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第15期
壹、新聞重點
2020年10月11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國安部門實施「迅雷-2020」,號稱破獲「數百起台灣間諜竊密案」,並在《焦點訪談》節目一連三天播出「台諜案」的專題報導。其中,台商李孟居以「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的罪名被逮捕;曾在捷克任教的學者鄭宇欽因涉嫌『間諜罪』被捕;長期從事兩岸交流活動的蔡金樹與前師範大學教授施正屏亦因涉嫌『間諜罪』被捕,而蔡金樹並已於7月被中國法院判刑4年」。[1] 此案為2018年9月中「2018-雷霆行動」後,再次宣傳「台諜案」。2020年隨著美中台三邊關係的變化,使得兩岸關係愈趨緊張,也使得本次「台諜案」特別受到注目,值得進一步探討。
貳、安全意涵
一、中共藉宣傳台諜案推卸其國內外問題之責任
本次中共宣傳「台諜案」主要仍在對內宣傳。其宣傳的重點在於將中共所處理面臨的問題歸責於台諜與民進黨政府。透過簡化「台諜案」的概念,將民進黨、台獨份子與台諜進行連結後,再將香港民眾的「暴動」、中共的對外關係與兩岸關係不佳的原因,歸咎於台諜和民進黨政府的搧風點火。例如在報導李孟居案時,中共強調的是「台獨份子在民進黨當局的指使下活躍起來」、「台獨勢力干預香港」等,在報導鄭宇欽案時又將其活動宣傳成「破壞中國與外國正常外交關係」,後續其他相關節目主要宣傳內容亦是如此,體現這些台諜案的受害者被中共當作卸責工具的事實。
二、藉擴大對台諜的認定區分台獨勢力
若從報導的內容來看,本次與2018年的「台諜案」主要差異在於對台諜認定的放寬。探究李孟居等人被逮捕的理由,很多內容在民主國家都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如附表一)。例如李孟居被逮捕的相關理由,包括在香港發傳單聲援香港民眾、拍攝武警的照片等行為,其意在警告並嚇阻其他聲援香港的台灣人與外國人。由於中共官方談到在台周邊的軍事活動時,通常以「主要是針對極少數『台獨』分子,不是針對台灣同胞」進行分化來合理化其行動,因此中共也持續透過此案,在合理化其正當性的同時,亦對台灣民眾與台獨份子加以區分。尤其施正屏等人所做之事應屬公開資料收集及一般學術交流的範疇,但卻因涉間諜罪被捕,顯現中共藉由這些案例告誡台灣相關人士與專家學者,停止參與可能被認為是「台獨」的團體與台灣政府合作的企圖。因為從本案「台諜案」的台灣受害者案例來看,未來不論是與民進黨政府合作的專家學者,或是參加強調台灣主體性、台灣意識機構團體的民眾,都可被中共輕易地列為台獨份子,並加以羅織罪狀定罪。
參、趨勢研判
一、中共將持續對台進行報復行動
由於本次中共宣傳台諜案的內容,其實多不屬於間諜罪範疇,例如中共將學者轉發美國人有關中國威脅論文章、替台灣政府機關撰寫文章領取稿費都當作「罪狀」進行宣傳,其證據力薄弱、讓人容易聯想到本次「台諜案」是否為中共「人質外交」的兩岸版。[2] 中共過去即常藉由特定事件,抓捕國內外公民對外國進行反制即報復,近年相關「人質外交」案例亦時有所聞(如附表二)。本次台諜案受害者案例儘管並無明顯事例能夠推斷為中共「人質外交」之反制作為,[3] 但這些案例的共通性皆突顯中共「任意執法」的本質,包括中國執法人員的任意騷擾、拘留及禁止出境等。從中共近期在「人質外交」及「任意執法」使用上的頻繁程度與對人權的漠視來看,台灣人都受到中共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經商、求學及定居的台灣人都可能是未來被抓捕定罪的潛在人士。[4]
二、兩岸二軌交流將進入黑暗期
本次台諜案對兩岸民間交流影響最深遠的當屬學術交流。在馬政府時期,由於當時兩岸關係熱絡,中共除以正式管道與台灣磋商下一階段的協商題目外,政治敏感度高的議題則常透過大陸學者與台灣進行交流。中國大陸學者成為台灣瞭解中共官方思維想法的重要管道。即使是蔡政府2016年剛上任後,相關的二軌機制仍未受到影響。[4]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持續停滯,中共對於二軌機制逐漸保守。在本次台灣學者儘管相關資訊皆屬一般學術交流的範疇仍然被任意逮捕,其效果更會造成兩岸學界交流的停滯、二軌機制將失去其作用及彈性。尤其近來傳聞在中國的國關及政治領域學者要與台灣學者私人聯繫(如微信)都需要上級審批,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岸二軌交流將進入一段交流黑暗期。
附表一、中共宣傳及論述「台諜案」四人「罪狀」表
李孟居
|
宣傳之「罪狀」
|
拍攝涉及武警集結的影片及照片(屬秘密級資料)。
|
持有大量反中、亂港的宣傳海報。
