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壹、新聞重點
繼2018年7月6日美方宣布對818項、價值34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25%關稅後,8月7日華府再度宣布,8月23日起,將對中國279項、價值16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次日,中國商務部公告將對267項、16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與美方同步實施。8月9日,路透社引述4個北京消息來源指出,與美國升高的貿易戰已導致中共內部分歧。
貳、安全意涵
一、川普升高貿易戰致習近平遭黨內抨擊
2018年初,許多學者專家吹捧中國的強勢,認為北京可應付美中貿易爭端。5月中旬,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團訪美,5月20日與華府發表聯合聲明,中方認為貿易戰應可避免。然而,川普很快在5月29日宣布,根據301條款,美國將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6月18日,川普威脅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10%;若中國報復,再另增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7月6日,美國宣布即日起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中國也宣布同數額反制措施,啟動了美中貿易戰序幕。此一發展令北京震撼,並在短時間內出現各種亂象。
人民日報7月9日、15日頭版完全未提習近平;新華社7月11日突然發布已故中共主席華國鋒因個人崇拜遭批判的舊聞;中央電視台12日晚間新聞聯播節目甫開播時,遭黑衣人闖入遞稿,主播隨即大幅減少習近平相關新聞播報,對習也省去頭銜,直接以「習近平」稱呼;各地急撤習近平畫像;陝西社科院立項徵集研究的「梁家河大學問」,也在12日傳出被叫停。此外,更傳出各種「政變」、「逼宮」的謠言。但7月19日至28日,習近平仍出訪中東、非洲,並出席金磚五國峰會,顯示當時習已掌控局面。但習此訪宣傳轉趨低調,回北京後立即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並輔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審議,顯見面對中美貿易戰,習近平的執政路線確已遭到抨擊與挫折,而轉趨低調,力圖穩定大局。
二、央行與財政部公開互責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7月13日,中共央行(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發表文章《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指責財政部三大問題:減稅政策未落實,減了國企卻轉嫁稅負給民企;要求企業、金融部門和民眾去槓桿(減少債務),財政收入反而以較高速度增長,顯示政府不願增加赤字投資基礎建設,刺激經濟成長;財政部未充實國有金融機構資金,亦未完善公司治理。7月16日,財政系統官員發文逐條反駁,稱將地方債轉為不計入政府債務的隱性負債,是「基於中國國情和政治現實」;地方政府負債,金融機構是共謀或從犯,並暗批央行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
自2018年年初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債務違約數創下新高,上海A股下跌24.02%(以8月16日2832.91點與最高點1月24日3728.35點相比)、深圳A股下跌25.21%(以8月16日1533.84點與最高點1月24日2050.73點相比);以8月16日收盤指數與7月6日(上海A股2877.01點,深圳A股1605.85點)相比,兩股市也分別下跌了1.53%與4.48%。匯率方面,8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比4月14日貶值高達9.94%,比7月6日則下跌了3.74%。摩根史坦利銀行一份關於美中貿易戰的研究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若持續升級擴大,可能會讓中國2019年GDP增速跌到5%的範疇,對全球貿易的間接影響則更為深遠。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何清漣接受大紀元時報專訪時也表示,若貿易戰再打下去,中國將出現外資撤離、人民幣匯率下跌、股市跌破,中國大陸經濟可能會出現嚴重蕭條。 [1]
三、多人遭點名該為貿易戰開戰負責
貿易戰開啟以來,討論最多的話題當屬「誰該為貿易開戰負責」。遭點名的有掌管官媒與宣傳機構的政治局常委王滬寧、負責美中經貿談判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等。 曾宣揚「中國綜合國力全面超美」的胡鞍鋼,其「耽誤國家決策」的言論遭聯名要求解聘,新京報、環球時報、人民網也發文對胡提出質疑。劉鶴立場溫和,但對美談判進展不利,網路傳言提議由王岐山或胡春華取代,以尋求貿易戰的解決。被指為曲解中央意圖、大肆渲染民族民粹主義情緒的黨媒及宣傳系統,成為各方攻擊箭靶,主管意識形態與宣傳的王滬寧也成為眾矢之的。7月初以來,王滬寧缺席多場重要會議、未陪同習近平出訪中東非洲、亦未現身北戴河,加上7月25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已被免職(遺缺由習近平上海舊部、現任中央網信辦主任徐麟接任),王滬寧可能遭停職,或被問責削權的傳聞甚囂塵上。
