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印邊界問題談判之戰略意涵
2018.12.28
瀏覽數
162
壹、新聞重點
據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指出,2018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邵元明副參謀長與印度國防次長密特拉(Sanjay Mitra)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印第九次「國防與安全對話」(Defense and Security Dialogue),就深化兩軍在邊防軍事互信措施、邊防管控與合作等項目實施磋商。11月15日,中共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會見密特拉時表示,中印良好的關係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有利於區域與世界的穩定和繁榮。 [1]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亦於11月23日和24日在成都就中印邊界問題舉行第21輪談判。同時,印度駐中共大使米斯里(Vikram Misri)發表聲明,在邊界問題獲得最終解決之前,雙方將繼續共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確保爭端不會影響雙邊關係的整體發展。其中,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共計72天)中印部隊在洞朗(Doklam)對峙後,雙方於2018年12月10日首次恢復實質性的中印「攜手-2018」(Hand in Hand)聯合軍事演習,亦是此次對話達成的共識之一。
中印邊界長達1,700多公里,爭議地段主要分為西段、中段、東段及洞朗事件的錫金(Sikkim)段。西段主要爭議地區在新疆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盆地,大部分由中共控制;中段地區由印度掌控;東段邊界問題較大,雙方在「麥克馬洪防線」(McMahon Line)以南的藏南地區有所爭執;錫金段則是近年中印邊界衝突的熱點區域(如附圖)。 [2]
貳、安全意涵
一、莫迪為2019年大選推動中印友好關係發展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洞朗事件發生期間,雙方均以強硬的態度面對領土主權不可侵犯的問題。中共甚至在2017年7月6日取消習近平與莫迪在G20的雙邊會晤,以示對印度的不滿。洞朗事件結束後,由於雙邊在2017年12月22日舉行第20次的中印邊界問題談判,讓中印在邊界上的問題緩和了許多。因此,推估莫迪考量在未來2019年5月的總理大選中,為避免過多負面事件影響選情,持續於2018年期間增加與中共的互動頻率,並恢復相關談判與軍演等重要工作。期盼能在和平穩定發展上有具體的貢獻,特別是在領土爭議、貿易逆差問題(中國是印度最大貿易國)、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鑑此,兩國均採取擱置爭議方式,提升兩國在區域安全與經貿合作等成效,讓莫迪可以在大選前交出一張好的成績單。
二、中印戰略層次對話謀求區域穩定
在2017年中印洞朗事件後,雙方在2018年對於邊界領土爭議問題方面,積極地採取政治、外交、軍事等多元溝通管道,以降低區域發生衝突的風險,緩解敵對狀態與戰略誤判。首先,在政治方面,2018年4月27至28日莫迪與習近平於武漢實施非正式會晤,雙方藉此達成「增進戰略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妥善處理分歧」之戰略共識。[3] 其次,在外交方面,於2018年期間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多次與印度官方人員在不同的場合會面,主要目的以維繫中印關係穩定、創造區域和平發展為主,並建立「全域性、長期性、戰略性」友善關係。再則,在軍事方面,2018年11月13日中印第九次「國防與安全對話」確認於2018年12月10日至23日恢復第七次「攜手-2018」聯合軍演,以及2019年聯合軍事演習、高階軍官團互訪等共識,進一步在軍事關係上強化互信,減少軍事衝突發生。[4]
參、趨勢研判
一、潛藏的軍事衝突危機仍然不容忽視
2018年9月7至27日,中共與巴基斯坦在中共境內舉行「雄鷹-Ⅶ」空軍聯合軍演;9月16至29日,美國與印度在印度切巴烏塔(Chaubattia)舉行「準備戰爭」(Yudh Abhyas)陸軍聯合軍演;12月3至14日,美國與印度在印度境內舉行「Ex Cope India-18」空軍聯合軍演;12月10至23日,中印在成都舉行「攜手-2018」聯合軍演等四項軍事演習觀察。美、中、印、巴四國在各方的角力下,仍維持歷年常態性的軍事演習。由於軍事演習都有其指標性意涵,顯示南亞區域安全仍存在著不穩定性。特別是美國川普總統提出的「印太戰略」倡議,直指中共軍事擴張帶來的可能威脅,也會讓中印關係的發展存在著不確定性。
二、中共對邊界領土爭議存有妥協的可能性
中共對於領土是否如同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講話中所提出的「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之說。就歷史而言,美國政治學家魯瓦克(Edward N. Luttwak)在2012年發表《中國崛起與戰略邏輯》(The Rise of China vs. the Logic of Strategy)一書,寫道:在雙邊談判中,中共方面承認阿富汗提出的100%的領土要求、寮國76%的領土要求、哈薩克66%的領土要求、蒙古65%的領土要求、尼泊爾94%的領土要求、北韓60%的領土要求、塔吉克96%的領土要求、越南50%的領土要求;與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通過不斷的談判,也承認50%的有爭議領土。[5]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與經驗來看,中共與其他週邊國家的領土爭議是「可以談的、可以讓的」。因此,中印邊界的領土爭議應該是可商議的,但仍需持續須關注後續邊界談判的發展。

附圖、中印邊界爭議示意圖/div>
資料來源:〈習近平拉攏印俄 對抗美日〉,《中時電子報》,2014年6月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9000418-260108。
[1]“Top Indian, China officials hold defense, security dialogue, agree to set up military exchanges,”The Economic Times, November 15, 2018,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top-india-china-officials-hold-defence-security-dialogue-agree-to-step-up-military-exchanges/articleshow/ 66630218.cms
[2]〈錫金段邊界再生摩擦 中印誰跨了界?〉,《BBC中文網》,2017年6月27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0414935。
[3]Manveena Suri and Ben Westcott,“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meets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for informal summit,” CNN, April 28, 2018, https://edition.cnn.com/2018/04/27/asia/modi-xi-wuhan-meeting-intl/index.html
[4]“Top India, China officials hold defence, security dialogue, agree to step up military exchanges,” The Economic Times, November 15, 2018,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top-india-china-officials-hold-defence-security-dialogue-agree-to-step-up-military-exchanges/articleshow/ 66630218.cms
[5]Edward N. Luttwak, The Rise of China vs. the Logic of Strategy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2),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