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抵制華為公司鋪設海底電纜的安全意涵
2019.03.22
瀏覽數
99
壹、新聞重點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019年3月12日報導,美國除全力抵制華為5G,也注意到華為持股51%的「華為海洋」(Huawei Marine)已成為全球第4大海底電纜工程商。由於「華為海洋」可以接觸海底電纜,可能暗中裝設監控設備或是引導資料傳輸轉向的裝置,一旦爆發衝突時,便能隨時切斷整個國家的網路連線。美國意識到華為海底電纜構成的反情報與安全威脅,早自2012年開始,即試圖阻止華為參與海底電纜舖設工程,但迄今圍堵華為舖設海底電纜的成效並不理想。[1]
貳、安全意涵
一、海底電纜為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的重點項目
第一條海底電纜於1850年連接英國及歐洲大陸,第一條橫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則於1858年串接美國與英國的通訊電報。截至2019年2月,全球海底約有380條運作中、總長約120萬公里的光纖電纜,經由約1000個電纜登陸站,傳輸各大洲之間95%的語音及資料,網路傳輸資料量的不斷擴增,也讓海底電纜對多數國家的經濟及國家安全極為重要,海底電纜及電纜登陸站因而成為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項目。[2]
海底電纜容易因地震、颱風與海嘯等天災或拖網意外、人為破壞而導致斷纜,進而導致斷網或網路傳輸速度遲緩。海底電纜若遭受人為破壞或入侵攔截資料,一般很快即可偵知,並可辨識出遭破壞區段,俾利進行搶修。破壞海底電纜相對於竊取資料要容易得多,英美兩國可能監測海底電纜傳輸之資料,而目前足以潛至海底竊聽海底電纜資料的,據信僅有美國「海狼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Sea Wolf Class, SSN)以及俄羅斯潛艦。此外,電纜登陸站是可以下手破壞或監控的目標,但通常有圍牆、警衛與監視器層層保護。最後,遠端可操作的網路管理系統軟體,一開始設計就是要與一般網路有所隔離。因此,若由網路管理系統動手腳,的確可以挾持、竊聽或竊取網路資料。
二、美國對華為海底電纜舖設產生類似對華為5G之安全疑慮
2018年是近20年來海底電纜鋪設量之最,美國谷歌、臉書、亞馬遜、微軟等網路內容提供業者之網路資料傳輸需求最大,2018年已取代電信業者,成為鋪設海底電纜的主力。2015年至2017年,網路內容提供業者的海底電纜鋪設量僅占20%,但2018到2020年網路內容提供業者就占了預計鋪設量的4/5。其中,谷歌鋪設了14條海底電纜,連同其他科技巨擘,鋪設的海底電纜連結北美、南美與歐亞非各洲。海底電纜的鋪設路線與方式往往配合網路內容提供業者在岸上的資料中心位置,除考慮傳遞速度,也會考量海底電纜密集分布的海床容易成為恐怖攻擊目標。[3]
「華為海洋」已成為海底電纜工程界第4大業者。除了參與約90項海底電纜舖設或升級工程,更負責不少重大的海底電纜工程,包括2018年9月連接巴西與喀麥隆之間的6035公里海底電纜完工,橫跨墨西哥加州灣的海底電纜則即將完工,而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1.2萬公里海底電纜也在2019年開工。2015至2020年,「華為海洋」預計舖設完成28條海底電纜,占這段期間全球完工數量近1/4。華為可藉「華為海洋」在海底電纜的全球擴張,介接其全球擴張的5G建設,構成不受制於美歐國家的全球網路基礎設施。[4]
美國電信業者與網路內容提供業者並不樂見華為在海底電纜的擴張,畢竟華為可能藉此確立其通訊傳輸標準的全球領導地位,進而威脅美國的國家競爭力與國家安全。美國的國安單位因此發動類似抵制華為5G的圍堵攻勢,先於2017年藉由「五眼聯盟」成員澳洲,試圖擋下「華為海洋」承建連接雪梨與索羅門群島的海底電纜合約,聲稱這將讓中國透過雪梨電纜登陸點串接澳洲網路系統而形成資安風險。澳洲隨後宣布出資舖設這條電纜,並將工程轉包給澳洲廠商。類似抵制華為5G作為之成敗互見,在2018年9月,美國、澳洲與日本即未能成功擋下「華為海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簽訂海底電纜工程合約。
參、趨勢研判
一、海底電纜的重要性仍難以被衛星網路取代
儘管出現奈米微衛星構建衛星網路,成本聲稱遠比通信衛星低,但至少在短期內,衛星網路仍難以取代海底電纜。一方面是微衛星數量仍不足以覆蓋通訊區域,另一方面則是成本仍然難以與海底電纜競爭。相對於微通信衛星,海底電纜仍是最便宜也最具效率的資料傳輸選項。因此,谷歌雖然考慮布局微衛星網路,仍將在2020年完成法國與維吉尼亞州之間的海底電纜,未來隨著其8座新資料中心的落成,可預期谷歌將擴大海底電纜的鋪設工程。
二、排擠中國舖設營運海底電纜恐將加速網際網路的分化
美國質疑中國藉鋪設海底電纜及搶進5G建設,用意在於沿著「帶路倡議」布局「數位絲路」。一方面,「華為海洋」的布局將沿「帶路倡議」橫跨歐亞非,並鋪設巴基斯坦與吉布地的海底電纜,讓解放軍駐紮的海外基地得以有自主不受制於人的通訊保障。另一方面,未來幾年將需要鋪設更多的海底電纜,以因應不斷擴充的5G和附加服務所需頻寬要求。鑒於華為在5G上的技術領先,選擇華為5G的電信商可能也會選擇「華為海洋」的海底電纜。此外,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Inc., NBC)在2019年3月15日報導,華為已經裝有自力研發的備用作業系統,以防有朝一日美國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研製的手機和電腦作業系統。因此,若美歐國家進一步抵制華為5G及海底電纜鋪設布局,不排除華為進一步加速將手機、5G及海底電纜整合形成自主系統,造成網際網路世界進一步分化為「華為」和「非華為」對峙的兩大陣營。
[1] Jeremy Page, Kate O’Keeffe, and Rob Taylor, “America’s Undersea Battle With China for Control of the Global Internet Grid,”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2, 2019,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takes-on-chinas-huawei-in-undersea-battle-over-the-global-internet-grid-11552407466
[2] 同註1。
[3] Thomas Seal, “The Undersea Cable Market Is Booming Again, This Time Funded by Big Tech,” Bloomberg, March 14, 2019, https://www.bloombergquint.com/businessweek/undersea-cables-are-no-longer-underwater-as-fiber-booms-again#gs.26cdkd
[4] Adam Satariano, “How the Internet Travels Across Oceans,” New York Times, March 10, 2019,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9/03/10/technology/internet-cables-ocea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