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強化國防產業與台灣戰略選項
2018.10.19
瀏覽數
86
壹、新聞重點
美國國防部於2018年10月5日公布名為《評估並強化美國國防產業的製造基礎與供應鏈韌性》(Assess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下簡稱《強化美國防產業》),警告中國對美軍所需關鍵零組件、原物料的供應構成巨大的和日漸增長的風險。報告列舉近300個可能影響美軍裝備的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之漏洞。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促進軍事擴張、並以侵略型經濟戰略、軟實力戰略以及軍事研發開支戰略,甚至文化性的滲透與威脅,在美國取得「科工數理」(STEM)學位者有25%為中國留學生,使得美國大學成為中國經濟與軍事崛起的最大推手。[1] 此皆清楚指出中共對外採取之行為取向具高度的侵略性,卻化整為零並包裝為文化、商務模式,對民主國家滲透。此與冷戰時期前蘇聯的作法完全不同。
貳、安全意涵
一、美中科技戰有全盤布局
此一報告由川普總統於2017年7月21日直接下令進行研究,美國對中的第一波貿易戰則於2018年7月6日啟動。顯示在貿易戰開打前,白宮對中國威脅便已有全盤的戰略思考,且超越傳統的地緣、軍事安全層級,而是更深層的科技與經濟安全,並可能已決定對北京進行全面的戰略壓制。
二、定調中國壟斷關鍵原物料
報告特別提到了中國對一系列被廣泛使用的金屬和特殊金屬、合金以及其它材料,包括稀土礦物和永久磁鐵的控制。中國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稀土礦物的供應,而稀土礦物被廣泛使用於國防安全設備上。2013年至2016年,美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材料佔據了美國總需求的78%。同時,也是彈藥與火箭活性推進劑的獨家或主要供應者。 [2]
三、認定中國掠奪性製造
中國以各種竊取科技的方式進而發展掠奪性的製造業,目前已生產全球70%的太陽光板、24%的電力、28%的汽車、41%的船隻、50%的冰箱、60%的電視、80%冷氣空調、以及90%的行動電話。 [3]
四、指控中國以經濟為戰略工具
北京最近對斯里蘭卡發動的「攻擊性經濟戰」(aggressive economic warfare),在近年同樣用於對付南韓佈署THAAD事件、菲律賓的南海爭議、日本的釣魚台爭議、以及用於威嚇台灣。可以預見,若中國持續坐大,未來也將威脅美國。
五、台灣亦名列威脅來源
中國是美國製造業「偽劣電子元件」(counterfeit electronic)的最大來源,而台灣也名列第三大,這些元件不僅影響美國相關設備的安全,也常帶有「木馬」(Trojan)程式或病毒,滲透美國的軍用系統。 [4]
參、趨勢研判
一、美中貿易戰恐長期化
美中貿易戰表面上係美國不滿對中國長期處於逆差,因此發動三波的關稅調整。但由《國防授權法2019》、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演說、以及本篇《強化美國防產業》等官方文件與態度觀察,美國貿易戰的同時也著重科技安全以及未來的經濟競爭。同時,目前每年達3,750億美元規模的貿易逆差,相當於中國對外順差的75%、GDP的3%。美國貿易戰的進行將有助劃清美商對中投資的界線,減少科技外流風險,確保未來競爭力。並可對中國的經濟發揮戰略打擊效果,使其軍事投資、內部政經穩定性的受到重大衝擊。
二、台灣科技與工業安全亟待強化
台灣於本篇評估報告中被列為「偽劣電子元件」的第三大供應商,加上具代表性產業的台積電晶圓機台中毒事件,突顯我國在工業安全、科技安全的管理仍有極大改善空間。包括廠區人員、物件安控、原物料品管,以及敏感科技、智慧財產的輸出管理等機制,亟需法令以及新管理觀念的導入。此不僅攸關國家安全事宜,對業者本身的商譽與競爭力也是關鍵。台灣具有良好國防工業基礎,可以彌補部分供應鏈,與美國防產業具有互補與合作之機會。例如F-15、F-16、F-18等80年代設計/出廠的戰機,其航空用的軍規晶片已停產,但台灣若干晶圓廠閒置的舊式8吋晶圓機台具有生產能力,可補充前述戰機全球數千架機隊的零件替換所需,特別是產量達4,500架左右的F-16機隊。此可作為台美國防工業合作之選項。
三、5G規格戰成為價值聯盟選項
同樣重要的是,5G通訊能力帶來的新價值將創造出新的經濟模式與產值,因此在前述的美國官方文件中皆提及相關通訊技術安全的重要性,並直接點名華為、中興等中國通訊廠商的安全威脅。因此,我國的「5G國家隊」在面對美中為主的5G規格競爭時,除價格外,更應考量價值。避免成為「中國隊」的一員,危及國家安全並可能遭到民主國家市場排擠之風險。
[1]US DoD, Assess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 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8), p. 44.
[2]Ibid., p. 37
[3]Ibid., p. 36.
[4]Ibid., pp.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