參、趨勢研判
一、習近平可能在北戴河做出若干讓步
對習近平鐵腕治理日益不滿的跡象在近期逐一浮現,據信對於習近平權力的回擊也在升級。2018年北戴河會議維安工作比過去嚴格許多,人民日報「領導人活動報導」欄目中,自7月31日至8月15日幾無常委的活動報導,[3] 與會學者專家也指出會議氣氛較為緊張肅殺,主要討論的議題是美中貿易戰。綜合相關跡象研判,習近平在情勢逼迫下,可能做出若干讓步,例如,首席智囊王滬寧可能遭到革/停職或削權、科技領導權力可能讓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8日,「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改組為「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由李克強任組長,劉鶴任副組長);此外,8月12日《人民日報》發布一則「改革開放天地寬」的宣言,宣示中共官方有意在國內改善體制,以在世界貿易結構中爭取更有利位置,並強調這場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一宣言可能是北戴河會議結論,也是習近平讓步下的產物。[4]
二、美中將持續談判尋求妥協空間
201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5,050億美元商品,但從美國進口商品僅1,300億美元。若川普在500億美元25%關稅懲罰後,持續落實2000億加2000億美元的25%關稅,北京將無法祭出同樣規模的報復,中國經濟也將遭受重大打擊。在美方攻勢下,北京當局已從先前的「不惜代價」、「以牙還牙」,放軟身段不再提「以牙還牙」,轉而私下勸說美國不要再打貿易戰。8月16日,中共商務部宣布,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將於8月下旬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雙方各自關注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此一消息顯示美中並未關閉溝通管道,惟雙方能否取得妥協,或貿易戰將持續升高,仍有待觀察。
附表 美中貿易戰歷程簡表
時間
|
美國
|
中國
|
2018.3.1
|
◼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進口鋼鐵和 鋁加徵關稅,以保護美國業者。
|
◼ 3.2 中國商務部:如美方最終措施損害 中方利益,中方將與其他受影響國家 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
|
2018.3.23
|
◼ 依「貿易擴大法」第 232 條,自 3 月 23 日起啟動對鋼、鋁的進口關稅, 分別徵收 25%和 10%稅率,中國未 獲豁免。
◼ 川普簽署備忘錄,依 301 調查結果, 擬對中國銷美 1,300 多項產品加徵 25%關稅。
|
◼ 中國商務部宣布,擬對美國價值約 30 億美元的 7 類、128 項產品(多為農產 品及鋼、鋁)課徵高關稅。
|
2018.4.3
|
◼ 公告「301 條款」制裁清單,擬針對 價值 500 億美元,1,300 多項中國輸 美產品加徵 25%關稅。
|
◼ 4.3,中國國務院決定,對上述 128 項 美國產品加徵 15%或 25%關稅。。
◼ 4.4,中國國務院:擬對美國價值約 500 億美元的 14 類 106 項商品(大豆、飛 機、汽車、化工品等)加徵 25%關稅。 實施日期另行公布。
|
2018.5.3
|
美中首次貿易磋商。美國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率團訪中,連續兩天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軍的代表團會談。重點在縮小美國貿易逆差、美方指控中方強迫技術轉移等議題。
|
2018.5.20
|
5.15~5.19 美中第2輪貿易磋商。劉鶴以習近平特使、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首席代表身分,率團抵達華府,與美方進行磋商。
5.20白宮公布第2輪貿易磋商聯合聲明:雙方在大幅減少逆差上達成共識;中國允諾將加大採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對於華府有關智慧財權保護的要求,中方有明確回應。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證實,雙方已同意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
2018.5.29
|
◼ 根據 301 條款,美國將對價值 500 億 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 25%關稅,最終 產品清單將於 6 月 15 日前宣布。
|
|
2018.6.2
|
6.2~6.4 美中第3輪貿易磋商。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率團訪中,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會後雙方未發表聯合聲明,也未提供細節。
