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19太空安全挑戰》報告的中國威脅
2019.03.15
瀏覽數
107
壹、新聞重點
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DIA)於2019年2月11日公布《2019太空安全挑戰》(2019 Challenges to Security in Space,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與俄羅斯都在發展具備干擾能力的導能武器以及陸上反衛星飛彈,這將會威脅美國及盟友在軍事太空、商用太空及民用航空方面的地位與安全。[1]
貳、安全意涵
一、「軍方領導國企實作」是中國成為太空強國的運作模式
《報告》提到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中國將提升太空能力視為中國夢的支撐。而中美兩國皆認為擁有太空優勢就能掌握先機,這是現代化電子戰的關鍵。中國的太空戰略以發展軍民兩用、成為太空強國為目標,其中包含政策、軍事、工業及商業等層面。政策面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制定國家太空發展政策、法規及國際合作交流;軍事面由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主責太空計畫;工業面由國有企業承包業務,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擬定國防科技工業和軍用轉民用的發展;商業面有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ExPace,上級單位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rbita)負責商用火箭、太空電子、衛星、大數據等業務。[2]因此可看出中國以「軍方領導國企實作」的方式,致力於技術研發及軍民兩用以達到成為太空強國的目標。
二、中國衛星數量快速成長利於情報蒐集
依照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的統計,截至2018年11月30日為止,地球軌道上的衛星總數量約1957顆,第一名為美國的859顆、第二名為中國的284顆、第三名為俄羅斯的153顆。[3]目前中國的284顆衛星之中,有25顆為民用、46顆為商用、113顆為政府用、100顆為軍用(見附圖),政軍衛星數量遠高於民商用衛星。中國的民商用衛星大多為中小型低軌道衛星,能減少發射準備時間,當衝突發生時可協助訊息傳遞;軍用衛星與部分政府用衛星是情偵蒐(ISR)使用,目的是為了提升對於全球及特定區域活動狀態的偵查,進行軍民兩用遙測製圖及陸海空監視、追蹤與定位,軍事電子情報與數據的蒐集。《報告》表示中國解放軍可藉由蒐集到的資訊,掌握美國及同盟在印太地區的活動,並對於潛在的危機區域例如朝鮮半島、南海及台灣做活動偵查,這能讓中國佔有優勢快速做出回應,符合現代戰爭中資訊化的表現。
三、《報告》認為中國的太空能力發展威脅美國與其他國家
《報告》將中國發展的太空能力分為四大類:太空狀況覺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SA)、電子戰(Electronic Warfare, EW)、導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 DEW)、網路空間威脅(Cyberspace Threats, CT)。SSA能搜尋追蹤地球軌道上的物體位置並預測未來的位置,中國能透過SSA進行情報蒐集、反偵太空目標、早期彈道飛彈預警、太空與飛航安全檢查、衛星異常分辨、太空碎片監測等活動,增加中國的太空反應能力;EW能干擾與反干擾通訊設備、雷達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中國開發出對低軌道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等系統的干擾器;DEW是利用雷射、微波等能量武器破壞衛星及設備,中國正在發展雷射武器與反衛星飛彈,對抗衛星及感應器;CT包含地面與太空的空間系統,可入侵網路進行攻擊或攔截訊號,中國可透由網路進行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監視與偵察(C4ISR)等活動。
《報告》中也表示雖然中國提倡與各國和平利用太空以及非軍事化,但領導層級皆為軍職人員,且中國仍進行軍事改革及在國內生產軍用衛星發展太空反制的能力。因此可看出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懷疑中國呼籲的太空非軍事化是要限制美國的太空能力,並會持續關注中國的太空軍事化行動。
附圖、美中俄衛星用途數量
資料來源: “Satellite Databas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 https://www.ucsusa.org/nuclear-weapons/space-weapons/satellite-database. 周若敏整理繪製。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持續發射衛星建立完整太空網
《報告》認為在太空技術快速發展與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數量未來將會持續增加,這將提升太空國家在追蹤、偵查與識別軌道上物體的困難度。《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提出10項「未來五年的重要任務」,在太空基礎設施項目中,規劃要建立衛星導航系統、衛星遙測系統、衛星通訊廣播系統。衛星導航系統方面,中國規劃在今年持續發射約8到10顆北斗系列衛星,預計在2020年左右完成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衛星遙測系統方面,中國成立「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建立遙測衛星接收站與數據智慧共享平台;[4]衛星通訊廣播系統方面,完成全球通訊網路融合的衛星通訊廣播系統。
雖中國宣稱是和平發展太空科技帶給全球更完整的衛星服務,但目前規範太空活動的國際公約,並沒有強制力與約束力,且這些公約是在1970年代制定的,已不符合現代國際情勢與科技發展,各國難以抑制中國發射衛星,推測中國若以現在「軍方領導國企實作」的模式下,不排除未來整合各項衛星系統及資訊的「軍民兩用」可能性,達成太空強國目標,並建立完整的太空網,成為中國情偵蒐全球的重要工具。
二、中國持續精進雷射等光學武器技術將加速全球太空競賽
《報告》預測中國在2020年時可能會布署對抗低軌道太空系統的地面雷射武器,到2020年中後期可能會發展相關高能系統,布署反衛星武器,將威脅擴展到其他的太空衛星與設施。美國相當依賴通訊衛星,其無人機就是依靠通訊衛星而行動,倘若未來中國使用地面高能雷射破壞衛星或飛彈,將使美國及其他國家無法立即做出反應,這對美國而言將是嚴重的太空威脅,認為需要維持其在太空的存在,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指出「中國似乎正在太空建立永久的存在」,[5]除了太空建軍外也不排除未來將進行太空相關部隊整合的組織改革,建立一個統一的指揮部來因應太空快速變化的威脅。除此之外,美國民間的航太太空產業也開始發展,以自由開放的企業(例如SpaceX與Rocket Lab等)與中國競爭,企圖建立新的太空技術與成果,美國將加速其在太空的發展,未來中美兩國的競賽將從地面擴張到太空,而當太空逐漸成為全球發展與關注的焦點時,制定具有強制力新的國際太空法也將是未來全球需要合作討論的重要議題。
[1] “2019 Challenges to Security in Space,” U.S.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February 11, 2019, https://bit.ly/2Sttuu4
[2] 除了《報告》中的單位外,工業面另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戰略飛彈武器、火箭武器、太空運輸等軍品製造、生產與銷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負責微型衛星、運載火箭、飛彈武器的製造研發。商業面另有零壹空間(One Space)、藍箭航天(Land Space)、翎客航天(Ink Space)等公司。
[3] “Satellite Databas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https://bit.ly/2Ts58S0
[4] 陳康亮,〈北斗總設計師楊長風詳解北斗全球化發展之路〉,《中國新聞網》,2019年3月06日,https://bit.ly/2IW3Hql;〈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中國太空網》,2018年8月30日,https://bit.ly/2TBvscq;〈中國將發射世界最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重量僅為美一半〉,《新浪軍網》,2018年12月11日,https://bit.ly/2Bbg0rw。
[5] Mike Pence, “It’s time for Congress to establish the Space Forc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 2019, https://wapo.st/2VRBJ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