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澄清爭議訊息之觀察
2019.12.06
瀏覽數
62
壹、新聞重點
2019年11月14日媒體報導「潛艦國造拿國外設計圖打造船殼」並質疑我國設計與製造潛艦的能力。海軍司令部隨即發布澄清新聞稿,指出潛艦是國內自主設計,再由國外廠商提供技術服務,並非向國外購買設計圖;其次,潛艦建造與國外原廠技術合作普世皆然,如此才能降低建造風險,並逐步建立國內的製造能量,提高自製率。媒體報導的內容偏頗,與事實不符。[1]
國軍戰訓與國防政策部分因涉及機密較不透明,讓媒體有機會捕風捉影報導未經證實的新聞,對國軍造成傷害。國防部網站於2017年設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針對爭議訊息進行回應與澄清。[2] 藉由初步的資料搜集與分析,本文爬梳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中爭議訊息的來源和主題,並根據爭議訊息發布的時間提出相應之趨勢研判。
貳、安全意涵
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中,2018年12月至今共有102則爭議訊息,圖1分別呈現新聞來源(左)和報導主題(右)的次數分配。其安全意涵如下:[3]

圖1、爭議訊息的來源和主題
資料來源:李冠成根據「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資料製圖。
一、國防部回應的爭議訊息多來自於傳統新聞媒體
在國防部102條即時澄清的新聞中,絕大多數源自於傳統新聞媒體,臉書、推特或部落格等新興媒介的比例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三成(36則)的爭議訊息來源出自於《聯合新聞網》(以下簡稱udn),其次是《上報》(12則),第三多的是《中時電子報》和《蘋果日報》。若以資料中所有媒體發布爭議訊息的平均次數(5.1次)和標準差(8.2)來看,udn軍事相關新聞報導的爭議性明顯偏高許多。儘管造成其爭議新聞比例偏高的可能原因眾多;例如,軍事新聞記者相對較多、稿件量大、藍綠媒體監督制衡、或國防部專挑該媒體的報導來澄清等,但以udn爭議訊息次數超過平均數加三倍標準差的情形來說,已超出合理的正常範圍。這意味該媒體的軍事新聞報導可能為了搶快、搶獨家,而忽略了消息來源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二、爭議訊息的主題近半數屬軍購武獲和研發製造類
就國防部澄清的新聞主題而言,軍購武獲相關的爭議訊息最多,有26則,其次是研發製造類(18則),兩類合計幾乎占所有爭議訊息量的一半。接下來次數由高至低依序是戰鬥訓練類(17次)、人事徵補(14次)、軍紀士氣(13次)、補給保修及其他(7次)。我國重大武器採購案以特別預算支應。由於金額龐大又受國會監督,國軍採購武器裝備的優先順序、款式及數量難免受到外界質疑,導致以軍購為主題的爭議訊息最多。至於研發製造相關的爭議新聞,主題大多圍繞在質疑國艦國造政策、中科院研發能量和國防產業發展政策等。實際上,不論是軍購或研發,國防部皆是根據軍事戰略、敵情威脅、作戰需求與國家財力,策定十年建軍構想,規劃五年兵力整建,並依計畫編列預算執行。媒體輿論雖扮演第四權的監督角色,但也應秉持公正、客觀、正確等原則,避免過度揣測和扭曲事實的報導及評論。
參、趨勢研判
圖2整理2018年12月至今逐月爭議新聞的次數,不同顏色區塊代表各主題。以長條圖中1月份為例,該月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共回應9條爭議訊息;其中,1則屬軍購武獲、2則軍紀士氣、2則其他主題、1則人事徵補、3則研發製造,其餘月份皆依此方式閱讀。

圖2、不同主題爭議訊息的逐月次數
資料來源:李冠成根據「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資料製圖。
ㄧ、國軍提出軍購需求與美方回應的時間易引發相關的爭議訊息
我國空軍於2019年3月初向美國提出採購66架F-16V新式戰機的需求,7月美國同意出售M1A2戰車及飛彈,8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答詢媒體詢問時證實已批准F-16V戰機軍售案。這幾個時間點和軍購武獲爭議訊息爆發的時間點大致吻合。例如,3月6日至13日一週內多家媒體競相報導與天價軍購金額或美國強迫購買相關的爭議新聞。3月下旬至4月初甚至出現美國政府將同意或將擱置軍售案的臆測報導。[4] 這使得這兩個月的爭議新聞有較高的比例屬於軍購類。相似地,當7月美國政府同意對台出售武器時,該月也有較高比例的軍購爭議報導。因此,本文認為我國提出軍購案和美方回應的時間點前後,將出現較多與軍購武獲相關的爭議訊息。
二、高階將領人事異動前媒體勢必捕風捉影報導爭議訊息
