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主力戰車購案之戰略意涵
2019.03.29
瀏覽數
173
壹、新聞重點
近期國軍F-16戰機及M1A2主力戰車兩項對美軍購案成為重大新聞焦點。[1] 其中M1A2主力戰車預估將如同採購AH-64E長弓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一般,取得美軍最新式M1A2C型(原稱M1A2 SEPv3)。此購案預計採購108輛以裝備2個營,將是自1990年代初期陸續換裝M60A3、CM11(M48H)及CM12等改良型第二代戰車以來,國軍再次提升陸軍裝甲部隊戰力。
貳、安全意涵
一、M1A2戰車將使國軍裝甲武力趕上世界潮流
M1「艾布蘭」(Abrams)主力戰車得名自越戰時美軍上將,於1980年開始服役,是第三代主力戰車的代表車種。此世代戰車具複合裝甲(composite armour)、高性能火控及優異機動力。M1A2戰車於1992年開始服役,並在服役後持續「系統增強套件」(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 SEP)之升級;最新的M1A2 SEPv3於2017年10月送交美軍,並於2018年因應要求更名為M1A2C以強調其改良程度大於過往。與SEPv2相比,M1A2C具新式裝甲,大幅強化戰場覺知能力,追加彈藥資料鏈系統以搭配先進多用途彈藥,配備反遙控爆裂物裝置,並有新式動力組件與輔助動力系統。[2] 若台灣順利取得該戰車,其各方面性能皆遠超過國軍現有戰車,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二、M1A2能對敵入侵部隊造成極大壓力
在台海防衛作戰中,主力戰車不論在灘岸還是住民地接戰皆十分有用,其120mm滑膛砲使其能有效對付敵方包含主力戰車在內的各種裝甲車輛,並有遠高於我國現有戰車的防護與生存能力; 除此之外,M1A2的機動、射控與自動化程度也非現有戰車可比擬,能大幅提升國軍以裝甲矛頭在敵入侵部隊站穩腳步前的反擊能力。
另因台灣縱深短,城鎮及都會區緊鄰灘岸,加上台灣亦有面臨敵軍空降突擊可能,因此我國雖強調灘岸殲敵,但無法排除城鎮戰可能。傳統上雖避免將戰車投入於住民地,但審視二戰到2004年伊拉克費盧傑(Fallujah)間多場慘烈巷戰,尤其美軍伊拉克戰爭的戰訓顯示,主力戰車的機動性、裝甲防護及直接投射重型火力等能力,仍是住民地作戰關鍵要素之一,但先決條件為加強弱點防護及良好協同作戰,才能避免如俄軍1994年於車臣格洛茲尼(Grozny)般的慘重損失。 [4]
三、M1A2戰車能強化嚇阻並具心理戰價值
M1A2具強大地面戰力,由於入侵部隊第一波載運的裝備及彈藥基數有限,此類高性能且具強韌防禦力之裝備,能在中國海空突擊力量有限時大幅增加入侵困難,強化我國重層嚇阻能力。M1並具心理戰價值,近年亞太國家紛紛採購第三代主力戰車,新加坡與印尼皆採購德製豹二(Leopard 2),越南採購俄製T-90S,泰國也向中國增購VT-4等,因此取得與美軍同步的新式重裝備,除展現台美緊密安全合作,及我國防衛決心外,可強化民心士氣。而戰時擁有較高生存性的戰車,也能協助維繫正規及動員部隊的士氣。
參、趨勢研判
一、交車時程短將壓縮陸軍準備時間
由於美國俄亥俄州利馬(Lima)戰車工廠正在為美軍更新其M1戰車到M1A2C標準,[5] 美國總統川普並在日前造訪該工廠,因此預估購案通過後,國軍將不需等待太長時間即可取得。然M1戰車對國軍而言是全新系統,因此建立含 AGT-1500燃氣渦輪引擎、M256滑膛砲及彈藥等補保、後勤體系將是陸軍接下來的急迫工作。M1車系在美軍將服役至2035年,換言之暫無零附件成為消失性商源之疑慮,台灣將有時間建立零附件生產能力以強化後勤補保。
另外,M1A2C戰鬥重量達66.7公噸,較現有M60A3約50公噸高出許多,雖其平均接地壓僅15.4 PSI(每平方英吋15.4磅),甚至較私家車低、對道路造成的負擔因此較為減少,同時台灣西部許多河流為荒溪型河流,枯水期時水量稀少。但機動時仍可能遭遇多種狀況與困難,須及早因應。
二、隨車出售之附加裝備將大幅影響戰車效能
M1A2C戰車包含多項更新,各種影響戰場覺知的電子系統是本次改良的核心關鍵;防護面上,雖M1A1開始使用之衰變鈾裝甲不外銷,但在伊拉克大量運用之「戰車城市生存套件」(Tank Urban Survival Kit,為保護側面等各部弱點之附加裝甲),及美軍剛開始在M1A2測試之以色列「戰利品」(Trophy)式主動防護系統(Active Protection System)等,附加裝備影響戰力甚大,將是軍售正式批准時的觀察重點。
[1]至二戰結束為止,戰車依其重量及功能分別發展出超輕型戰車(tankette)、輕型戰車(light tank)、中型戰車(medium tank)、重型戰車(heavy tank)及驅逐戰車(tank destroyer)等不同車種,但在二戰結束後,技術的進步使得中型戰車逐漸發展為兼具良好攻擊、防禦及機動力的「主力戰車」(main battle tank),成為主流並取代絕大多數的其他車種。
[2]蘇尹崧,〈艾布蘭新改版首交車 M1A2 SEPv3戰力大進化〉,《青年日報》,2017年10月12日,https://www.ydn.com.tw/News/259106。
[3]我國CM-11主力戰車採用M48戰車砲塔,根據公開資料M48裝甲正面約為178mm軋壓均質裝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M60A3的正面最厚處則約為254mm RHA,兩者均無法對抗多數現有反裝甲武器及中國主力戰車、甚至兩棲戰車攻擊。相較之下,公開資料顯示M1A2 SEPv2正面裝甲擁有對動能彈960mm防禦能力,而對破甲榴彈和反戰車飛彈等化學能彈頭時更達1620mm。雖美國不外銷衰變鈾裝甲,M1A2仍擁有遠高於M60A3的裝甲防護,低矮車高也使其較不容易被發現。另外,M1車系的彈藥庫防爆設計也大幅保障乘員生存性。
[4] Kendall D. Gott, Breaking the Mold: Tanks in the Cities (KS: Fort Leavenworth: Combat Study Institute Press, 2006), pp.111-116.
[5]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不再需要大量主力戰車對抗蘇聯裝甲洪流,因此包含美國M1戰車及德國豹2戰車在內,多數西方國家皆早已停產先進主力戰車並封存多餘戰車,在出售或有使用需求時啟封,再提升其性能至合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