters, September 26, 2019, https://reurl.cc/oD7lD5.
[3]Impeachment: What happens now?” Brookings Institution, September 30, 2019, https://reurl.cc/D1AWWO; 徐薇婷,〈川普電話門延燒 專家:眾院條款內容影響彈劾成敗〉,《中央社》,2019年10月1日,https://reurl.cc/Obvxx9;〈電話門出現顯著進展 證人指川普施壓烏克蘭總統〉,《中央社》,2019年10月16日,https://reurl.cc/YleZM4。
[4] William A. Galston, “Impeachment and public opinion: Three key indicators to watch,” Brookings Institution, September 27, 2019, https://reurl.cc/Obvx29.
[5] “President Trump: Job Ratings,” PollingReport.com, https://www.pollingreport.com/djt_job.htm; “Based on what you have read or heard, do you believe that President Trump should be impeached and removed from office, or don't you feel that way?” CNN Poll conducted by SSRS. Oct. 17-20, 2019, PollingReport.com, https://www.pollingreport.com/trump_a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