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要國防民意態度的回顧與展望
2023.02.03
瀏覽數
2328
壹、新聞重點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於今(2023)年1月9日發布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作者以中共全面進犯台灣為場景的24次模擬推得,美國、日本和台灣雖然恐在戰事中付出不少代價,但最終仍能擊退共軍,中共不僅蒙受更大的戰損,甚至可能動搖共產黨的政權。不過,整個兵推的首要假定(assumption)是台灣必須抵抗(resist)且不能屈服(not capitulate),若台灣在美國派兵支援前投降,則一切都是徒勞的。[1]對於兵推假定的合理性,儘管各方見仁見智,但無論是從嚇阻戰爭的視角-讓敵人不敢輕易發動戰爭,或是從打贏戰爭的層次-使敵人奪台任務失敗來看,有形的軍事能力及抵抗到底的頑強意志確實都是抵禦中共入侵的關鍵要素。[2]不過,台灣社會的抗敵意志究竟如何?仍是一個有待檢證的經驗命題。鑒此,本文運用國防安全研究院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執行的「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Taiwan National Defense Survey,以下簡稱TNDS)歷次資料,針對我國重要的國防民意態度進行回顧與展望。[3]
貳、安全意涵
過去研究指出,台灣民眾的防衛決心與美軍是否協防台灣、國軍防衛能力與戰力評價等息息相關,[4]因此下文回顧上述幾項重要國防民意態度的變化情況。
一、多數民眾具有高昂的抗敵意志
TNDS歷次調查以「如果中共真的武力犯台,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來測量民眾的抗敵意志。圖1-1顯示在2021年9月的調查中,回答非常願意和有點願意的比例合計約75%,2022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民眾的防衛決心未見動搖,仍有約七成三的受訪者表示若中共武力犯台,願為台灣而戰。不過,去(2022)年8月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發中共不滿,並在環繞台灣周邊的六個海域舉行實彈射擊與軍演,導致抗敵意志的民調數字微幅下滑。但即便如此,我們的調查依舊發現,一旦中共武力犯台,近七成(68%)民眾願意為台灣而戰。
二、「美國協防台灣」民眾半信半疑
我們歷次民調用「如果兩岸發生戰爭,請問您認為美國會不會出兵幫助台灣」來測量民眾對於美國協防台灣的態度。在2021年9月第一波調查時發現,近六成(57%)的受訪者認為若兩岸發生戰爭,美國一定會或可能會派兵支援台灣(圖1-2)。可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直至現在,美國僅提供武器給烏軍使用,並未直接派遣美軍介入戰事,因此2022年3月的民調顯示,民眾對美軍協防台灣可能性的評估,與上一波調查相比下滑了17個百分點,且首度觀察到認為美軍不會出兵的比例(49%)高於會出兵的比例(40%)。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認為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的態度止跌回升來到49%,這樣的結果也和學者研究美國高層官員訪台有提升民眾信心的觀察相吻合。[5]總體來說,俄烏戰爭削弱了民眾對美國出兵幫助台灣的信心,儘管裴洛西訪台傳達了美國支持台灣的訊號,但民意對美國在戰時出兵協防的可能性,仍半信半疑。
(1)民眾的防衛決心
(2)民眾對美軍協防的態度
圖1、民眾自我防衛決心與對美軍協防台灣態度的變化趨勢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無反應包括拒答、不知道或無意見。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歷次調查資料。
三、逾半數民眾對國軍防衛台灣能力有信心
在民眾對國軍防衛台灣能力的信心部分,下圖2-1顯示,TNSS第一波調查(2021年1月)發現約54%的受訪者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有信心(包含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第二波調查(2021年9月)時,對國軍防衛台灣能力的信心上升至58%,俄烏戰爭開打後,民眾對國軍防衛能力的信心微幅下降至54%,去(2022)年8月的民調則發現,該信心再度上揚至59%。民眾對國軍能力的信心雖然在數次調查中有些微波動,但整體大致保持穩定,多數民眾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抱持一定程度的信心。縱使經歷中共環台軍演,但國軍戮力守護我國領土、主權的作為,反而有助提升民眾對國軍的信心。
四、相對多數認為國軍戰力和過去相比有變強
TNDS自2021年起用「請問您覺得國軍現在的戰力跟過去相比有沒有變強?」追蹤民眾對國軍戰力的評價。民調發現除2022年3月第三波調查之外,相對多數的受訪民眾認為國軍戰力有變強(圖2-2)。例如第一波調查時(2021年1月),約四成三認為國軍戰力有變強,該比例高於回答沒有變強(38%)和無反應(19%)的比例,第二波和第四波調查亦呈現類似的情形。不過,由於認為國軍戰力變強的比例未過半,且數波調查皆有接近五分之一的民眾無反應,可見國軍需藉戰備演訓任務,向國人展示其精實戰力,以化解民眾疑慮。
