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意涵與效應
2019.06.24
瀏覽數
83
壹、新聞重點
2019年6月9日,香港泛民主派發起「反送中」大遊行。此次遊行目的為反對香港政府執意修訂《逃犯條例》,讓政府可以在特首同意與法院形式審查的情況下,不經過立法會就將境內嫌犯引渡至中國受審。此次修例被認為將嚴重破壞香港既有的自由與人權,也可能開啟中國介入香港司法之門。6月12日港府如期在立法會恢復二讀修訂《逃犯條例》,上萬人包圍立法會抗議,香港警方以塑膠子彈、催淚瓦斯等手段驅散抗爭民眾,導致激烈的暴力警民衝突。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下稱民陣)於6月16日發起另一波「反送中」抗爭遊行,表達要求政府撤回修例與特首下台,6月17日更動員各社會團體發動三罷(罷工、罷市與罷課),抗爭持續延燒。在群眾抗爭壓力下,6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出面表示政府決定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並隨後道歉與「停止」修例,但群眾持續要求林鄭月娥下台以及撤回修例,香港學生團體持續包圍政府總部,民陣也規劃再度發起大規模遊行對港府抗議。此次香港社會「反送中」抗爭為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抗爭遊行,受到國際各界與媒體關注。[1]
貳、安全意涵
一、香港民眾對中國與香港政府缺乏信任感
此次「反送中」抗爭能夠達成如此規模,顯見香港社會對政府的信任已達低點。自2000年以來,中國在香港日漸增強的政治影響力,讓香港社會對於政府的信任越來越低落,並已激起多次公民抗爭運動(見表)。2003年香港有50萬人上街抗爭,反對中國政府與港府試圖通過《基本法》第23條將國家安全條款入法,最終政府讓步,停止立法,卻也打擊了市民對政府信任。2014年「佔中事件」數千人上街遊行訴求普選權未果,然香港社會政治意識也逐步增強。以往香港人拚經濟為首,對政治相對冷漠,香港總人口七百餘萬,此次百萬人上街規模前所未見。除此之外,根據香港大學民調,66%港人不贊成將港人引渡到中國受審;香港《明報》2019年6月6日發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民調結果顯示,明顯反對修例的香港人達47.2%;[2] 而同樣根據香港大學的民調結果,在「反送中」抗爭前,民眾對林鄭月娥的施政分數已經跌到43.3,是她上任以來的新低。[3] 儘管6月9日香港五大主流媒體《文匯報》、《明報》、《大公報》、《香港商報》及《星島日報》頭版全版刊登廣告支持修例,《文匯報》6月12日更報導稱香港各界支持修例,[4] 仍無法改變香港社會不支持政府修例的態度。
表、97香港回歸後歷年大規模遊行抗爭事件
資料來源:曾偉峯整理自公開資料。
二、香港強韌市民社會與人民力量影響港府與中共政策
觀察此次大規模動員的「反送中」抗爭可以發現,香港仍有強韌的市民社會,凸顯缺乏直接民主的政治體制缺失。此次發動遊行的組織的民陣,帶領泛民主派人士反對政府強硬修例。此外,社會各界如大律師公會、普遍認為立場偏政府的香港律師會及其他社會團體等也發表聲明反對政府倉促修例。在2019年6月12日反對立法會二讀修例的動員上,除了有超過160家各行業的企業呼應泛民主派政黨的罷工訴求,52個社福與宗教團體以及社工總工會也呼應罷工,70多所中學學校罷課,香港職工會聯盟也呼籲全港17日罷市,對港府表達強烈「反送中」立場。此外,6月12日林鄭月娥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身為母親不應縱容小孩任性」言論,更讓香港母親團體連署抗議,並動員6千人參與晚間集會,反對林鄭月娥之說詞。
此次香港「反送中」抗爭引起社會、媒體以及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嚴重關切,歐盟也發表聲明聲援香港人民行使自由和平集會與表達己見的基本權利,並談到修例可能影響企業對香港商業地位之信心。港府最終讓步,而這段時間支持港府修例的中國政府,也表達理解港府停止修例之行動,可見香港群眾行動一定程度上仍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政府對港決策。
三、人權議題對香港民眾動員效果強大
此次「反送中」抗爭並非突發事件,而是經長期醞釀後的結果。香港保安局在2019年2月就提出修例,3月31日香港泛民主派發起反修法遊行,而立法會在4月3日仍完成《逃犯條例》修正草案首讀,林鄭月娥並多次聲明修例不會停止,也導致泛民主派4月28日再次舉行遊行「反送中、抗惡法」。6月4日,18萬香港民眾在維多利亞公園參加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六四」燭光晚會,悼念當年死者。民眾一連串的訴求無法獲得政府回應,加上「六四」活動後,議題發酵為港府與普世人權的對立,反映港人上街是為了不讓香港失去現有的自由與人權。
