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對空軍戰力影響
2020.01.31
瀏覽數
186
壹、新聞重點
美國川普總統2019年12月20日簽署《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0, NDAA 2020),編列7,380億美元國防預算。其中美國空軍可運用預算約為1,656億美元,主要武器採購計畫包括F-15EX、F-35、現役機隊延壽、B-21轟炸機發展、以及MQ-9無人機採購等。美國空軍機隊老化問題嚴重,然而近期F-35新機量產速度不如預期,為滿足高強度作戰需要,美國空軍打破20年來未再採購4代戰機政策,採購F-15EX,並為現役戰機延壽及性能提升,使美國空軍形成4代戰機及5代戰機併肩作戰的高低性能混合編組。另外也大幅提高第6代戰機研發預算,未來不但重新定義空戰型態,也將重塑美國空軍,但目前仍無具體規劃。
貳、安全意涵
由於美國空軍持續面對高節奏作戰,同時滿足國家戰略「大國競爭」需要,另外,美國空軍持續面對機隊快速老化問題,未來維修成本日益增加。統計顯示,2018年美國空軍平均機齡達到29.2年,而任務達成率也從2012年的77.9%降至2018年的69.9%,且仍在下降中,因此快速提升可用戰機數量及任務達成能力成為當務之急。[1] 美國空軍在2019年3月20日決定採購80架F-15EX,在2020年預算中正式採購編列,被認為目的在快速補充機隊,滿足空軍高強度作戰需要。
一、美國空軍確定採購F-15EX補充戰力
根據預算,美國空軍主要採購計畫,戰機部分包括8架F-15EX、48架F-35,並為較新的F-15C/D/E、F-16及A-10攻擊機進行延壽。首批8架F-15EX預算為10億5千萬美元,將用以取代老舊的F-15C/D。F-35雖加速生產,不過仍低於空軍計畫的每年60架量產規模。由2020年預算顯示,第5代戰機與未來的B-21轟炸機,將與新購及延壽的第4代戰機,形成新的高-低性能混合編組。
美國空軍在2019年3月20日決定採購80架F-15EX,預計2020年採購第一批8架、2021年18架,直到2024年,但最終可能追加至144架。首批採購尚包括生產線工具、系統整合、技令、支援及訓練設備,以及其他生產必需的項目。美國空軍2018年時秘密對2家航空產業集團波音及洛馬進行調查,包括讓空戰能力無縫接軌,更清晰定義高低性能混合戰略,因應日益縮小的兵力結構。結論是必須採購一型新機種,必須具成本效益且低風險,不能破壞F-35的採購計畫,而且是F-35的補充,不是替代品。報導指出這是源於美國空軍內部不同立場與飛機製造商間數百次不斷討論得到的結論,討論內容未對外公開。採購F-15EX並非挑戰F-35,其具吸引力的條件之一是波音以固定價格推銷F-15EX,每架不超過9,500萬美元,因為F-15已生產超過45年,且國外客戶已為其戰力提升花費約5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美國空軍毋需再付擔額外研發費用,風險也降至最低。[2]
二、4代及5代戰機形成高低性能混合搭配
美國空軍原本計畫建立一支全部由匿蹤、網路化、超情勢感知(hyper-situationally aware)的F-22與F-35組成的戰機部隊,然而因F-22生產計畫過早終止、F-35量產一再延遲,使美國空軍至2030年時,仍將依賴第4代戰機。若要持續汰舊換新,F-35至少必須能達到每年採購72架,目前生產線仍未能達到此一水準。
目前美國空軍第4代及第5代戰機的比例約為82%比18%。需在整個衝突範圍內維持空中優勢,並非所有任務都需要第5代戰機,第4代戰機在較不嚴苛的戰場條件下仍可執行任務,因此勢需維持一支結合4代戰機及5代戰機的部隊。
F-15EX被認為是用以補充美國空軍作戰任務的不足。F-22在匿蹤構型時僅能在彈倉中攜帶6枚飛彈,F-35只有4枚飛彈,此2型機都能在翼下掛架掛載更多武器,但會破壞匿蹤外型。F-35可與F-15EX搭配作戰,F-35保持匿蹤外型,躲避敵人感測器追蹤,並將目標資訊鏈傳給F-15X,以及掛載大量武器攻擊有數量優勢的敵機。另外F-15EX也可擔任防空制壓任務,以反輻射飛彈摧毀敵防空網,目前任務由F-16C擔任,暱稱為「野鼬」(Wild Weasel)。F-15EX以F-15QA為基礎,採用相同構型,包括強化機體結構,大幅延伸機體壽限至2萬小時、並提升可操縱性,另也整合美國空軍要求的能力。其新增及新設計的4聯裝武器掛架使其最多可掛至22枚飛彈,成為名符其實的「飛彈卡車」。另外,F-15作戰航程達1,930公里,可執行長程巡邏任務,較F-35A的1,240公里更大,可減少對空中加油機的依賴。
三、持續延壽現有機隊以維持戰力
由於老舊飛機已屆壽期,新機遲未能趕上量產進度,美國空軍不得不為現有機隊進行延壽以維持戰力。在2019年以前,美國空軍已進行機隊現代化計畫,其中A-10進行221處修改,F-15進行970處修改,F-16進行281處修改。從2018年至2024年,美國空軍花費29億美元為A-10攻擊機進行性能提升,為173架A-10更換機翼,使其能再增加1萬小時服役壽期。