此外,圖2顯示國防部在6月份澄清的新聞中,有超過半數的新聞是人事徵補主題的爭議訊息,這與國軍高階將領7月1日定期人事異動息息相關。[5] 高階將領職位調動直接涉及軍隊領導權力的變化,衍生出來的影響包括戰略想定、建軍規劃、人事整頓、組織調整,乃至於領導作風的變革等,茲事體大。因此,媒體慣於在將領人事異動前打探消息,針對哪位將領可能被拔擢或成為遺珠進行猜測和評斷。本文也預期未來高階將領職位調整前,勢必會出現較多的人事相關的爭議訊息。
[1]相關新聞請見,游明煌,〈張善政質疑蔡總統潛艦國造:拿國外設計圖打造船殼〉,《聯合新聞網》,2019年11月14日,https://reurl.cc/0zn7Xl;〈拿國外設計圖打造船殼?海軍:評斷錯誤〉,《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2019年11月14日,https://reurl.cc/D1DRaO。另外,《外交家》雜誌亦評論我國自製潛艦未必符合國軍整體防衛構想,詳見Michael Hunzeker and Joseph Petrucelli, “Time for Taiwan to Scrap the Indigenous Diesel Submarine: The Stakes Are Too High for Taiwan to Waste Money on Outdated Programs,” Diplomat, November 30, 2019, https://reurl.cc/GkDWdp,但國防部並未回應《外交家》雜誌的文章。
[2]陳燕玲、陶聖屏,〈新聞事件與網路模因研究:探討洪仲丘案所引起的網路謠言傳播〉,《復興崗學報》,第106期(2015年6月),頁43-68;劉立行、胡煜宗,〈新聞一窩蜂報導與接收分析初探:以洪仲丘案為例〉,《復興崗學報》,第106期(2015年6月),頁69-94。學界與專業組織多認為假新聞無法掌握不實資訊的各種樣態及複雜性,因而使用爭議訊息來泛指未查證或錯誤的訊息、報導不公或廣告置入的新聞及蓄意造謠資訊。詳請參考,詹祖瑋,〈國際應對爭議訊息法治及政策簡介〉,《新社會政策》,第59期(2018年10月),頁28-32;何吉森〈假新聞之監理與治理探討〉,《傳播研究與實踐》,第8卷第2期(2018年7月),頁1-41。陳燕玲、陶聖屏,〈新聞事件與網路模因研究:探討洪仲丘案所引起的網路謠言傳播〉,《復興崗學報》,第106期(2015年6月),頁43-68;劉立行、胡煜宗,〈新聞一窩蜂報導與接收分析初探:以洪仲丘案為例〉,《復興崗學報》,第106期(2015年6月),頁69-94。
[3]從2017年9月至今國防部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共有163則澄清稿,本文僅針對2018年12月至今的102份文件進行研究。國防部澄清稿絕大多數並未指出爭議訊息的新聞出處,本研究是根據文稿中註明的新聞標題,並依發布的時間來搜尋爭議訊息的來源。在102份澄清文件中,除一則名為〈國防部鄭重澄清網路流傳「凱子軍購武獲,全民買單」為假訊息,請外界勿以訛傳訛〉(2019年3月12日)無法搜尋到源頭之外,其他皆可在網路上找到訊息的出處。另外,在爭議訊息的主題方面,作者盡可能依據窮盡和互斥的分類標準,將之分為七類。其他類計有7則,澄清稿標題分別是:〈空訓中心整地致官兵角膜炎乙情〉(10月13日);〈國軍無人智能販賣機台有個資被竊疑慮〉(10月8日);〈三總拒收?醫師怒駁要求道歉〉(7月16日);〈說明媒體報導少康專案聯絡人楊銘中…等情〉(2月18日);〈說明媒體報導政策性民間智庫…國防院爆強迫軍官參加〉(1月12日);〈澄清國防院之報告非國防部與軍事單位產製〉(12月14日);〈說明單身退舍移交退輔會乙情〉(12月5日)。
[4]〈『獨家』加強軍備!台灣正式向美方提出四千億元66架F-16V戰機軍售案〉,《蘋果日報》,2019年3月6日,https://reurl.cc/0zn76A;呂昭隆,〈台灣軍火採購 有利小英訪美安排 66架F-16V 美開天價4000億〉,《中時電子報》,2019年3月7日,https://reurl.cc/alz217;呂昭隆,〈美吃台夠夠 逼我買天價武器還不許喊痛〉,《中時電子報》,2019年3月8日,https://reurl.cc/L1DRA3;〈賣了!美國保守派媒體獨家:川普政府同意將售台66架F-16V戰機〉,《風傳媒》,2019年3月15日,https://reurl.cc/VaekLY;〈時代雜誌:川普為求美中貿易戰協議 戰擱對台軍售〉,《聯合新聞網》,2019年4月6日,https://reurl.cc/ZnMpya。
[5]呂昭隆,〈總統府侍衛長異動 內定柳惠千升任〉,《中時電子報》,2019年6月3日,https://reurl.cc/W4Wlvy;〈總統核定上將職務調整〉,《國防部新聞稿》,2019年6月27日,https://reurl.cc/EKDE4m;〈國軍108年7月1日將級人員定期晉任名單〉,《國防部新聞稿》,2019年6月26日,https://reurl.cc/5gaY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