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新型飛彈研發與測試
2018.08.17
瀏覽數
142
壹、新聞重點
中國火箭軍(原稱第二砲兵)自2015年12月31日建軍後,持續提高戰略威懾及精進核武第二擊能力。中國國防部於2018年4月26日證實,東風-26已正式進入火箭軍戰鬥序列。搭載多彈頭的東風-41彈道飛彈於5月進行試射。中央電視台也罕見公開火箭軍地下基地的指揮中心、發射設施及通道。中國媒體於8月解讀認為該型彈為未來部署重點。這顯見中國為突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飛彈技術在獨立多彈頭及變軌逐漸取得初步成果,積極提升火箭軍戰力不言自明。
貳、安全意涵
一、「獨立多彈頭」彈道飛彈發展技術趨於成熟
目前僅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及中國擁有「多彈頭獨立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able re-entry vehicle, MIRV)技術,該技術是每一枚彈道飛彈擁有多彈頭,且可各自獨立打擊不同目標,中國應用此技術的彈道飛彈有東風-31AG(可攜3個核彈)、東風-5B(可攜10個)及東風-41(可攜10個)等,其中東風-5B屬液態燃料僅可部署在特定地點,較易遭到打擊。至於東風-31AG及東風-41為固態燃料,機動性佳,可靈活部署於鐵路或公路。若東風-41的獨立多彈頭技術成熟並部署,[1] 恐將突破美軍現有飛彈防禦網。
二、積極在「變軌」及「極超音速」技術尋求突破
2015年公布的《中國的軍事戰略》要求,火箭軍「應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端精確打擊能力」。習近平在火箭軍成立典禮重申此項指導。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第十一研究院)發布消息,星空-2號乘波體(飛行器)於8月3日發射升空,成功完成主動段轉彎、試飛器自主飛行、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並落入預定彈著區,飛行高度30公里、速度5.5-6馬赫。[2]此項發展刻意突出其變軌、極超音速(hypersonic)飛行的初步成果。未來若研發成為彈道飛彈,現行飛彈防禦系統恐將無法攔截。美國國防部戰略司令部司令海登(John Hyten)在3月即表示,目前美軍尚無能力攔截極超音速武器。
附表:中國各型彈道飛彈現況
彈型 |
液態燃料 |
固態燃料 |
變軌 |
MIRV |
集束彈 |
|
短程飛彈 70-1,000km |
東風-11 |
|
ˇ |
|
|
ˇ |
東風-15 |
|
ˇ |
|
|
ˇ |
|
中程飛彈 1,000-3,000km |
東風-16 |
|
ˇ |
|
ˇ |
ˇ |
東風-21D* |
|
ˇ |
ˇ |
|
ˇ |
|
遠程飛彈 3,000-5,000km |
東風-4 |
ˇ |
|
|
|
|
東風-26* |
|
ˇ |
ˇ |
|
ˇ |
|
洲際飛彈 5,000km< |
東風-5B |
ˇ |
|
|
ˇ |
|
東風-31AG |
|
ˇ |
ˇ |
ˇ |
|
|
東風-41 |
|
ˇ |
|
ˇ |
|
資料來源:*反艦彈道飛彈;部分技術未獲官方證實,詳見Missile Defense Project, “Missiles of China,” Missile Threa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ublished June 14, 2018, last modified June 15, 2018, https://missilethreat.csis.org/country/china/.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精進飛彈戰力將增加區域用兵的靈活度
中國洲際彈道飛彈已有東風-31、東風-4、東風-5、潛射型巨浪-2型彈道飛彈。自1984年開始發展的東風-41,迄今已試射多次,其搭配獨立多彈頭、固態燃料,被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形容是「世界最先進的彈道飛彈」。[3] 無論部署於地下、鐵路或公路機動輸送,均大幅提升飛彈發射載具的存活度及靈活度,使敵軍不易掌握發射位置予以回擊。另外,在印太區域戰事方面,中國雖受「不首先使用核武」核戰略指導,尚無可能使用洲際飛彈,但是若區域外敵軍介入戰事,是否可能藉洲際彈道飛彈對其進行癱瘓或報復,殊值關注。
二、我應持續深化區域友好國家飛彈情資交換
中國火箭軍持續強化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立體核嚇阻戰力,並精進短程及中程飛彈技術,促使區域國家加強因應。例如日本即採購陸基神盾,將現有神盾系統攔截飛彈提升為「標準3型2A」;美國會也通過《2019年國防授權法》同意研發極超音速防禦能力(1.3億美元)及太空的感測器(sensor)(7,300萬美元),以及早偵測與防護飛彈攻擊。[4] 我國則可持續深化區域友好國家飛彈情資交換及飛彈防禦領域交流,以鞏固防衛措施。
[1]「東風-41投射多彈頭 毀傷和突防能力提升」,《科技日報》,2018年6月8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6/08/content_678967.shtml。
[2]“China successfully tests first experimental superfast aircraft,” New Delhi Television, August 6, 2018; “China’s hypersonic flight vehicle completes first test flight,” Sputnik News, August 6, 2018.
[3]專家:東風-41已達服役標準 擠身世界最先進導彈行列」,《人民網》,2018年6月10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8/0609/c1011-30047293.html。
[4]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9, SEC. 4101. PROCUREMENT; Jen Judson, “Congress intensifies push for reluctant MDA to focus on space-based missile defense,” Defense News, August 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