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地面無人載具發展現況
2019.08.23
瀏覽數
152
壹、新聞重點
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Army Futures Command)研發可選-有人戰鬥車(Optionally-Manned Fighting Vehicle)與無人戰鬥車(Robotic Combat Vehicle),前者將取代布萊德雷戰鬥車(Bradley Fighting Vehicle),並指揮無人戰鬥車或其他戰鬥載台,讓有人車-無人車組合發揮最大效能。每套無人戰鬥車有3輛它們將在士兵前面接觸敵人,增加士兵的戰場知覺。無人戰鬥車分為輕型、中型與重型。2020年將進行排級測試,包括4輛無人車與2輛指揮車。2021年進行連級測試,編制12無人車與6輛指揮車。[1] 美國研發可選有人車-無人車組合,俄羅斯在敘利亞試驗各型無人戰車,兩國對地面無人載具(Unmanned Ground Vehicle, UGV)研發都不遺餘力。
貳、安全意涵
世界主要國家全力投入UGV,但都屬於試驗性質,目前仍然無法大量投入戰場。
一、美國強調有人-無人戰鬥車組合
UGV可執行高危險性任務,而且不會造成人員傷亡,美國陸軍很早就進行研發。2007年將3具裝備機槍機器人投入伊拉克戰場,這種稱為特種武器觀測遙控偵察直接行動系統(special weapons observation remote reconnaissance direct action system, SWORDS),因為無法操控,未發一槍即撤出。2017年在密西根州的一項演習,地面機器人發射50機槍彈。2018年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在阿富汗戰場試驗運輸機器人,由第1及第10山地師士兵操作這種班級多目標裝備運輸(Squad Multipurpose Equipment Transport, SMET)機器人。
目前能大量使用的都是小型地面無人載具(Small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SUGV)。2011年美國研發第2代XM1216 SUGV,與2006年較大的Packbot類似。它重量13公斤,能攜帶3公斤裝備,具備7種不同任務包(mission packages)。SUGV可由無線電或光纖電纜控制,執行看聽聞、戒哨或爆破任務,使用電池,能持續執行任務8小時。
美國陸軍較大型UGV是多功能通用/後勤/裝備(Multifunction Utility / Logistics / Equipment, MULE)UGVs。騾子(MULE)重達1噸,長4.8公尺,寬1.93公尺,6輪驅動,能搭載1噸武器裝備。它能運送補給品、撤出傷患、掃雷,並裝備機槍、機砲或導彈。由於實戰測試未達指標,騾子計畫被取消。下一代UGVs將更重,可能達1-3噸。由於現代士兵背負愈來愈多個人裝備,高達45公斤,解決之道就是UGV與士兵同行,由UGV載運這些戰鬥重量。這種騾子UGV若要無人控制,困難在需要研發一套感應器/軟體。自駕車沿著既有道路行駛,目前仍有障礙要突破,何況與士兵越野同行的騾子UGV。過渡辦法是使用管制員遙控UGV,如同使用衛星通信控制空中無人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管制員可在半個地球外進行操控。這樣管制員除了可以遠離戰場避免傷亡,同時不必消耗戰鬥區域的補給品,甚至動用文職人員操控即可。
已經取消的未來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 FCS),其無人型就是裝甲的MULE。它重量在10噸左右,裝備25-30mm機砲以及2-4枚標槍反坦克導彈,等於一輛小型戰車。裝甲MULE可攜帶日/夜錄影機、熱像儀、耳(聲音感應器)、鼻(化學偵測器),甚至語言翻譯機。這種小型戰車主要做偵察用途,由於只有小型跑車大小,除了不容易被偵測,而且具有擊毀敵裝甲車能力。[2]
二、俄羅斯在敘利亞試驗UGVs
俄羅斯UGV發展模式也是從小型情監偵(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 ISR)到大型戰鬥車,並以敘利亞戰場作為試驗場。主要有(一)Uran-6掃雷UGV。長4,565mm,寬2,015mm,高1,470mm,未裝掃雷次系統重6噸,柴油引擎240匹馬力,可清除4公斤地雷或爆裂物。[3] (二)Uran-9小型戰車。Uran-9長5公尺,重12噸,長約T-90戰車一半,重量只有1/5。砲塔裝備30mm機砲與7.62mm機槍,2-4枚9M120-1反坦克導,6枚煙幕火箭彈,或換為9K32防空導彈。[4] (三)戰友(companion in arms)與不速之客(freeloader)。戰友提供部隊火力支援與掩護,載運班級武器裝備與彈藥,也能做為偵查與醫療撤離用途。戰友重7噸,裝備7.62mm機槍以及30mm與40mm槍榴彈,時速每小時40公里,能在10公里外遙控。不速之客比戰友小一點,高只有1公尺,主要做偵察與破壞用途。(五)Nerekhta(俄羅斯鎮名)。它是模組化載台,有輸送、火力偵察與戰鬥3種模組。戰鬥模組裝備機槍、重機槍與槍榴彈發射器。(六)暴風雨(Vihr or Hurricane)。它是BMP-3戰鬥車的無人型。
參、趨勢研判
UGV走向地面無人戰鬥載具(unmanned ground combat vehicle, UGCV),在這一領域美國領先俄羅斯,但都還有長路要走。
一、從UGV走向UGCV 稱
UGV發展與UAV一樣,從UGV走向UGCV,並重視模組化/多功能設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對於UGV與集群編隊(swarm)更不可或缺。美國強調有人-無人組合,俄羅斯則在意直接戰場部署。從俄軍在敘利亞試驗來看,俄羅斯UGV大多使用現有技術,創新技術很少。美國方面專家認為,美國在UGV技術仍然領先俄羅斯。
二、10-15年UGCV才會成熟
俄羅斯Uran-9測試結果成效不佳,遙控系統控制距離原為3公里,實際只達300-400公尺。UGV遙控信號常受山丘、建物或其他地形障礙干擾而失控,不像UAV沒有這方面困擾。其他問題包括Uran-9行進間無法發射武器;光學及熱感應器偵測距離大幅縮水。即使美國研發領先UGV仍要克服戰場日夜、敵人砲火、電子訊息反制、輻射、化學汙染、電磁波攻擊等問題。UGCV技術可能還需10-15年,才可大量投入戰場。
[1]Patrick Tucker, “Robot Roadmap: US Army’s Newest Command Sketches Priorities,” Defense One, July 21, 2019, https://www.defenseone.com/technology/2019/07/robot-roadmap-us-armys-newest-command-sketches-priorities/158572.
[2]Murphy’s Law: Driverless Battlefield Vehicles,” Strategy Page, July 14, 2019, https://www.strategypage.com/htmw/htmurph/articles/20190714.aspx.
[3]Dmitry Fediusshko, “Russian MoD to receive 12 Uran-6 UGVs in 2019,”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February 6, 2019, https://www.janes.com/article/86187/russian-mod-to-receive-12-uran-6-ugvs-in-2019.
[4]Sebastien Roblin, “Russia’s Uran-9 Robot Tank Went to War in Syria,”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6, 2019, https://tinyurl.com/y8uzy6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