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出敘利亞與阿富汗之觀察
2018.12.28
瀏覽數
160
壹、新聞重點
美國總統川普於2018年12月19日宣布,對ISIS的戰爭已獲得勝利,將全面從敘利亞撤出現有的2000名美國地面部隊,並將在未來數月內,再從阿富汗撤出一半約7000名兵力。川普的決定引發了喧然大波,國內兩黨議員、國際盟邦與主流媒體紛紛抨擊,即使連一向支持川普的保守派政治人員亦不表苟同,認為此舉等於將中東局勢拱手讓與俄羅斯、伊朗聯盟,更有拋棄並肩作戰的庫德族之嫌。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以及國務院負責ISIS反恐任務的事務高官麥格克(Brett McGurk)紛紛則以辭職表達對川普政策的不認同。
貳、安全意涵
一、撤軍是一連串國內外結構改變的長期結果
川普決定撤軍,雖然看似未經深思熟慮的短視政策,但其反映了美國國內外結構轉變的結果。首先,撤軍反映了美國社會希望結束海外無意義的戰爭的共識。[1]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估算,2001年開打的反恐戰爭,17年以來已讓美國付出至少1.5兆美金以及超過4萬6千名官兵傷亡的代價。[2] 其中阿富汗戰爭每年至少須投入450億美金經費。雖然華盛頓盡可能減少地面部隊的介入,敘利亞內戰自2014年以來也讓美國付出超過300億美金的代價,更必須在2018年追加130億美金預算。上述成本僅考量軍事預算,倘若採納整個聯邦政府因為反恐戰爭而投入的相關經費,成本甚至高達5兆美金以上。
回顧過去三屆美國總統大選,主張美國有義務介入外國事務,以維持國際局勢穩定的候選人,如麥坎(John McCain)、羅姆尼(Mitt Romney)以及2016年的希拉蕊(Hilary Clinton),最後皆落選。撤軍是川普當年的競選承諾之一,也是他當年勝選的原因之一。
其次,深陷反恐泥沼除了排擠美國國內建設的資源,更造成美、中兩國在這17年以來的此消彼長。中國解放軍積極擴軍的同時,美國卻歷經數年的預算大幅刪減。造成美國海軍艦艇數量不足以應付既有任務、入船塢大修保養的時程不斷延宕、人員訓練不足造成海上公安事件頻傳等。當美國社會對於中國是未來最大的國安威脅達成共識,川普選擇在ISIS佔領的版圖幾近消失之際撤軍,將戰略轉向亞太,因應中國的挑戰,也是合理的決斷。特別是當頁岩油逐步實現美國能源自主的夢想,華盛頓的外交戰略思維不必再被中東的局勢綁架,也讓美國能騰出手將更多資源調整至亞太地區。
二、棄盟友論言過其實
主張美國撤軍等同背叛庫德族盟友,以便討好土耳其的言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土耳其才是美國自冷戰以來的傳統重要盟邦。歐巴馬時代美、土關係因為人權爭議而急轉直下,最後導致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與俄羅斯及伊朗結盟。土耳其是圍堵俄羅斯向地中海擴張的關鍵,倘若土國落入俄羅斯陣營,對美國是一大地緣政治災難。至於庫德族民兵,雖然短期內是戰友,但以中東宗教派系或文化衝突的複雜性,分布敘利亞、土耳其、伊拉克與伊朗等境的庫德族彼此利益不同,並非鐵板一塊,難保未來不會如當年的Taliban一樣,翻臉變成美國的仇敵。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所言,「在現代中東,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不再適用。你敵人的敵人,很可能還是你的敵人」。 [3]
三、長遠看來對美國利大於弊
川普撤軍敘利亞與阿富汗的決策,引發國內兩黨議員、西方盟國與主流媒體猛烈的抨擊,認為川普的盲目之舉除了給ISIS喘息機會,更將中東拱手讓給俄羅斯與伊朗。雖然這些批評不無道理,但美國此時撤軍的決定是否真如外界所言的一無是處,實有待商榷。首先,根據聯合國2017年的估計,若要將敘利亞恢復至內戰前的狀態,至少需要2千5百億美金的經費。[4] 川普撤軍的決定等於將敘利亞重建的責任轉嫁給莫斯科,這對於極度仰賴能源出口,卻又飽受低油價衝擊所苦的俄羅斯經濟是一大重擔。
再者,美國也可以透過撤軍,進一步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倘若美國與俄羅斯因中東問題全面交惡,可能迫使莫斯科為了生存而與中國、北韓加強合作,並為朝核問題帶來不確定因素。
參、趨勢研判
一、未來美國在中東的介入或以傭兵與無人機攻擊為主
為了避免人員傷亡影響國內支持度,從歐巴馬時代開始,美國的反恐行動越來越依賴以無人機所執行的「鎖定獵殺」(targeted killing)。小布希8年任內總計發動了57次無人機剌殺任務,歐巴馬則下達了563次,足足多了近十倍。[5] 川普也不惶多讓,從2017年至今,光是在葉門、索馬利亞與巴基斯坦,美軍便執行了238次無人機攻擊任務。可以預見當美國全面撤出地面部隊後,無人機鎖定獵殺的角色會更加吃重。此外,美國正規部隊的撤出也給予私人軍事顧問公司更多發揮的機會