|
聲援香港,散佈宣傳單。
|
與台獨或民進黨關係
|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的理事,中共認定該會為台獨組織。
|
官媒評論
|
李案是「台灣台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非常典型的行為,包括網路輿論支持及現場支援的方式,除李孟居外海有很多」。
|
鄭宇欽
|
宣傳之「罪狀」
|
與台灣「間諜機關」合作,撰寫台灣軍情局的兩岸時政熱點議題,領取稿費。
|
先後4次去大陸參加研討會,留意大陸學者之觀點,替台灣情報機關留意可發展的大陸專家學者,並將資料交給台灣軍情局。
|
收受台灣國安單位資金成立政治經濟研究所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理事會的大使級會議,並藉與參加歐盟等會議的過程中,多與國外學者交流並去「套取」中國大陸的相關情報。
|
將美國智庫學者撰寫的3篇有關中國威脅論文章轉傳,除在捷克的外交圈內「竄改、抹黑、醜化」中國外,並在捷克的華人圈群組進行轉發,破壞中國與捷克關係。
|
與台獨或民進黨關係
|
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助理(自稱)。
|
官媒評論
|
鄭案是「典型的台灣間諜機關迂迴其他國家對祖國大陸進行情報蒐集的案件,也是一起台獨勢力在海外意圖挑撥祖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外交關係的典型案件」。
|
蔡金樹
|
宣傳之「罪狀」
|
與台灣軍情局合作,於參加兩岸相關會議後,將相關交流內容告知軍情局人員。
|
收受軍情局間諜資助「南臺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
|
透過與軍情局間諜合作,成立平台藉由向大陸專家學者邀稿,撰寫兩岸關係相關的文章。
|
藉由與中國大陸學者交流,套取大陸內部的訊息
|
與台灣情報單位之關係
|
被軍情局「利用」,收取軍情局資金。
|
官媒評論
|
「台灣情報蒐集人員在大陸蒐集套取的情報,看上去似乎都是公開的,但這都是台灣情報部門無法獲取的戰略性情報,裡面往往包含大陸未來對台政策走向等決策訊息,台灣情報機關提前掌握情況,就會使大陸對台政策受到影響,在這裡我們也警告台灣民進黨當局,台獨是絕路,蒐集再多的情報,也不可能改變祖國必將統一的歷史趨勢。」
|
施正屏
|
宣傳之「罪狀」
|
領收台灣國安局的「間諜任務」及「間諜經費」,從事情報蒐集工作。
|
將兩岸交流的相關會議資料、政策評估、中國大陸學者名片交給國安局人員。多次到大陸參加相關會議收集情報。
|
2013年大陸智庫來台交流,轉介國安局人員負責接待參訪。
|
為台灣國安局撰寫報告,「對台灣當局制定一些前瞻性的政策方略有一定的作用」。
|
與台灣情報單位之關係
|
被中共認為是國安局間諜的「運用人員」。
|
官媒評論
|
「民進黨當局的做法,實際上破壞兩岸學術交流的規則、玷汙了兩岸學術交流的氛圍,也影響了兩岸學術交流的正常開展,我們希望蔡英文當局能夠停止以上不負責任的行動。」
|
資料來源:洪子傑整理自央視《焦點訪談》。
說明:本表格僅顯現中共宣傳下的個案。[6]
附表二、近期中國「人質外交」及「任意執法」相關案例
相關事件內容
|
中國回應方式
|
2017年3月9日,中國共諜周泓旭遭法務部調查局逮捕。
|
2017年3月19日民主進步黨前黨工李明哲因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已接受有關部門扣留調查。
|
-
|
2018年7月蔡金樹被捕。
|
2018年12月1日孟婉舟於加拿大被捕。
|
2018年12月3日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斯帕弗(Michael Spavor)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被捕。
|
-
|
2019年1月旅美澳洲籍華裔作家楊恆鈞遭中國指控涉及間諜罪被捕。
|
-
|
2019年4月鄭宇欽被捕。
|
據傳在2019年香港民眾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期間,中共想了解英國參與煽動示威的相關資料。
|
2019年8月8日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香港籍雇員鄭文傑遭深圳警方行政拘留15天。
|
-
|
2019年8月施正屏被捕。
|
-
|
2019年8月20日李孟居被捕。
|
-
|
2019年9月北海道大學教授岩谷將遭中國以間諜罪被捕,後經時任首相安倍晉三交涉於11月獲釋返日。
