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軍事外交分析—文字探勘與LDA模型之運用
2020.09.25
瀏覽數
180
壹、新聞重點
自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解放軍中斷了在軍事外交的活動。近來在疫情趨緩的情況下,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於8月31日會見越南駐華大使范星梅後,旋於9月4日赴莫斯科參加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之國防部長會議,並順道與印度國防部長舉行會談。魏隨後飛往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等國與各國領導人會晤。鑒於中國軍事外交積極活動,故本文透過取得中國國防部網站內有關中國軍事外交的網頁資料,[1]以文字探勘與潛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Model, 簡稱LDA)進行主題分析,嘗試解析中國近幾年來軍事外交活動的重點。[2]
貳、安全意涵
一、 南海議題份量加重
南海爭議在過去幾年內,成為中國與周週邊國家主要摩擦來源之一。本文發現,過去幾年中國國防部軍事外交網頁提及南海議題的次數逐年增加,(如下表1示)。對於不同對象,其用字遣詞則不同。例如對於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區域內國家採取較緩和的口吻,其基調主要是以「共同維護地區安全」、「和平與穩定符合彼此共同利益」,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但是對於美國、澳洲等區域外國家,則採較強硬的口氣。例如對美國主張的「航行自由」,中國認為損害其利益;對於澳洲加入以美國為首圍堵中國的行動立場,也認為「與和平穩定的總體趨勢背道而馳」,但是文稿中還是希望美中能扮演當南海穩定器的角色。而2019年報導次數減少,猜測可能與中國認為南海議題和解的可能性降低有關。
表1、中國軍事外交網頁有關南海議題的報導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9/11止 |
次數 |
6 |
9 |
10 |
11 |
9 |
6 |
資料來源:汪哲仁整理自中國國防部網站資料
二、 軍事外交活動集中於俄羅斯、巴基斯坦與印度
從表2可發現,俄羅斯、巴基斯坦是中國軍事外交交往的主要對象,第三名則以印度居多。中俄與中巴軍方接觸面廣,從雙邊到多邊,從軍事演習到軍事比賽,交往對象上至總統,下至俄羅斯聯邦安全總局第一副總局長都是中國軍方會晤對象。充分體現俄、巴兩國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中印交往則偏向於多邊會談,兩國除了「防務安全磋商」與司長層級的「中印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雙方高層大多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香格里拉對話(The Shangri-La Dialogue)等多邊場合見面。有些特殊的情況也可能造成某些國家被報導次數增加,例如2017年對非洲國家報導增加,可能體現了中國於2013-2017年在非洲軍售大幅增加的成果,而2018年中國國防部大幅報導「國際軍事比賽-2018」新聞的結果,使得白俄羅斯與伊朗被報導的次數超過印度。2019年則集中於亞洲國家,特別是南海附近國家,顯見南海議題增溫也帶動了中國對南海區域國家的經營。
表2、中國國防部軍事外交報導來往國家的次數
2017 |
2018 |
2019 |
|||
國名 |
報導次數 |
國名 |
報導次數 |
國名 |
報導次數 |
俄羅斯 |
25 |
俄羅斯 |
56 |
俄羅斯 |
28 |
巴基斯坦 |
19 |
巴基斯坦 |
37 |
巴基斯坦 |
23 |
印度 |
17 |
白俄羅斯 |
25 |
印度 |
18 |
坦尚尼亞 |
15 |
伊朗 |
24 |
柬埔寨 |
18 |
斯里蘭卡 |
14 |
印度 |
23 |
新加坡 |
17 |
獅子山 |
13 |
烏茲別克 |
22 |
日本 |
15 |
馬利 |
12 |
委內瑞拉 |
22 |
幾內亞 |
14 |
吉布地 |
12 |
埃及 |
18 |
東帝汶 |
13 |
泰國 |
12 |
哈薩克 |
17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3 |
沙烏地阿拉伯 |
10 |
聯合國 |
15 |
紐西蘭 |
13 |
資料來源:汪哲仁整理自中國國防部網站資料
參、趨勢研判
一、 新冠疫情與美中對峙後中國軍事外交活動將更加積極
從圖1中可發現,中國軍事外交活動向來集中在下半年,特別是第三季。隨軍事預算增加,2016-2018年間中國軍事外交愈來愈積極,2016到2018年的報導數分別為79則、226則、292則。但2019年或許受到美中對峙升溫的影響,中國報導次數略為減少,僅有228則報導;2020年則是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軍事外交活動幾近中斷,惟2020年8月份後,軍事外交活動逐漸回溫,但是2020年至今的總體報導數量僅65則,尚不及疫情前三分之一。有別於過去面對面的訪問,對外互動目前大多都以非接觸式的方式,如電話或視訊進行。雖然新冠疫情與美中對峙影響中國軍事外交能量,但是未來情況緩和後,中國軍事外交活動將逐漸升溫。
圖1 、中國軍事外交報導的變化(2014-2020)
資料來源:汪哲仁整理自中國國防部網站資料
二、 軍事人員互訪是將來軍事外交的重心
基本上,中國的軍事外交服從其外交政策的指導,而其內容包含:政府間安全和防務對話、軍方高層互訪和交流、參與國際安全機制和組織、海軍艦隊出訪、發佈國防白皮書、參加國際軍事會議、論壇和軍事運動會和比賽等。[3]
本文透過LDA模型所獲的主題分類結果如圖2所示。中國國防部網站報導之主題可以概分成5類。第一類主題是以和平方舟為報導主軸的國際醫療合作,第二類是海軍護航編隊,第三個主題是參加國際賽事,第四個主題是雙邊高層互訪,第五個主題是軍方人員交流學習,大致吻合其官方論述。
圖2、中國軍事外交報導的5大主題-LDA 模型
資料來源:汪哲仁整理自中國國防部網站資料
又從圖3可發現,中國軍事外交的雙邊高層互訪自2017年後逐漸增加,軍方人員交流則自2018年開始增加,而比較具有和平性質的國際賽事參與以及國際醫療合作的比例則逐年降低。可見這幾年中國逐步加強高層或是軍事人員交流互訪,以建立更緊密的人際關係。這種軍事外交重點的轉移代表中國軍事外交作為轉趨積極向外。雖然中國目前受到各主要國家抵制,但在未來疫情緩解而人員活動更加放寬的情況下,不排除透過強化與其盟國之軍事人員交流,建立更緊密軍事合作與聯繫。
圖3、2016-2019年中國軍事外交各主題之比重分布
資料來源:汪哲仁整理自中國國防部網站資料
[1] 本文資料取自中國國防部網站的「軍事外交」與「高層」欄目,但「高層」中與軍事無關的資料被剔除,資料期間自2015年1月12日至2020年9月12日止,共計979筆資料,54萬8千餘字。一般常列入軍事外交研究範圍內的「維和」與「護航」這兩類活動,由於在中國國防部網站中被列入「軍事行動」欄目,故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內。
[2] LDA假設作者在撰寫一篇有意義的文件(Document)時,都是由一個或數個「隱含」主題(Topic)所組成,每個主題在一個文件中出現的機率服從狄利克雷分配,但機率總合為1;而每個主題都可以由若干個重要的詞彙(Word)來描述。由此,透過大量的文檔可以來推估「文件−主題−詞彙」間的關聯。
[3] 董川,〈新中國軍事外交戰略演變——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7年05期,頁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