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擬與巴紐興建軍港因應中國擴張
2018.10.19
瀏覽數
145
壹、新聞重點
根據《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9月20日與10月14日追蹤報導,澳洲政府希望於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前,與巴布亞紐幾內亞(以下簡稱巴紐)完成重大軍事合作談判;坎培拉當局欲於巴紐領土曼奴斯島(Manus Island)上設置兩國聯合海軍基地。報導指出,巴紐總理歐尼爾(Peter O'Neill)7月已訪問布里斯本,澳洲國防官員近期也前往曼奴斯島上的隆布魯海軍基地(Lombrum Naval Base),秘密評估重新回到這個二戰澳洲海軍基地的可能性。澳洲政府宣布,2018-2019年度投注於巴紐的雙邊國防合作計畫資金,將達到4,270萬澳幣,將近新台幣9.4億元。然而聯合基地只是合作項目之一,澳洲還擬協助巴紐軍隊人數翻倍成長,擴充至1萬人規模,並且建立三軍專業國防體系。
貳、安全意涵
一、利用曼奴斯島地緣戰略價值
曼奴斯島約2,000公里半徑內可涵蓋帛琉、美軍關島基地、澳洲北部最大軍港達爾文以及最大空軍據點湯斯維爾基地(Townsville)以及巴紐全境(見附圖1),小於目前美中俄系戰略轟炸機之作戰半徑。在澳洲國防戰略概念中,「本土防衛」(Homeland Defence)認為唯有阻止敵方利用澳洲北面南太島弧,才能確保澳洲大陸之安全。在二戰前後,該島東部的隆布魯海軍基地曾為美澳海軍駐在地(見附圖2),為美軍太平洋戰爭時進攻菲律賓的重要據點。澳洲若確保在該島軍事存在,甚至說服巴紐開放給美軍或澳洲友邦,將意味保障澳洲與關島之間的海上交通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s, SLOCs)。
二、強化南太區域海上交通線安全
曼奴斯島對於南太的重要性,有如沖繩群島之於東北亞。曼奴斯島往北可控制東北亞進入澳紐與南太地區的主要貿易航道,往西則扼守南太諸國進入東南亞水路。澳洲全國80%人口集中東岸,而東岸對外貿易幾乎完全仰賴該航道,因此澳洲國防戰略將通往亞洲的海上交通線安全,與本土安全並列首要核心利益。[1] 巴紐政府2018年提出的港口翻修計畫,用來控制俾斯麥海(Bismarck Sea)與巴紐北面各港口的曼奴斯島赫然在列,使得澳洲當局認定無法再冒著該島未來遭中國海軍利用的風險,轉而積極介入,希望在2018年完成談判。
二、防止中巴深化軍事經濟合作
巴紐地處東南亞與南太交界,距離澳洲本土最遠約1,000公里,在過去屢屢成為區域外強權入侵南太的橋頭堡,澳洲達爾文市還曾因此遭受日軍轟炸。《2016年澳洲國防白皮書》(2016 Defence White Paper),即指出必須確保巴紐戰略位置不為區域外軍事強權所用,其重要性僅次於本土安全。
然而,巴紐身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南太平洋國家,2006-2016年接受中國援助款項也為南太之最,達6億3,200萬美元。2018年7月26日,中巴兩國簽署了自1997年以來首次的軍事合作協議。未來北京將協助巴紐興修軍事基礎設施,[2] 並鼓勵巴紐軍官前往中國軍校進修。迅速增溫的中巴關係,使得坎培拉不得不提高警戒。
澳洲國防部在9月邀請巴紐國防軍總司令托羅波(Gilbert Toropo)參與雙邊會談,澳方擬承諾協助將目前只有4,000人的巴紐國防軍(Papua New Guinea Defence Force, PNGDF),於2030年前擴編到10,000人規模,未來除了提供專業訓練,不排除還有武器裝備援助,其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中巴深化軍事經濟合作。
參、趨勢研判
一、曼奴斯島擬為澳洲安全合作新模式的起點
中國國營企業在南太基礎建設的參與,正由民生逐漸邁入國防基礎建設,使得澳方不得不出手干預,例如:近期終於確定改由澳洲資助的斐濟黑岩基地(Black Rock Base)。澳洲並於2018年9月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高峰會上,聯合紐西蘭與其他會員國簽訂新的區域安全聲明《波耶宣言》(Boe Declaration),希望藉此阻止南太島弧諸國親中的「北望政策」(Look North Policy)。
從地區人口最大國家巴紐著手,以「聯合軍事基地開發」加上「軍事培力」為兩大元素的「曼奴斯島模式」,可能成為澳洲倡議的「波耶」集體防衛架構的第一塊試金石。未來這種聯合駐軍的模式是否推展到其他南太國家,例如位於澳洲與夏威夷最短航路上,且具深水港的萬那杜、斐濟兩國,值得進一步關注。
二、澳洲國防重心可能向本土防衛修正
中國海軍擴張的壓力,以及美國川普政府對盟邦施以「美國優先」之態度,皆迫使澳洲採取戰略修正,從過去追隨英美換取保護的「前進防禦」(Forward Defence),開始往「本土防衛」擺盪,透過確保周邊海域之制海權(Command of the Seas),保障「島嶼大陸」(Island Continent)之安全。2018年6月澳洲政府已簽署260億美元合約,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協助建造9艘具反潛作戰能力的「26型」(Type 26)巡防艦,藉此因應中國發展潛艦所帶來的挑戰。 [3]
如今澳洲經濟更為仰賴澳中貿易,澳軍卻重新進駐曼奴斯島,某種程度上可將這個發展視為中國南太影響力的溫度計。 重返曼奴斯島,實質反映出本土防衛已重新成為澳洲防務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略修正初期,澳洲除了鞏固對南太的軍事合作,也可能會藉由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逐步將安全合作對象多元化,如強化對區域強權日印的軍事交流,藉此降低川普政策不穩定性可能帶來的風險。澳洲未來可能透過五國聯防(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機制、澳日及澳菲《訪問部隊地位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開始將海外駐軍轉移至南海或東海周邊區域。

附圖1、曼奴斯島地理位置
資料來源:筆者繪製/Google Map

附圖2、隆布魯聯合海軍基地衛星圖
資料來源:筆者繪製/Google Map
[1]Department of Defence of Australia, 2016 Defence White Paper, p.33, http://www.defence.gov.au/ whitepaper/docs/2016-defence-white-paper.pdf
[2] 目前公開已知的項目至少涵蓋朵拉瑪軍醫院(Taurama Health Centre)、莫瑞布拉克斯競技場(Murray Barracks Gymnasium)以及巴紐軍方俱樂部(Soldiers’ Club)。
[3]“BAE wins huge Australian frigate contract,” Channel News Asia, June 29, 2018,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business/bae-wins-huge-australian-frigate-contract-10482158
[4]澳洲已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後,第三個與日本同意簽訂兩軍《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quisition and Cross-Servicing Agreement, ACSA)的國家,雙方也傳出最快將於2018年11月簽訂《訪問部隊地位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