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二代二級艦強化戰力梯隊
2018.10.12
瀏覽數
117
壹、新聞重點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CSIST,簡稱「中科院」)與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 Corporation Taiwan, CSBC,簡稱「台船」)於2018「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Kaohsiu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 Defense Exposition, KIMD Expo)合作推出1400噸輕巡防艦模型和作戰性能短片。中科院表示,基於全球水面艦艇需求殷切,希透過該艦構型彰顯台灣具備先進造艦實力,並尋求外銷可能性。 [1]
貳、安全意涵
一、國艦國造是國防自主的重要環節
台灣外購先進戰艦面臨諸多國際現實和限制,國艦國造是突破軍備封鎖及鞏固防衛能力的關鍵戰略和重要政策。中科院和台船合作發展輕型先進巡防艦概念,不僅展示造艦工藝水準,亦可呈現系統整合能力;以實力基礎支持國艦國造政策,有利強化追求國防自主目標的重要環節。
二、造艦工藝是代表國家的亮麗名片
造船工業涵蓋基礎科學到先進科技應用,是國家工業化的縮影,而造艦能力反映的則是國家工藝水準。國艦國造政策對業者不僅起到激勵的作用,其載台和裝備的生產與製造也會驅動產業鏈的技術發展與升級,有利產出代表國家工藝的亮麗名片。
三、海軍需二代二級艦強化戰力梯隊
海軍已20年沒有二級作戰艦,二代二級艦不僅能勝任偵巡和非傳統安全任務,填補海軍兵力空隙,其整合式先進戰鬥系統對強化國軍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和能力具有加成效益;亦可使海軍作戰軍官長期累積海上實務經驗,從三級、二級、一級作戰艦向上歷練,[2] 有利培養海上作戰人才,強化防衛戰力梯隊。
參、趨勢研判
一、台灣的造艦工業發展值得期待
《國防法》第22條規定:「國防武器以自製為優先」,國防部宜邀集法務及相關部會研擬具體施行細則,保障造艦產業發展,不受政黨輪替影響,以利持續精進造艦工藝水準,確保國艦國造政策落實,擦亮這張國家造艦工藝的名片。從海軍武夷艦、PCL巡邏艇、成功級艦、錦江級艦、光六飛彈快艇、沱江艦到磐石艦及系列海巡艦艇的交付觀察,國內科研機構和船廠具備戰鬥系統整合與水面艦艇的建造能力毋庸置疑。海軍和海巡錯開建造期程,建案計畫避免在同一時期發包,造船業即可避免陷入「不是撐死就是餓死」的窘境。[3] 從政策面和技術面看,台灣的造艦工業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二、軍艦外銷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海軍和海巡艦艇都有服役期程,造艦計畫完成後可能20~30年沒有新的建案。由於國內需求不足,造艦產業缺乏持續投資發展誘因,造成人才流失和造艦工藝停滯。若業界能到海外爭取商機,即可維持規模和產能,使造艦工藝不斷得到錘鍊和精進。故應從源頭建構合宜的法律規範,透過立法程序,使業界具備軍艦外銷的法律依據,投資鍛造工藝水準,促進海外招商,保障造艦工業永續發展。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是軍艦外銷的兩根支柱,也是台灣造艦產業壯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海軍應有合適噸位的二代二級艦
錦江、康定、濟陽和成功等各級艦服役陸續超過20~30年,已屆必須更新換代時刻。台灣周邊海域平均風力7~8級以上時間長達4個月,只有耐波力(endurance)和持續力(sustainability)較好的新一代艦才能更好地執行任務。1400噸的艦艇在海象惡劣的台灣周邊海域活動多所限制,較理想的二級作戰艦應介於2000~3000噸之間,此噸位不僅耐波力較佳,亦能酬載更多的打擊火力;既有利於填補海軍兵力空白,強化戰力梯隊,亦有利於遂行國家整體防衛構想。判斷海軍未來可能需要5000~6000噸一級作戰艦、2000~3000噸的二級作戰艦和500~1000噸的三級作戰艦做為替代兵力,以執行高低搭配的平戰時任務,而現在正是規劃替代方案的最佳時機。
[1]Ridzwan Rahmat: “Kaohsiung Maritime 2018: NCSIST, CSBC Cooperation unveil frigate concept for export market,” Jane’s 360, September 30, 2018, https://www.janes.com/article/83449/kaohsiung-maritime-2018-ncsist-csbc-corporation-unveil-frigate-concept-for-export-market
[2]艦艇的級別原則上按照噸位加以區分,各國區分方式大同小異。我國海軍艦艇區分為四個等級:軍艦分為一、二、三級艦;三級艦以下噸位稱為艇。就作戰艦而言,滿載1000噸以下劃歸為三級艦、1000噸(含)至3000噸之間為二級艦、3000噸(含)以上為一級艦。
[3]2018年5月10日,中信造船集團董事長兼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Taiwan Defens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W-DIDA)理事長韓碧祥在2018台美國防工業會議(United States-Taiwan Defense Industry Conference)發言指出:「政府推動國防造船政策缺乏長期計畫,想到哪做到哪,讓造船業『不是撐死就是餓死』,希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