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中對解放軍電子戰能力的評估
2020.09.25
瀏覽數
171
壹、新聞重點
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9月1日發布《2020年中國軍事及安全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以下簡稱《中國軍力報告》),關注中國解放軍陸、海、空、火箭軍及戰略支援部隊發展、軍備及科技發展現況、技術能力等,指出中國持續投注資源發展軍備,部分實力已能與美國抗衡。[1]報告中對於中國電子戰能力多所著墨,顯示對中國電子戰能力的關切。
貳、安全意涵
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除持續關注軍事能力發展外,對中國解放軍電子戰能力亦相當關注。報告並指出,中國電子戰能力分布在戰略支援部隊,解放軍持續為其部隊實施現代化,並在陸、海、空、太空及網路作戰。由於資訊及快速決策對現代作戰至為重要,中國極重視解放軍在近距離及遠距離戰場指揮複雜聯合作戰能力,正在增強解放軍的聯合指揮及管制系統、聯合後勤、以及其指管情監偵(C4ISR)系統。
一、戰略支援部隊
報告中指出,作為重組解放軍進行現代戰爭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央軍委於2016年成立了戰略支持部隊(Strategic Support Force, SSF),作為戰區司令部級組織,以集中戰略太空、網路,電子和心理戰任務和能力。戰略支援部隊的創立突顯了中國對信息(資訊)作為現代戰爭戰略資源的理解。建立戰略支援部隊的動力之一,是解放軍擔心其網路能力與美國的網路能力之間的差異,中國認為取得資訊優勢並拒止對手使用電磁頻譜,是搶占和維持其戰略主動權的必要條件。戰略支援部隊由曾隸屬於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及中央軍委的總參謀部(General Staff Department)組成,其目標是在先前各種不同的資訊戰能力之間建立協同作戰能力,使資訊優勢成為中國在未來戰爭中,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主導地位—《2019年國防白皮書》將戰略支援部隊的現代化目標描述為「尋求在關鍵領域取得長足發展,並加快新型作戰部隊的綜合發展,以建立強大而現代化的戰略支持部隊。」
戰略支援部隊的網路系統部負責資訊戰,任務包括網路戰、技術偵察、電子戰(解放軍軍語稱為電子對抗)和心理戰。藉由整合這些任務於同一個組織下,解放軍試圖解決因改革前的組織結構而阻礙資訊共享的作戰協調挑戰。整合網路和電子戰元素,為實現解放軍自2000年以來設想的整合網路和電子戰作戰概念的關鍵一步。網路系統部指揮5個戰區的技術偵察基地,目前的主要目標是美國,主要任務則是為戰區司令部的戰略區域重點提供情報支持。
二、航空太空電戰運用及發展情況
除戰略支援部隊外,中國在航空及太空的電戰能力亦持續發展。在特殊任務飛機方面,2019年解放軍公布運9通信干擾/電子對抗機,中國另賦予代號為高新11,其目的為在遠距離干擾敵人戰場情況覺察能力。解放軍空軍由航空,機載,防空,雷達,電子對抗和通信部隊組成,正轉變為更有效、更有能力,並精通聯合作戰的部隊。在軍改重組5個戰區司令部空軍後,另至少新建6個空軍基地,並解散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師,改編為新的旅(規模約與聯隊相當),逐步朝向「全旅化」。
中國航天(太空)企業持續發展,並投入大量經濟和政治資源發展太空計畫,戰略支援部隊太空系統部負責幾乎所有解放軍太空作戰。儘管中國公開反對太空武器化,但仍在繼續加強其軍事太空能力,並提高在天基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氣象學以及人類太空飛行和機器人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並在2022年之前建立太空站。中國同時也建立廣泛的地面設施,以支持其不斷增長的在軌衛星和相關功能,此外,中國繼續發展對抗太空能力,包括直升式反衛星武器(direct ascent ASAT)、同軌、電戰和導能武器,以拒止對手進入太空能力。
為配合其在衛星導航,發射能力以及空間物體監視和識別方面的顯著改善,中國正在發展電子戰能力,例如衛星干擾器; 進攻性網路能力; 和定向能量武器。中國已經展示出複雜的,可能損害天基技術的在軌行為。 中國擁有一種旨在打擊低地球軌道衛星的可運行地基反衛星(ASAT)導彈,中國可能打算購買能夠摧毀衛星直至地球同步地球軌道的其他ASAT武器。此外,中國正在採用更為先進的衛星業務,並可能正在測試可用於對空任務的太空兩用技術。
作為其更廣泛的2019年(Ingenious Soldier-2019)系列演習的一部分,解放軍2019年時在中央戰區司令部訓練基地與約200名士兵一起進行網路模擬演習(Ingenious Cyber-Electromagnetic Soldier-2019)。這顯示解放軍對「網電一體戰」的重視,並認為是在資訊化條件下打贏戰爭的一種作戰力量。
中國認為,資訊戰是獲取主動權並獲得海空優勢必要條件,其資訊封鎖概念可能是設想將跨越太空和網路領域的軍事能力與非軍事性的國家權力手段結合起來。中國在先進電子戰系統、太空能力和網路的投資,加上傳統的資訊控制手段,如宣傳和通過不透明性予以拒絕,這反映出解放軍對信息優勢的重視。