|
2018.6.16
|
◼ .6.15(美東時間)宣布對中國價值 500 億美元的商品課徵 25%高關稅 (7 月 6 日起,先對價值 340 億美元 的中國商品課徵 25%關稅,之後再對 284 項商品採取關稅行動)。
|
◼ 中國國務院:將對總值 500 億美元的 659 項美國商品加徵 25%關稅(7.6 起, 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汽 車和水產品加徵 25%關稅,其他貨品 關稅另行宣布)。
|
2018.6.19
|
◼ 6.18(美東時間)川普威脅將對價值 20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10%;若中國報復,再另增 2000 億 美元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
◼ 中國商務部公布,初步裁定原產於美、 日的進口氫碘酸產品存在傾銷,決定 對美、日進口氫碘酸產品,實施保證金 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
|
2018.7.6
|
◼ 啟動對中國價值 340 億美元,818 項 商品加徵 25%關稅(航太、渦輪引 擎、機械與零組件、ITC 科技設備 等)。
|
◼ 中國對總值約 340 億美元,545 項的美 國商品加徵 25%關稅生效(汽車、黃 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
|
2018.7.10
|
◼ 美國政府公布價值 2000 億美元的貨 物清單(自行車、音響系統、狗食、 錢包、鐵錘、冷凍食品、地毯、縫紉 機等零售物品)課徵關稅 10%。
|
◼ 中國商務部:繼續對原產於美、日之進 口光纖預製棒徵收最高達 41.7%的反 傾銷稅,實施期限 5 年;對原產於美 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 最高 78.2%的反傾銷稅。
|
2018.7.30
|
◼ 川普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 (Robert Lighthizer),將 2000 億美 元中國產品原訂的 10%關稅提高到 25%。
|
◼ 8.3,中國國務院宣布,將對美國約 600 億美元的商品加徵 25%、20%、10%、 5%不等的關稅,生效時間另行公告。
|
2018.8.8
|
◼ 8.7(美東時間)美國貿易代表署宣 布,對中國價值 160 億美元、279 項 的中國商品加徵 25%關稅(包括石 化、鋼鐵、汽車零組件等),8.23 起 生效。
|
◼ 8.8,中國國務院宣布,自 8.23 起,對 價值 160 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徵 25% 關稅。
|
2018.8.16
|
8月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將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率領的美方代表團,進行美中貿易磋商。
|
註:已宣布之三波關稅貿易戰以粗體字(紅)顯示;四次美中貿易談判以細明體(藍)顯示。
|
資料來源:彙整媒體報導。
[1]「中美貿易戰升級 專家憂中國經濟將現蕭條」,《大紀元》,2018年7月1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8/7/13/n10560950.htm。
[2]Ben Blanchard and Kevin Yao, “Handling of U.S. trade dispute causes rift in Chinese leadership: sources,” Reuters, August 9, 2018,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ade-china-politics-analysis/handling-of-u-s-trade-dispute-causes-rift-in-chinese-leadership-sources-idUSKBN1KU0TU.
[3] 7月31日至8月15日期間,7名政治局常委中,僅李克強8月8日在北戴河會見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María Fernanda Espinosa Garcés)、8月12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互致賀電,以及栗戰書8月10日視察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北戴河管理部。
[4]過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並不活躍,相關活動甚少見報,一般認為科技發展可能由習近平主導,但此次改組動作甚大,似有凸出李克強率領相關部委負責科技發展的意味。2018年5月初,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團向中方提出八點要求,其中包括保護美國科技與智慧財產、取消貿易壁壘等。其後亦傳出美方希望北京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畫。「改革開放天地寬」是否係針對美方要求的回應,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