參、趨勢研判
一、香港市民對於一國兩制信心將日漸減少/div>香港此次的「反送中」抗爭將減損社會對港府與中國政府之信任。根據香港智庫「民主思路」蒐集21家當地報章約132,500多篇報導進行大數據分析而得的「一國兩制輿情指數」,[5] 發現在2018年港府取締支持港獨的香港民族黨並拒絕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入境後,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的信心大減(見圖1),而此次港府又試圖強行修改《逃犯條例》,勢必打擊香港民眾對一國兩制之信心。
圖1、香港「一國兩制輿情指數」變化趨勢
圖1、香港「一國兩制輿情指數」變化趨勢資料
來源:〈「一國兩制」概況:民意調查及指數編製〉,「民主思路」網站,http://pathofdemocracy.hk/wp-content/uploads/2019/02/4th-1C2S-PPT-6.pdf。
註:指數越高代表輿情對於一國兩制的好感程度越高。
二、「反送中」抗爭將對兩岸社會產生顯著影響
此次香港「反送中」抗爭外溢效果顯著,對台灣社會了解「一國兩制」與《逃犯條例》有正面效果,另方面相關資訊也傳至中國大陸,將有提升維權意識之效。首先,此次抗爭強化了台灣民眾對於如「一國兩制」、《逃犯條例》等知識,從google的搜尋趨勢來看,可以發現在6月9日以後,搜尋「反送中」相關關鍵詞持續提升,6月12日達到另一波高峰(見圖2)。此外,台灣各地以及如台大、清大、中正、中山等許多學校,舉辦支持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活動,足顯此次大規模「反送中」抗爭對於台灣民眾產生啟發與警惕作用。
圖2、台灣Google關鍵詞搜尋趨勢
資料來源:曾偉峯依照google趨勢資料製圖,https://tinyurl.com/y5mmo9nx。 註:圖中數字代表搜尋字詞在特定區域和時間範圍內的熱門程度變化趨勢,比較基準點為圖表中最高點。
再者,我國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陸委會、法務部等相關單位皆有針對香港「反送中」抗爭之回應,表達對香港民眾以及民主自由人權的支持,同時針對香港修例行動,表明不會接受在此次修例框架下,與香港進行任何嫌犯移交程序。「反送中」抗爭成功吸引中外各大媒體報導,台灣媒體如《中央社》、國外媒體如BBC、CNN以及《紐約時報》等等,紛紛對「反送中」抗爭的來龍去脈進行解釋,讓大眾更了解港人抗爭原因。最後,許多中國大陸民眾也透過跳板VPN翻牆觀看「反送中」抗爭直播並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爾後微博則對於「反送中」、「香港加油」等詞進行屏蔽。雖無法確知中國民眾對於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態度,然接觸此類抗爭運動將或多或少會啟發群眾的維權意識,其對中國社會之效應值得持續觀察。
[1]“Hong Kong March: Vast Protest of Extradition Bill Shows Fear of Eroding Freedoms,” New York Times, June 9, 2019, https://tinyurl.com/yxp4bkdw; “Why Hong Kong protesters are outraged by extradition bill,” CNN, June 12, 2019, https://tinyurl.com/y6dbynjw; “Hong Kong extradition protests: Government suspends bill,” BBC News, June 15, 2019, https://tinyurl.com/y2l55g6z
[2]〈民調:大部分港人反對修例送人到中國受審 建制派稱不管民意硬推修例〉,《法廣》,2019年6月7日,https://tinyurl.com/y4xlzgjr。
[3]〈反送中衝突升高 港府北京不顧國際反對態度強硬〉,《中央社》,2019年6月12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6120261.aspx。
[4]〈香港各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修例〉,《文匯報》,2019年6月12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9/06/12/IN1906120007.htm。
[5]相關資料可參考「民主思路」網站,https://tinyurl.com/y4avqk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