報告中指出,解放軍認為電子戰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電戰策略強調壓制,降級,破壞或欺騙敵方電子設備,潛在電子戰目標包括敵方在無線電,雷達,微波,紅外和光學頻率範圍內操作的系統,以及電腦及資訊系統。解放軍電戰部隊會在武力演習中訓練針對多個通信和雷達系統以及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系統,執行干擾和抗干擾操作。這些演習測試作戰單位對電子戰武器、設備和性能的理解,也使操作員增強對複雜電磁環境中有效作戰的信心,同時也測試並驗證電子戰武器的研發進展。
解放軍文件將網路戰、電子戰和心理戰視為是實現信息(資訊)優勢的必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對抗強大敵人的有效手段。報告也稱,解放軍文件曾描述一個聯合封鎖運動,中國將對海上和空中交通進行動態封鎖,包括切斷台灣重要進口商品,迫使台灣屈服。聯合封鎖包括大規模的飛彈打擊,可能包括奪取台灣離島,期使台灣迅速投降,如果必要,可派遣空中和海軍力量進行數週或數月的封鎖行動。中國也可能會透過同時進行的電子戰、網路攻擊和資訊戰補充其空中和海上封鎖行動,進一步孤立台灣當局和民眾,並控制台海衝突的國際話語權。
報告的「特別主題」(Special Topic)也指出解放軍強調針對和降低敵方指揮控制系統和未來「人工智慧」(AI)系統能力的需求。因此,解放軍計劃採用與AI技術支持自主無人系統的部署,以進行資訊戰,並打算通過AI輔助的網路漏洞分析、對策識別和電磁頻譜管理,改善其網路和電子戰能力。
由於中國戰略空間擴大到遠離中國大陸的區域,新的解放軍戰役概念還將嘗試在戰區司令部以及網路和太空等新領域整合新任務和能力,藉太空和地面活動將電子戰整合到多領域作戰,擴展解放軍對太空戰的聯合作戰概念。解放軍戰略家還討論確保更遠距離空中,海上和資訊優勢的必要性,這些作戰需要成熟的指揮與管制(Command and Control, C2)組織和海外行動程序,有效地在中央軍事委員會、戰區司令部及部隊之間劃分權責。
三、國軍亦關注中國電戰發展
除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外,我國防部在8月31日送立院的《109年中共軍力報告》亦指出,共軍提高通資電作戰能力,持續部署具有影像偵照與電子偵蒐功能之衛星,並在台灣周邊常態部署作戰艦、科研船、加大無人機運用,不定期派遣偵察機、情報船實施監偵,藉陸、海、空、天(太空)等多元手段擴大情蒐,完整掌握台灣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另外,也運用各主戰飛機攜掛精確導引武器對台灣突擊,並輔以無人載具,配合各型電戰機進行電戰軟、硬殺,提高實戰能力,初步具備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能力,可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對台灣威脅巨大。
參、趨勢研判
雖然中國持續強化其電戰、電偵能力,惟其集中資源在戰略支援部隊運用之模式,仍有待考驗。
一、戰略支援部隊與其他軍種協調仍待考驗
中國解放軍雖獨立成立戰略支援部隊,負責電偵、網路戰等任務,惟其需要其他裝備予以支援,然而其角色與任務可能與各軍種相互衝突,例如戰略支援部隊是否已主導並統籌太空資源,主導太空發射及衛星部署任務,實施電偵或電子戰任務需使用各軍種飛機及艦艇,如何抽調或協調任務、在實戰運用時,其運作是否順暢,因資訊封閉,外界恐難了解其詳細情況,以及實際作戰時演訓效果。
二、外界關注中國電子戰發展情況
此次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對中國電子戰發展詳細報告外,美智庫也對中國電子戰能力發表評估報告,我國防部送立法院的年度報告《109年中共軍力報告》報告顯示外界逐漸關注中國電子戰能力發展情況。其電子戰發展能力除可支援其作戰運用,保護其周邊軍事部署,並支援其作戰運用,除對周邊國家形成威脅,也干擾美軍在印太地區之部署與軍事行動。
三、我應強化各類通資電作為因應挑戰
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及國軍《中共軍力報告》均指中國通資電作戰能力對台威脅巨大,中國除可能在台海作戰時應用各類電戰措施癱瘓我作戰能力外,亦可能在戰前階段之灰色地帶衝突時,用於干擾台灣社會正常運作,及平日對周邊海空態勢之掌握,我應持續強化主動之電戰作為,以及被動之電子防護作為,並擴大在電戰及電子防護能力投資,同時除資通電軍集中電戰、電偵、網路及資訊作戰資源外,各軍種亦應依其戰術作為與兵力部署特性,分別發展其區域與戰略型電子戰作為,以利在嚴重電戰干擾情況下,持續維持反擊能力,維護台海安全。
[1]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1, 2020, https://media.defense.gov/2020/Sep/01/2002488689/-1/-1/1/2020-DOD-CHINA-MILITARY-POWER-REPORT-FIN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