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
壹、新聞重點
2019年2月14日,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發生警察部隊遭恐怖組織「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ad)自殺炸彈客的攻襲。印度官方統計41人死亡,是近年最慘的傷亡事件。
就上述事件,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因2019年國會大選在即(4月11日至5月19日),而直指鄰國宿敵巴基斯坦。印方表示,「穆罕默德軍」長年受到巴基斯坦軍方支持(該組織總部設在巴國境內),是巴國在喀什米爾扶植的「反印度恐怖組織」。
莫迪政府在2月21日宣布,停止對巴國喀什米爾地區供水(不含飲用及灌溉用水),[1]並於2月26日下令軍方,派出12架幻象2000戰機,向巴國發動空襲。這是繼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來,印度空軍首次越過喀什米爾地區「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 LOC)。印軍深入巴國境內50公里,攻擊3處恐怖分子的訓練營。[2]雙方在2月27日的邊界交戰中,巴國空軍至少擊落1架印度MiG-21(米格21)戰機,並俘虜一位中校飛行員瓦塔曼(Abhinandan Varthaman)。[3]
貳、安全意涵
一、莫迪藉喀什米爾地區軍事行動提升國會大選的支持度
喀什米爾位於南亞最北端的地區,19世紀以後由英國人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分為3塊,分別為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共所統治。印度控制的查謨-喀什米爾(Jammu-Kashmir)面積最大,其次是巴國控制的阿扎德喀什米爾(Azad Kashmir)和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 Gilgit-Baltistan),中共控制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和喀喇崑崙走廊(Karakorum corridor )的面積則最小。
領土與宗教一直是該區域爭議問題,中共與印度在這個地區也因領土問題曾發生過中印戰爭。而印度與巴國在1947年分治後,在這個區域已發生過三次印巴戰爭與多次的軍事衝突(詳如附表)。面對這次恐怖組織「穆罕默德軍」的自殺炸彈攻襲,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喊出「團結作戰」與「迎頭痛擊」口號,要求嚴懲兇手,對巴國境內恐怖組織發動軍事攻擊。雖然印度發動的空中攻擊行動造成飛行員被俘事件,而可能使國家蒙羞,但此舉未減損莫迪的政治魅力,民眾對他的強硬作為十分支持。印度政治學者德什姆赫(Yashwant Deshmukh)認為莫迪領導的BJP在這次事件中,支持度可望上升5%。印度民調機構C-Voter於2019年1月1日到3月7日的民意調查顯示,莫迪政府的支持度已由年初的32%提升至3月7日的62%,顯見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莫迪政府獲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有利於5月結果出爐的國會大選。[4]
二、中巴空軍長期演訓交流提升巴國空戰能力
2月26到28日,印巴兩國在喀什米爾地區展開空中軍事行動。印度出動幻象2000、MiG-21、MiG-29與Su-30等戰機,巴基斯坦出動中共製的梟龍、殲7(仿製版MiG-21)與幻象3型戰機還擊,然巴國官方不承認出動F-16戰機。[5]從三天空戰中,巴國空軍沒有戰損,而且至少擊落印度1架MiG-21,俘虜1位飛行員,可看出巴國與中共空軍,從2011年起連續7年的兩國異地「雄鷹」操演,已大幅提升巴國空中纏鬥與戰術運用能力。
參、趨勢研判
一、印巴軍事衝突危機因缺乏大國支持而難以升級
這次的武裝軍事衝突行動,是印巴兩國擁有核子武器後,首次使用戰機發生空中正面衝突。綜觀各國均表示不支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稱印度空襲是「反恐行動」,並重申美印關係,要求印巴雙方保持克制;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當前印巴出現緊張局勢,希望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願為此次紛爭發揮建設性作為;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對印巴間的緊張局勢升級,以及兩國軍隊在控制線附近的危險行動感到擔憂,希望兩國能夠儘快解決地區危機。
在未獲得中、美、俄等國支持下,巴國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率先以維護兩國和平為基礎,於3月1日釋放飛行員返回印度,並宣稱將協助調查自殺恐怖行動;而印度方面,莫迪也未再下令任何的軍事行動,暫時結束90多小時的空中攻擊行動,僅在兩國控制線周邊,發生零星地面部隊軍事攻擊。由印巴衝突可見,各國零星的武裝軍事衝突危機難以升級或演變成大規模的軍事戰爭。
