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風險面觀察: 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案例
2018.08.31
瀏覽數
82
壹、新聞重點
馬來西亞新任領導人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8月21日結束為期5天的北京之行。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見面後,馬哈地公開表示:「尊重自由貿易,但不想因窮國無法和富國競爭,而產生新型殖民主義的狀況」。會後,馬哈地政府已暫停與中國相關的兩大建設案-中國交通建設公司承包的134億美元東海岸鐵路,以及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子公司負責的25億美元天然氣管線。無獨有偶,斯里蘭卡因2017年12月因償還不出開發的10億美元貸款,被迫租借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給中國99年,並讓中國取得70%股權。巴基斯坦則是將瓜達爾港的經營開發權交給中國,期限為40年。本文將檢視這些計畫失敗的原因,彙整「一帶一路」計畫可能的風險因素。
貳、安全意涵
一、「一帶一路」計畫為合作國家帶來疑慮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稱有關各方簽署合作協議達到68個,並通過聯合公報。然而歐洲多國(法、德、英、希等國)都表明不願簽署。原中國稱「一帶一路」的宗旨是共建共用,但現實卻呈現抗議、風險與拒絕。2018年4月國際貨幣組織曾警告,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因大多採取缺乏透明度的貸款合約,並規定須由中國企業負責,因此可能會讓許多已負債累累的國家面臨更多債務危機。
馬哈地認為中國的策略是「借巨款給窮國,最終可能自己拿走那項建設」,意思是中國利用債務作為其他政治或經濟談判的籌碼。以斯里蘭卡為例,2015年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敗選下台,但新政府卻難以償還債務。與中國進行了數月談判,最終在12月交出了港口以及港口周圍15000英畝的土地,租期為99年。
巴基斯坦由於「伊斯蘭國」武裝的威脅,巴國政府須在中巴經濟走廊增加兵力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此外,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延伸至阿富汗的喀什米爾領土爭議感到不安。印度認為中國形同違反喀什米爾爭議中立立場的承諾,間接承認喀什米爾屬於巴基斯坦的領土。綜上述而言,顯示多國逐漸對中國以「一帶一路」投資計畫是否能為國家帶來真正的實質意義已產生多處疑慮。
二、「一帶一路」投資的風險與困境
中國投資政經局勢不穩的國家,為自己也為合作國帶來領土、經濟與文化差異上的風險與困境。斯里蘭卡方面,中國勞工大量湧入對合作國當地工人形成衝擊與工安事故頻傳,和開發漢班托塔港徵收土地、破壞生態,使當地人民和漁民群起抗議遊行外;漢班托塔港的建立,並未對斯里蘭卡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反而是對外來資金投資不安的情緒,造成了對中國的心理困境。
雖然,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Mamnoon Hussain)6月於青島上合組織高峰會,表示「一帶一路」計畫使巴國就業增加、能源供應和道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和瓜達爾港恢復運營能力。但事實上,巴國政府則是因中國融資條件規定將新建的大壩和一個現有大壩作為貸款擔保,違反了巴國自身利益,最後決定取消高達120億美元的迪阿默─巴沙大壩建設。另外,原定價值20億美元的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市的捷運橘線也遇到障礙,該工程獲中國國營企業融資且協助興建,是中國對巴國620億美元投資大案的一環。加上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接手瓜達爾港口及自由區後,由於巴方承諾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未到位,使港口運營上仍有較大虧損。