二、北京在新疆的反恐壓力將大增
中國對於維吾爾族的高壓政策,造成受迫害的維族流亡有極端主義勢力的鄰近國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等,部份甚至遠赴敘利亞參與內戰。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維族對中國西北邊陲造成重大安全威脅,如2016年中國吉爾吉斯大使館爆炸案主嫌即是流亡塔吉克的維族人士。
北京近來積極介入阿富汗等國的反恐事務,包括協助訓練反恐部隊,甚至駐軍,正反映了中國政府對新疆為極端主義漫延的憂慮。美國對於中東與中亞所投入反恐任務,除了讓美國成為恐攻的頭號目標,亦減輕中國的負擔。當中國對維族的鎮壓已逐漸引起其它穆斯林的關注與抗議,北京的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債務危機,亦引發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中亞國家的社會不滿。美軍地面部隊逐步撤出後,北京便無法再搭華盛頓的反恐便車,中國在新疆的反恐壓力預料將會大增。
[1]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oreign Policy於2018年1月的民調發現,依黨派屬性的不同,約65-78%的美國民眾認為應該限縮對海外用兵。波士頓大學政治學者Douglas Kriner的最新量化研究發現,反恐戰爭的傷亡是左右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因素之一。子弟在海外反恐傷亡比例越高的社區,越支持承諾撤軍的川普。James Carden, “A New Poll Shows the Public Is Overwhelmingly Opposed to Endless US Military Interventions,” The Nation, January 9, 2018, 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new-poll-shows-public-overwhelmingly-opposed-to-endless-us-military-interventions/ ; Stephen Miles, “The Americans Are Sick of Endless War,” The Nation, June 21, 2018, 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americans-sick-endless-war/
[2]“America's 'war on terror' has cost the US nearly $6 trillion and killed roughly half a million people, and there's no end in sight,” Business Insider, November 14, 2018,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the-war-on-terror-has-cost-the-us-nearly-6-trillion-2018-11
[3]Henry Kissinger, “Chaos and order in a changing world,” CAPX, August 2, 2017, https://capx.co/chaos-and-order-in-a-changing-world/
[4]“Let Putin and Russia rebuild Syria. U.S. taxpayers shouldn't foot the bill,” USA Today, August 3, 2018,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opinion/2018/08/03/syria-not-american-responsibility-let-russia-putin-rebuild-column/873499002/
[5]Abigail Gage, “Drone Strikes Remain Unchecked in the War on Terror,” Diplomatic Courier, August 21, 2018, https://www.diplomaticourier.com/drone-strikes-remain-unchecked-in-the-war-on-t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