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漢光34號演習之觀察與研析
2018.06.22
瀏覽數
116
壹、新聞重點
國軍本年度重要軍事演習――漢光34號演習,主要區分為「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與「實兵實彈演練」兩個階段,前者於4月30日至5月4日進行,後者於6月4日至8日實施。主要演習的科目包含四大項:(1)海空聯合作戰;(2)北部反登陸作戰;(3)南部反登陸作戰;(4)中部聯合反空(機)降作戰。其主要假想是打擊解放軍對臺灣所實施的武力攻擊。
在海空聯合作戰部分,主要是模擬解放軍從臺灣海峽以不同的方式進攻臺灣,但是因為在臺灣海峽實施實彈射擊較為敏感,因此國軍把演練的地點選定在高雄-屏東與臺東-屏東兩側的外海。
在反登陸作戰部分,國軍先在西部沿岸進行非實彈的戰術對抗,模擬解放軍對臺實施登陸的反制與應變,其後分別在新竹湖口北測中心與屏東恆春三軍聯訓基地進行實彈射擊演練。
而中部聯合反空(機)降作戰部分,則是在臺中清泉崗基地實施,主要是模擬解放軍攻擊與空降清泉崗機場後,國軍如何實施反制與奪回。另外,本次演習的一個特色是,軍方首次將民間後備能量納入演習當中,如動用民間無人機以協助偵察任務,徵用營造廠商搶修機場跑道,並運用民營電信公司的基地臺維持指管暢通,使用民用型戰術APP建立作戰共同圖像,以利調動部署。
貳、安全意涵
「漢光演習」對臺灣的防衛與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美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在新加坡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重申將與臺灣政府合作,依「臺灣關係法」提供防衛性武器,以維持臺灣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1] 美聯邦參議院亦在6月19日通過「2019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以「參院意見」(Sense of Senate)鼓勵美國參與我「漢光演習」。[2] 我國軍透過「漢光演習」可對國際社會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3] 並將持續致力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第二、由於中共迄今未放棄武力犯臺,今年頻繁派遣共軍飛機、船艦穿越第一島鏈,實施遠海長航訓練,也引發美、日等區域國家關切,我國軍藉由年度漢光演習,實際測試、檢討、精進國軍反制與應變解放軍之攻臺的軍事行動,積極落實「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聯合戰力,進而阻卻及殲滅中共武力進犯。
最後、本年度軍演顯示:國軍在不同科目演練聯合作戰已日漸成熟,應持續精進因應不同戰場預想之聯合作戰整備與訓練,重視飛彈、反登陸等戰力,並強化民間能量的整合,特別是調動空勤總隊、海巡部隊及徵用民間能量應持續深化合作,使參演單位更加熟悉聯合作戰指管模式,進而鞏固整體國民的防衛意識,蓄積「全民國防」實力。
參、趨勢研判
面對中共國防與軍隊改革,在軍隊組織調整、軍事科技研發及換裝、聯合作戰能量均明顯提升的環境下,近年的漢光演習都有讓外界耳目一新的部分,例如2016年「漢光32號」演習,假想敵軍自本島東部進犯後,意圖自雪山隧道直攻我國中樞,故國軍將封鎖雪山隧道納入演習課目,凸顯中共航空母艦成軍後將對我本島東部防衛構成影響。2017年,選在澎湖實施三軍聯合反登陸操演,藉由多重火力反擊敵方舟波,驗證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構想。
今年,6月7日配合「萬安演習」,也與中華電信等民間單位合作測試「空中威脅告警系統」,選定7縣市發送飛彈空襲警報測試簡訊,這更說明中共仍保有數千枚各式對台飛彈之威脅。未來國軍實戰操演除可看到國軍對抗軍事威脅的努力,將逐步結合「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用兵理念演訓,亦可思考開放讓更多民眾參觀,強化民眾互動,讓民眾更加瞭解國軍勤訓精練的努力,也讓敵人不敢發動攻擊,且一旦發動則必然以失敗告終。
[1]James Mattis, US Leadership and the Challenges of Indo-Pacific Security,” 17th Asia Security Summit: The IISS Shangri-La Dialogue, June 2, 2018.
[2]H.R.5515 -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9
[3]Michal Thim, “Taiwan’s military exercise sends three loud and clear messages – to China, the US and its own people,” South China Times, June 1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