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2019.12.07
瀏覽數
890
本報告從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三面向,剖析中共的發展和挑戰,綜合各章結論如下。
第一章的分析結果認為,習近平成為中共領導人後的行事作風大多仿效毛澤東而來,除了塑造個人崇拜之外,習的政治操作都較之前的江和胡更向毛時代倒退。習近平向毛而非鄧的路線積極靠攏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其追求的是更加地個人集權,如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更證明其追求的是持續掌權。因此推動集體領導、黨政分開和廢除中共幹部終身領導制的鄧小平,就不是習近平的首要仿效對象。然而,在面對七大風險、中美貿易戰和香港「反送中」運動等內外挑戰,仍將持續援引毛思想做為戰略思考依據,並以政治教育、依法治國和軍隊人事等黨、政、軍三方面著手,藉以取得足以對抗外在壓力的凝聚力,並從制度面的建設完善其治理能力。
第二章,2019年為中國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第一年,習近平以其「主席外交」,一面輸出以威權主義為導向的「一帶一路」計畫,一面構建以多邊主義為包裝的隱性反美聯盟。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為習近平之外事中樞,包含強化「黨管外交」、說好中國故事,乃至於探索「後貿易戰之生路」,可謂其2019年之主要任務。受美中貿易戰之影響,中國一面訴求「亞洲海上治理之路」與「亞洲命運共同體」等論述,據以鞏固周邊外交。面對印太戰略之衝擊,中國一面割裂「印太鑽石」(印太安全合作架構),一面對外輸出「中國方案」,藉以抗衡川普之對華政策。又為抵銷「非中國官方故事」之影響力,中國駐外使節乃有語言激進化之傾向。
第三章總結目前中共對台軟硬兩手策略的成效,距離其目標仍十分遙遠,甚至因為內外部因素影響而呈現負面增長的趨勢。理性而言,要使中共的對台措施發揮良好的成效,將必須依托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即兩岸關係良好時,可以合理預測中共推動友台的措施,較能夠得到台灣民眾的認同,或至少不至於得到太多的反效果,並有效抵銷前述內外部因素的干擾。因為互動不良會缺乏互信,帶來更多猜忌,也會造成更大的衝突,並且在各種不利的議題發酵時相互連結,形成相乘放大的效果。中共當局在成效不彰的狀況下,卻堅持習近平所定調的對台軟硬兩手策略,而不願意根本性改善兩岸僵局,但兩岸對於目前僵局的唯一共識為:「責任在對岸」,導致未能進行可減少誤解摩擦的良性互動。
第四章,習近平在2019年加速推動中共解放軍的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目前不同項目的推動階段不一,整體而言,從法律、條文及辦法上的修改、執行,再到運作順暢,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磨合,因此要在2020或是2022年前達到運作順暢、體制健全的難度很高。儘管本章較持保留意見,但若推動制度改革的各項方案真如同解放軍所宣傳,是由下而上、由基層意見反饋給高層制定相關措施的方式的話,解放軍朝向健全的現代化軍隊邁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也因此,解放軍政策制度改革的成功與否,實為決定未來解放軍戰力最重要的一項改革,也是判斷解放軍體制健全、戰力後勤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標。對台灣而言,除應持續關注解放軍改革動態外,亦應加強對解放軍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下實戰化訓練,進行更緊密的瞭解,以作為判斷解放軍戰力的因素之一。
第五章研究結果認為習近平主政下中國軍地關係的最高目標,是擁護軍隊暨支援前線。為提升對台武嚇之有效性,中國之「擁軍支前協調機制」係以鄰近台灣之東部戰區發展較早,而該戰區所屬之福建省,又是全中國唯一保留省、市、縣三級支前辦的省份。伴隨習近平清洗軍中江派勢力告終,作為軍地協作核心、在各省級黨委領導班子內代表解放軍參贊涉軍事務的31名「戎裝常委」,於2019年初全數補齊,惟鑒於新時代之軍地關係牽涉到更為龐大的軍民融合項目及國防動員資源,著實難保不再發生貪瀆情事。此外,2018年為習近平提升強軍路線與實戰化練兵的伊始,民兵轉向支援保障兵種作戰的整改進程於焉開啟。各軍地部門為優化民兵結構,乃展開應急、專業及特殊三種力量之編建。在民兵隊伍跨出陸軍支援保障多兵種作戰路徑之背景下,中國民兵對於周邊國家之威脅性也在不斷提升。在空防、海防之中,又以海上民兵之威脅最為顯著。
