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共海軍新世代武器發展之評估
2021.12.22
瀏覽數
1562
前言
中共海軍在水下、水面和空中各型載台、攻船彈道飛彈(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 ASBM)、潛射彈道飛彈(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SLBM)和電磁能武器的發展,品質和數量都在不斷提升,已經取得相當的成果。其中電磁能武器裝備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特性,一旦列裝服役可能會改變未來的作戰型態。因此,本年度科技趨勢評估報告針對中共海軍的部分,鎖定其艦載型電磁能武器為研究評估對象。光電磁輻射技術的武器化應用主要是在高能雷射(high energy laser, HEL)、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HPM)、低頻與超頻(low frequency and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LF & ELF)、粒子束武器(particle-beam weapon)等離子束武器(又稱「電漿砲」,plasma weaponry)、無線電射頻(radio frequency, RF)、聲波武器(sonic weaponry)、線圈砲(coilgun,又稱「高斯砲」“Gauss gun”)、電磁軌道砲(electromagnetic railgun, EMRG,依其工作原理又稱「導軌電磁砲」)、電熱化學砲(electrothermal-chemical, ETC)、電熱砲(electrothermal gun)、高空電磁脈衝武器(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 HEMP)、 重 接 砲(reconnection gun)、 先 進 攔 阻 索(Advanced Arresting Gear, AAG)及電磁彈射器(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EMALS)。這些都是異於傳統火砲的新概念武器,前面七項被歸類為定向能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s, DEW)的範疇,[1] 其餘則是透過電能形成強烈磁力驅動的武器和裝備。囿於篇幅限制,本文僅針對中共海軍艦載電磁能武器的雷射、微波和電磁軌道砲等技術發展較成熟的新概念武器加以評估,並歸納其特點和弱點,分析其對現代化作戰的可能影響。其他電磁能武器和裝備以及可能裝配的載台雖然不是本文論述的範圍,由於其未來發展趨勢對於軍事作戰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因此,仍然值得國軍、國防科研機構以及國防智庫保持密切關注。
*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大陸常用辭語編輯委員會編,《大陸常用辭語彙編》(臺北:秀威出版公司,2009 年),頁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