|
澳洲官方於2020年6月下旬以涉嫌《反外國干涉法》為由,搜查和盤問新華社、中新社與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駐澳洲的4名記者。
|
2020年8月中,澳洲政府收到中國通知表示,曾在中國英語廣播公司CGTN擔任主持人的華裔澳籍記者成蕾,因「涉嫌危害國家安全」而被拘留。
|
2020年9月初,澳洲廣播公司(ABC)記者Bill Birtles與澳洲金融評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記者Michael Smith被中共國安警察半夜突擊並限制出境。中共並沒有公布原因,後經澳洲外交部交涉後回到澳洲。
|
2020年9月9日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弘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澳研中心主任李建軍被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 )認定對澳洲國安帶來威脅,而被撤銷簽證。
|
2020年9月24日經環球時報披露,《無聲入侵》作者、澳洲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澳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周安瀾(Alexander Joske)因發表「反華研究」與「反華輿論」已被禁止入境。
|
資料來源:洪子傑整理自公開資料。
[1]〈央視播「台諜」節目 李孟居:對祖國有傷害〉,《中央社》,2020年10月12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110198.aspx;〈中國續炒「台諜」 指捷克台籍學者鄭宇欽涉案被捕〉,《中央社》,2020年10月12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120326.aspx;〈央視第3集「台諜案」 蔡金樹判刑4年施正屏面臨宣判〉,《中央社》,2020年10月13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130339.aspx。
[2]〈「台諜」是中共栽贓? 王定宇:這些人遭濫捕淪「政治人質」〉,《自由時報》,2020年10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20290。
[3]儘管鄭宇欽被捕被部份媒體認為與9月捷克議長率團訪台有關, 但鄭其實於2020年4月即被逮捕。惟廣義來說,本次中共透過對內宣傳的同時亦對台灣釋放訊息,或可算是對近期兩岸關係的反制作為之一。
[4]本文以中共有無對應的事件及反制作為案例區分「人質外交」及「任意執法」。
[5] 石秀娟,〈獨家》520後國安智庫赴陸「1.5軌」對話 北京傳達維持「二軌交流」〉,《風傳媒》,2016年8月30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160557。
[6] 有關鄭宇欽之爭議,詳見Lukáš Valášek, “Dopadli jsme tchajwanského špiona z Česka, tvrdí Peking. Dříve pro Čínu pracoval,” Aktualne.cz, October 13, 2020, https://zpravy.aktualne.cz/domaci/cinska-propaganda-dopadli-jsme-tchajwanskeho-spiona-z-ceska/r~0583746c0d2911ebaabd0cc47ab5f122/;Lukáš Valášek, “Jméno Karlovy univerzity zneužívala další firma. Vozí do Česka studenty z Číny,” Aktualne.cz, July 11, 2019, https://zpravy.aktualne.cz/domaci/jmeno-karlovy-univerzity-zneuzivala-dalsi-firma/r~d2964530fff411e9926e0cc47ab5f122/;〈淡大教授王崑義爆:鄭宇欽在捷克做「學術掮客」〉,《自由時報》,2020年10月1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2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