(1)民眾對國軍防衛台灣能力的信心
(2)民眾對國軍戰力的評價
圖2、民眾對國軍防衛能力與戰力評價的變化趨勢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無反應包括拒答、不知道或無意見。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歷次調查資料。
參、趨勢研判
一、如何將抗敵意志轉化成行動更為關鍵
根據TNDS過去兩年的民調,台灣的國防民意-特別是民眾的抗敵意志和國軍防衛能力信心,並未因俄烏戰爭或中共大動作軍演而擺盪,整體而言大致穩定。展望未來,民眾堅定的抗敵意志與對國軍防衛能力的信心理應持續,不過這股民氣能否和有形的軍事能力結合,形成嚇阻中共野心的關鍵力量仍需多方條件配合,且有待觀察。無庸置疑地,如果中共侵略台灣,我國民眾願意捍衛自己的家園和生活方式。可是,只有「意願」遠遠不足,在缺乏組織的情況下,「意願」並不容易成為真正的行動;在缺乏裝備、訓練的條件下,「意願」更可能在真實的戰場上迅速灰飛煙滅。相反地,如果能讓有意願的人接受適當訓練,無論是以志願軍的方式協助國軍,抑或是傷患急救處置與戰時社會秩序維護等,都將構成阻止中共進犯台灣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善用「民氣」並組織「意願」,使其與國軍戰力串連或整合至我國民防體系之中更為關鍵。
二、慎防「疑美論」破壞民眾對「美國對台安全承諾」之信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我們的民調觀察到民眾對美國協防台灣的可能性有明顯下降趨勢,儘管裴洛西訪台後回升,但總的來說民意呈現半信半疑的樣貌。2022年年底執行的另一份民調指出,在台灣維持現狀、中共卻攻打台灣的條件下,約34%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台灣,可見民眾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任度有下滑的趨勢。[6]縱然美國如何幫助台灣防衛最終取決於華府,而非台北,但美國政府的《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與對台軍售長期以來是確保台灣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道屏障。因此,就民意趨勢而言,我們不樂見民眾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任繼續衰退,甚至擔心民意走向對美之猜忌或不信任。未來政府相關單位除了需強化國防政策論述之外,也應針對「疑美論」的資訊操弄進行攻防,避免該論調破壞民眾對美國安全承諾之信任。
[1]Mark F. Cancian, Matthew Cancian, and Eric Heginbotham,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CSIS, January 9, 2023, https://reurl.cc/VR96VY。
[2]李喜明,《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台北:聯經,2022年),頁173-188。
[3]本文使用資料全部係採自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資助之「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https://indsr.org.tw/safetyInvestigation?uid=45)。該計畫係由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協助提供資料,惟本文之內容概由作者自行負責。
[4]李冠成,〈俄烏戰爭下台灣民眾「自我防衛」意識的持續與變遷〉,《國防安全雙週報》,第52期,2022年4月22日,https://indsr.org.tw/respublicationcon?uid=12&resid=1885&pid=1944。
[5]Austin Horng-En Wang et. al., “High-level Visit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Evidence from A Quasi-Experiment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4, 2023,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050629.2023.2162512?journalCode=gini20.
[6]詳見Charles K.S. Wu et al., “Are the Taiwanese People Willing to Fight China?” 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13, 2023, https://reurl.cc/jRAY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