中國原本希望將巴國建設為展示「一帶一路」成果的櫥窗,並藉此削減美國影響力、重劃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但巴國債務高築,增加了倒債風險。6月巴國向中國增貸40億美元來支付中巴經濟走廊的開銷一事,凸顯出中國在「一帶一路」的風險問題。同時因為貪腐問題,導致中方決定暫時停止向巴基斯坦國內的三條重要道路投入資金。 中國理解風險控管是未來能夠順利推行「一帶一路」的要件,但若缺乏鄰近大國的支持,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上的風險將會增高。俄羅斯、日本與印度即是關鍵角色,尤其俄羅斯長期以來是中國的戰略夥伴,總體上是支持「一帶一路」的。合作國近期也常以生態問題來阻擋「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學者認為需增加和非營利組織(NGO)的溝通,來消除對生態環境的疑慮。
參、趨勢研判
中國原本希望將巴國建設為展示「一帶一路」成果的櫥窗,並藉此削減美國影響力、重劃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但巴國債務高築,增加了倒債風險。6月巴國向中國增貸40億美元來支付中巴經濟走廊的開銷一事,凸顯出中國在「一帶一路」的風險問題。同時因為貪腐問題,導致中方決定暫時停止向巴基斯坦國內的三條重要道路投入資金。[1] 中國理解風險控管是未來能夠順利推行「一帶一路」的要件,但若缺乏鄰近大國的支持,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上的風險將會增高。俄羅斯、日本與印度即是關鍵角色,尤其俄羅斯長期以來是中國的戰略夥伴,總體上是支持「一帶一路」的。合作國近期也常以生態問題來阻擋「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學者認為需增加和非營利組織(NGO)的溝通,來消除對生態環境的疑慮。
隨著美國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影響消退,中國通過海外撒錢的方式,在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地方獲得立足點,甚至可能故意誘使一些脆弱的國家陷入債務陷阱,從而增加中國的優勢。現今斯里蘭卡總債務總額為640億美元,政府全部財政收入的大約95%都被用於償還債務。其中向中國借貸了80億美元,利息最高為6%。斯里蘭卡原本欠中國的款項只佔總債務的12%,但在「一帶一路」推動後,上升到17%左右。而「中巴經濟走廊」預計560億美元工程費,使巴基斯坦將瓜達爾港(Gwadar)的經營開發權得交給中國後,港口的收入91%將流向中國,巴國當局的收入卻只有9%,再加上自貿區總收入的85 %利潤需給予中方的條件下,顯示出中巴經濟走廊長期協議的不透明。
「一帶一路」計畫旨在發展其他國家與中國的牢固經濟關係,塑造他們的利益,令其與中國保持一致,並遏制在敏感問題上中國受到的對抗或批評。並且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國家可能會形成對中國資本的經濟依賴,中國可利用這一點來實現自己的利益。但自巴基斯坦需要向IMF尋求紓困後,是否對其他積欠巨額款項之國家(如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造成骨牌效應,值得持續密注。
二、合作國已開始尋求其他國合作為預防新式殖民主義的興起
當今每個亞洲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已超越美國。不可否認,即使僅以其經濟實力來判斷,中國在東南亞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且不斷增長的角色。馬哈地公開警告新式殖民主義出現的風險,暗示中國由一帶一路資金來達到操控政治人物或政策,已成為一種新式殖民型態。例如,或斯里蘭卡負責建造漢班托塔港的中國港灣(China Harbor)公司向批准該項目的前總統拉賈帕克薩競選總部支付760萬美元當作競選款項,或是前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夏立夫(Nawaz Sharif)被揭發在英國擁有「不當地產」,在受到法院調查後被迫辭職,皆是利用政治捐獻來控制國家主政者的方式。
美國近期根據對外國的「軍事財政援助」計畫,國務院打算對斯里蘭卡撥出3900萬美元,以加強斯里蘭卡確保海上安全的能力。而新上任的巴基斯坦伊姆蘭汗(Imran Khan)寧願向IMF披露中巴經濟走廊投資細節來尋求紓困,及尋求區域合作,並打造與美國均衡新關係。說明了一帶一路合作國為擺脫中資的控制,已開始尋求其他國家的合作與援助,來均衡中國在區域性的影響力。
[1]三條道路包括210公里長的Dera Ismail Khan-Zhob公路、110公里長的Khuzdar-Basima路以及136公里長的卡拉科拉姆高速公路(K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