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2018年「十一國慶」講話之政治意涵
2018.10.05
瀏覽數
151
壹、新聞重點
2018年9月30日晚間,中國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並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詞。這是自2015年起,李克強連續第四次代表中國黨政最高領導階層發表國慶講話,符合非整數年小慶由國務院總理致詞之慣例。講稿內容不脫往年既定架構,先是肯定中共領導下取得的政績,接著提示特殊的年代意義(2018年為改革開放40周年),再強調對國內外的工作和宣傳重點,中後段重複台港澳一國兩制的原則性喊話,最後以實現中國夢目標作為結束。
貳、安全意涵
一、持續強調習核心的領導
2017年中國「十一國慶」李克強代表致詞時,首次在國慶講話中推崇「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而過往如2015、2016年李克強致詞時,皆僅是以「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稱呼,此因2016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屆六中時,習近平才正式成為「核心」。顯見在2017年十九大前夕的「十一國慶」時,習近平已完成對於中共黨政權力的絕對掌握。在2018年3月完成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限制後,本次致詞更是延續此論調,在致詞中強調習核心的領導,並在整段講稿的頭尾反覆呼應。
二、以堅持改革開放安撫「國進民退」疑慮
李的致詞用了一整段表彰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成果,內容除了定調尚處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以及身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之外,還特別宣示要「嚴格保護產權,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商營環境」。此段發言,似乎意在平息近期中國國家資本入股民營上市企業的「國進民退」疑慮,因有報導稱2018年至今,包括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有企業,正進行或已完成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1] 故李特別宣示要保護產權,安撫民間企業擔心遭到國企併吞的疑慮,藉以維持市場信心。
三、對貿易戰之宣傳反擊
李在本次致詞中,除了前述不受外環境動搖改革開放決心之外,特別提出中國必須為世界發展做出貢獻,例如要「堅決維護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體系,積極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願與國際社會協商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此番論調在前一年的講稿內皆未出現過,明顯是針對美國在川普上任後執意退出或重談經貿協定,愈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並發起中美貿易戰等作為的不滿態度。這也是以中國願意擔負更多國際責任和共享發展利益的形象塑造,並呼應9月25日剛發表的《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共同對於中美貿易戰進行宣傳反擊。
參、趨勢研判
一、2019年「十一國慶」極可能改由習致詞並做出階段性談話
之前的50-64周年(1999-2013)間,主要是由時任國務院總理同時也是國慶招待會主辦單位的朱鎔基(2000-2002)、溫家寶(2003-2008含55周年、2010-2012)、李克強(2013、2015-2018)分別擔任致詞代表。在50、60周年(1999、2009)這二次逢整數年大慶時,則先後由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胡錦濤親自做階段性的總結致詞,象徵最高領導人的崇高地位。而前一次習近平於國慶招待會上發表講話要追溯至2014年,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2019年的建國70周年同為整數年大慶,故極可能由習近平親自代表致詞。若以目前中國國內外情勢研判,屆時之講稿重點將偏重於政經發展70年成果的總結,以及誇大宣傳中國所擔負的國際責任,並遙相呼應2021年建黨百年時的願景,作為習近平長期執政的政績依據。
二、2019年「十一國慶」對台致詞之軟性論述可能增加
李克強在2018年8月外傳習近平被責難搞個人崇拜和引起中美貿易戰的期間,多了新成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的小組長之職,十九大後新成立小組中難得不是由習擔任小組長,可見李的地位尚稱穩固。以李目前的份量,本次講演仍貫徹歷年致詞內容的對台論調,無非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台獨。而在兩岸政府目前的僵局之下,中共若想要繞過民進黨政府進行促統,就必須更加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觀李克強這兩年在國慶上所發布對台之內容,2018年比2017年多了提供台灣人民「更廣闊的市場、更多樣的發展機遇」等論述,相信2019年「十一國慶」時,中國將持續加強與2018年初所提「對台31項措施」呼應,作為持續吸引台灣人奔向中國的誘因。不過,2019年「十一國慶」適逢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對照上一次大選前的2015「十一國慶」講話對台內容,當中也強調「同臺灣同胞共擔民族大義,共用發展機遇,共傳文化血脈,共築海峽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軟性話語。因此預估中共在2019年的講話中(可能改由習致詞),除持續對台灣政府保持強硬之餘,對於台灣民間將釋出更多軟性訴求和利多。
附表、李克強「十一國慶」講話綜整(2015-2018)
年份 |
致詞特點 |
2015 |
應對金融危機的調控、實施創新發展戰略 |
2016 |
十三五計畫實施、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 |
2017 |
為中共十九大鋪陳、團結在習核心周圍 |
2018 |
堅持改革開放、保護產權、維護多邊體系 |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1]〈從公私合營到國進民退 民營企業歷史與現實〉,《BBC中文網》,2018年9月29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66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