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大變數
2018.12.13
瀏覽數
622
前言
2017-2018年是中美關係乃至亞太區域穩定急轉直下的一年。中國在習近平主政下,揚棄「韜光養晦」的策略,在亞太區域採取強勢作為,並試圖挑戰美國的地位,建構新的秩序。除了持續在南海採行「吹沙填海」(台灣稱「填海造陸」)與「島礁軍事化」措施,嚴重挑戰美國所主張的「公海航行自由」原則,北京更透過「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等機制,積極介入東起紐澳、西至非洲的事務,並在東非的吉布地共和國(Republic of Djibouti)建立第一座海外軍事基地。此外,中國亦透過「銳實力」(Sharp Power)在國際上打壓台灣,試圖改變台海現狀。[2]
為了因應中國的挑戰,華盛頓對北京展開了經貿與軍事上的反制。川普(Donald J. Trump)總統於2018年的《國情咨文》中將中國視為「經濟掠奪者」,並陸續對中國發動數波關稅戰,試圖扭轉中國長期以不合理、甚或非法的手段獲取美國先進技術,造成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優勢逐漸消失的態勢。華盛頓亦在2018年的「亞洲安全會議」(Asia Security Summit,又稱「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前夕,將原美軍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 USPACOM)更名為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 USINDOPACOM),並預計把60%的海軍兵力部署在印太地區,試圖籌組美、日、澳、印聯盟遏制中國。美國國會更通過「2018年善用投資促進發展法」(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 of 2018, BUILD),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華盛頓亦計劃透過與北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的自由貿易,建構一個排除中國的自由貿易體系。
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反制,獲得國會兩黨普遍的支持,這代表了華盛頓內部對於中國的辯論已經底定,即中國是美國在全球地位的最大威脅,中美交往不再是雙贏的賽局。特別在習近平打破集體領導並強勢運作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後,美國社會菁英已經普遍不對中國融入西方秩序抱有幻想。由此而來的啟示是,華盛頓必須在領先優勢消失之前,抑制中國的崛起。
簡言之,中國崛起的態勢引發了川普政府的強硬反制,並造成近一年亞太區域局勢的急遽變化,隨之而來的中、美對抗則是亞太變局的主軸。本章試圖提供一個簡要的賽局模型來解釋近期的中、美競爭,並分析與研判這個主軸的可能變化。
全文連結:第一章 中國大變數.pdf
[1]謝沛學,量化分析暨決策推演中心助理研究員,負責本章第壹、貳、參之一、肆之三、伍之一與第陸節;曾偉峰,決策推演中心助理研究員,負責本章第參之三、肆之一與第伍之三節;林盟凱,決策推演中心博士後研究,負責本章第參之二與第伍之二節。
[2]「銳實力」的概念最早源自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於2017年12月初所發表的報告〈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參與的專家學者以拉丁美洲與東歐為例,說明中國及俄羅斯是如何以威脅利誘的方式,操控並影響外國輿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