第六章研究發現中國企圖發展世界一流海軍,念茲在茲要擁有航艦,並與美國共治太平洋,尋求夏威夷以東的海上霸權。中國地緣戰略位置處於被島鏈封鎖的半封閉狀態,突破島鏈封鎖成為中國海洋強權的一大挑戰。北京將島鏈視為敵我都能互用的障礙、跳板與里程碑,因而有太平洋三條島鏈與印度洋兩條島鏈的說法。中國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分為控制海域與阻絕海域,海域劃分與第一、第二島鏈吻合,更加深北京對島鏈概念的重視,尤其把台灣視為突破第一島鏈直接進入太平洋的缺口,非得併吞不可。目前美國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視為跳板的台灣,反成為美國壓制中國的障礙。中國海軍擴張的標誌是實現劉華清的航艦夢,「遼寧艦」成軍以來,已經7次往返台灣周邊水域,或經台灣海峽,或經宮古海峽,或經巴士海峽,甚至遠到關島附近水域,向台、日美展示肌肉意味濃厚。北京除了發展「灰色海軍艦隊」,同時發展白色海警力量。再因解放軍人民戰爭的傳統,建設海上民兵不遺餘力。在美國重新重視的島鏈防衛中,台灣的角色是固守台海周邊。借鏡於美中經驗,台灣海上力量應將海巡納入,與海軍密切整合。平時海巡在前,海軍在後,處理灰色地帶威脅。戰時海巡在後,海軍在前,擔任作戰支援。除了維持基本戰力,台灣版反介入與區域拒止主要包括發展不對稱作戰概念,先進裝備戰力包括導向火箭、大砲、迫砲與飛彈和一體化防空/導彈防禦系統。前者能提高中國占領台灣領土的代價,後者以隱蔽雷達與機動導彈發射車增加解放軍取得空優的複雜性,延遲其作戰時程,使其無法速戰速決。最後研發長程精確制導飛彈,能夠打擊台海對岸解放軍集結的港口、機場、油庫等關鍵設施,破壞其攻台節奏,使其攻台無法成功。
第七章,中美貿易戰造成中國經濟加速下行,並且引發新的結構性變動。然而,中國政府2019年之對應措施,不是依循舊習以基礎建設和印鈔票救經濟,就是推出緩不濟急的長期政策,甚至企圖將經濟成長責任推給消費力疲弱的民間社會。另一方面,習近平政權2019年大力推進「國進民退」,實際上已嚴重損害中國內外資本對中共政權保障私有制和民企發展的信任,若要恢復信心可能也需要中國進行大幅的改革和花費較長的時間。因此,雖然中國持續推動智慧製造和強化區域經濟布局,如果美國不改變嚴控技術流出等鎖住中國咽喉般的對抗策略,中國經濟恐難以好轉。為了汲取經濟發展之資源,中國政府應會加強和台灣的經濟關係。除了大量挖角台灣高階人才和技術之外,也會使在陸台商和大型國企更加緊密結合。建議政府要擬定多元政策留住產業高階人才,並提供政策誘因鼓勵在陸人才回流,因為「人才」才是台灣經濟長遠發展之根本。
第八章,2019年中國社會維穩係延續其針對2018年社會動盪之措施,強化對於社會管控之力度,加上2019年為中共建政70周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30周年,以及中國政府對於逢9必亂的擔憂,因此可見中國政府將社會維穩視為重點工作,加強維穩強度,故而相較於2018年,2019年甚少見到跨地域、跨階層以及大規模串聯針對政府的抗爭,且多為區域性及針對特定議題如社區環境、房屋拆遷、薪資福利等。2019年6月份2場香港百萬規模的「反送中」抗爭運動,反對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則非在中國政府預期中。在此狀況下,即使9月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也無法挽救香港社會衝突態勢。當前香港「反送中」抗爭已是市民的「自由民主」價值與中國威權政府的「最高管治權」之爭,這一點從香港市民對於政府信任度大幅降低,且對「一國兩制」信心大減可見一斑。綜言之,2019年中國政府強化社會維穩,而香港「反送中」抗爭的爆發則又讓中國更加強化其國內維穩的力度。短期而言,香港「反送中」將延續下去,而中國政府也將採取更強硬的維穩手段來避免香港抗爭延燒至國內,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將頒布更多試圖將香港與中國制度結合的措施,如提高愛國與認同的思想教育、兩地民間交流、經濟讓利等措施,來達到中港民間之實質融合,解決當前其治港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