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中戰略經濟的矛盾
2019.12.06
瀏覽數
796
前言
戰略經濟(strategic economics)係指經濟議題為主,另涉及貿易、安全、環境、科技等多個面向,定義或有不同,但非本章之探討主題。謹由歷年美國與中國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的精神及實際內容而言,戰略經濟實際涵蓋兩國關係、雙邊貿易、區域安全等廣泛性議題,並存在若干歧見。
在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2017年就任後,美中兩國的戰略與經濟衝突,擴大為實際的貿易戰以及科技戰。在21世紀科技的應用已成為未來經濟運作的基礎,被稱為「科技經濟」(tech economy),亦即是科技產業對經濟的影響已超越單純製造業的範疇,其衍生的應用與服務往往可開創更多的經濟活動,例如主要國家都有利用行動網路連結實體服務所衍生的物流、載客、食品外送等新創服務業,因此科技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以發展中的 5G通訊為例,涉及包括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自駕車、高解析度影像等的新創服務,也是未來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而這些服務應用都倚賴5G 的高速無線網路技術。其他包括電動車的儲能技術、高度運算能力的量子電腦、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共同構成科技經濟的核心。同時,軍事領域的應用也是科技發展的重點,特別是結合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影像處理等戰場管理、指揮管制通訊等目標獲得與接戰的指揮鏈(command chain),都是精密軍規電子的高密度應用領域,也是美國擔憂北京對美國進行科技滲透的主因之一。
美國內政部(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宣布停用中國生產的800餘架無人機,因懷疑其有電子間諜的風險,[1]可能將國土、資源測繪等資料外傳給未獲授權的特定網點。因此,相關科技的發展也就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經濟利益、科技競爭、軍備競賽等形成的複合安全衝突,便成為美中貿易戰的主要背景。
全文連結: 第一章 美中戰略經濟的矛盾.pdf
*蘇紫雲,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負責研究架構與本章。
[1] Timothy Puko and Katy Stech Ferek, “Interior Department Grounds Aerial Drone Fleet, Citing Risk From Chinese Manufacturers,”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30, 2019. https://www.wsj.com/articles/interior-dept-grounds-aerial-drone-fleet-citing-risk-from-chinese-manufacturers-1157247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