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共「一帶一路」的戰略
2018.12.13
瀏覽數
785
前言
2013年9月與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下簡稱「一帶一路」),以古絲綢之路歷史符號,推動範圍幾近遍及全球的大戰略。2015年3月,中國又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為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方向為自中國沿海經南海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經南海至南太平洋。[2] 由此觀之,歐洲為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交會,中國則欲藉此串連東亞與歐洲經濟圈。兩條經濟帶的沿線國家,在要素稟賦上各有所長,作為倡議發動者的中國則有主導優勢,可居間整合所需資源,為己所用。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其時空背景。在國際面,彼時美國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政策針對中國之意甚明;在國內面,除了產能、資金過剩問題亟需化解外,區域發展不均且過於集中東南沿海一帶,亦為中國內部沉痾。來自東邊的雙重壓力迫使中國另謀出路,因而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除欲藉此突破地緣政治困境,亦盼能藉機帶動其滯後西部的開發,將落後的後方轉為發展的前沿。
全文連結:第五章 中共「一帶一路」的戰略.pdf
[1]劉蕭翔,非傳統安全與軍事任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擔任主筆;陳汝信,本院兼任助理負責資料整理。
[2]〈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一帶一路網》,2015年3月29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1702/20170207051901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