二、媒體宣傳成為激勵全民士氣及提高領導人聲望的工具
從印巴兩國於2019年2月26日空中攻擊行動起,雙方政府及軍方對外所發布的消息,均以要求國際各國重視及激起民族對抗的心態,甚至以掩蓋實情為手段,引發印巴口水戰。例如印度1架MiG-21遭擊落,竟宣傳為遭巴國F-16擊落;印度也擊落一架F-16,拿出AIM-120空對空飛彈殘骸零件,企圖證明巴國出動F-16戰機,還意外牽扯到我國空軍F-16使用的AIM-120飛彈(按:印度公布飛彈殘骸,巴國則指認序號為美販售給台灣的飛彈)。
上述行為及兩國領袖與政府單位在軍事與外交的作法,在其國內均未受反對派阻止,反而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這顯示只要適時正確利用媒體宣傳戰,將成為各國對抗敵對國家及提升全民士氣與領導人支持度的有利工具。
附表、歷次印巴戰爭與軍事衝突
項次
|
名稱
|
時間
|
紀實
|
備考
|
1
|
第一次印巴戰爭
|
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
|
此次戰爭,喀什米爾喪失獨立,1948年的控制線實際上成為喀什米爾的分裂線,巴基斯坦佔據喀什米爾的2/5,印度佔據3/5。
|
|
2
|
第二次印巴戰爭
|
1965年8月至9月
|
戰爭由兩國陸軍在喀什米爾沿邊界展開,戰爭造成雙方數千人傷亡。後因聯合國調停而停火。
|
|
3
|
第三次印巴戰爭
|
1971年12月
|
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為了東部巴基斯坦的戰爭。該戰爭結果促使孟加拉國(東巴基斯坦)獨立。
|
|
4
|
卡吉爾武裝軍事衝突
|
1999年5月至7月
|
衝突行動的直接起因為巴基斯坦軍隊越過了印度控制線,進入了印控地區。印度軍方展開反擊作戰。最終,印度軍方奪回失地,巴基斯坦軍隊撤回控制線。
|
|
5
|
印巴邊境軍事衝突
|
2013年1月6日至2月15日
|
印巴在喀什米爾地區控制線附近發生的小規模衝突,巴軍邊哨士兵死亡3名,印軍士兵死亡2名。
|
2013-2016年間,發生多起攻擊衝突,印度認為是恐怖組織所為,巴國聲稱印方攻擊巴國士兵。
|
6
|
印巴武裝軍事衝突
|
2019年2月至3月
|
軍事行動為1971年以來,首次有印度和巴國戰機飛越控制線,亦是兩國擁有核武器後,首次空中正面衝突,巴國至少擊落印度1架MIG-21,俘虜1位飛行員,雙方地面部隊死亡官兵約8員。
|
|
資料來源:劉勇男整理自公開資訊。
[1] “Indus Water Treaty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Explained,” NDTV, February 21, 2019, https://www.ndtv.com/india-news/indus-water-treaty-between-india-and-pakistan-explained-1997388. 1960年兩國簽署之《印度河水域條約》(Indus Waters Treaty)律定兩國水務專員(Permanent Indus Commission)每年召開兩次會議,討論雙方可分享水流量和水量的細節。
[2] “Jaish Camp Hit In 90-Second Op, Jets Returned Without A Scratch: Sources,” NDTV, February 26, 2019, https://www.ndtv.com/india-news/mirage-jets-hit-jaish-camp-operation-over-in-90-seconds-5-points-1999438
[3] “India Pakistan: Kashmir fighting sees Indian aircraft downed,” BBC NEWS, February 27, 2019,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7383634
[4] “Six Charts Explain How Balakot Strikes Helped Boost Modi’s Popularity,” Bloomberg Quint, March 12, 2019, https://www.bloombergquint.com/elections/six-charts-explain-how-balakot-strikes-helped-boost-modis-popularity#gs.0sz9as;〈印巴衝突降溫 雙方領導人收割政治紅利〉,《中央通訊社》,2019年3月4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3040285.aspx。
[5] 美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簽署F-16戰機「最終使用者協議」(end-user agreements),美國出售巴國F-16戰機的條件,巴國只能用於「反恐」與「自衛」用途,不能用於攻擊或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