在延壽部分,現有F-15C/D機身縱樑的應力疲勞已達極限,目前機隊操作時有速度及酬載限制,而翻修需拆卸飛機。因此空軍同意國防部建議採購新的F-15EX,以補足機隊的不足。但保留的飛機仍會進行性能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鷹式主被動生存能力警告系統」(Eagle Passive/Active Warning Survivability System, EPAWSS),可提升態勢感知能力,主動發現威脅,並干擾敵方雷達,定位敵方發射源,以在高度競爭的戰爭空間中存活。
F-16戰機則從2018年至2023年間,進行APG-83電子掃瞄雷達的換裝,同時並將服役壽期再延長8千小時,另外也將為全機隊加裝「自動防止撞地系統」(Auto Groun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Auto-GCAS)及模組化任務電腦、數位化雷達警告系統等。並為F-16整合B61-12核武發射能力,及先進精確武器系統。未來在一段時間之內,美國空軍將會維持舊機與新機並肩作戰的型態。
參、趨勢研判
美國空軍從2001年以來即未再採購第4代戰機,並堅持只採購具匿蹤能力的第5代戰機,僅對現有戰機進行升級,並全力改善F-35面臨的問題,但緊縮的國防預算無助於改善現有情況。F-35不是解決美國空軍戰力不足問題的通用方案,其他機隊老舊情況也日益嚴重,主因是新機生產及交機速度延遲,以及對未來兵力仍無清楚規劃。
一、美國空軍未來戰力仍待審慎規劃
美國空軍在2020年預算中大幅提高「下一代空防」(Next Generation Air Defense, NGAD)研發預算至10億美元,海軍則稱為FA-XX,這是為空軍及海軍規劃下一代戰鬥機/攻擊的計畫,被視為是第6代戰鬥機,但目前定義仍不明確,包括是否為有人和無人系統並存、相關感測器及機載武器等。該計畫將對未來空軍作戰形態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目前仍無明確規劃。
美國空軍雖然決定自2020會計年度起重新採購F-15EX,但未來新戰機採購重點仍是第5代戰機,F-35採購數量是F-15EX的3倍以上。但近年來美國空軍與國會也越來越關注F-35作戰半徑不足(比F-16長,但不如F-15E,更僅及F-111作戰半徑的一半左右)的問題,認為這在未來太平洋戰區等高強度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場上將會是一大弱點與隱憂,因此有越來越多研究分析建議美國空軍應該積極加強長程遠攻打擊兵力的建設(舉凡增購B-21新世代戰略轟炸機,積極研發次世代長程戰鬥攻擊機/UCAV,加快引進新一代機載遠攻巡航飛彈/極音速武器系統等等)並減少在F-35這類短程戰術飛機上的投資採購。
另外,新戰略也為戰略空軍及海運帶來新議題,俄羅斯及中國會以新方式威脅美國海上及空中交通線,這是過去區域國家如伊朗及北韓所無法做到的。2019年2月完成的《2018年戰略機動能力及需求研究》(Mobility Capabilities and Requirements Study 2018)未能指出加油機隊老化問題,美國國防部似乎忽視這個問題。美國國會已提出許多質疑,並要求運輸司令部(Transportation Command)將「作戰與戰鬥分析」結合,並將研究時間擴大至2023年,研究成果預計在2021年公布。
二、美國空軍機隊老化問題暫難改善
美國空軍機隊老化問題嚴重,主要原因係新機交機延遲,包括F-35生產進度落後,以及KC-46遲遲未能交機等因素。由於F-35生產延遲,為維持A-10、F-15、F-16等第4代戰機的作戰能力,空軍持續對現役戰機進行延壽計畫,解決結構疲勞問題,並提升航電系統性能,同時也採購匿蹤視距外打擊飛彈,以維持4代戰機戰力。
另外,美國空軍其他機隊也面臨類似問題,最年輕的UAV機隊平均機齡為8年,C-130機隊平均14年,C-17平均21年,戰機及攻擊機平均27年,直升機平均29年,教練機平均31年,相較之下轟炸機達到43年、加油機更達52年。然而欲用以取代KC-135的KC-46,採購計畫已拖延10年,部署時間要再拖3至4年,至今仍無法順利交機。[3] 此外,現有E-3及E-8「聯星」(Joint Star)、RC-135電偵機等,也均有機隊嚴重老化問題,甚至仍無新機取代計畫。
三、預算不足將限制美國空軍兵力擴充計畫
為因應《2018年國防戰略摘要》(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中大國競爭的戰略調整,美國空軍分析認為,目前空軍兵力規模太小,無法滿足需要,因此計畫擴充兵力25%,由現有312個作戰中隊增加至386個,包括加油機、特種部隊、太空、無人機、飛彈、戰機、網路、情監偵、蒐救、轟炸機、運輸等,然而未在2020會計年度預算中提出任何達成目標的方法,即使採購4代戰機及為現役延壽,也難達成目標。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研究指出,這至少需增加370億預算,及94,000名人力,包括現役及預備役。然而,不若海軍至少對355艘艦艇的規模提出計畫,美國空軍並未提出任何方案。[4]
美國各軍種均在爭取有限的預算資源,不僅海軍計畫擴充艦隊規模,陸軍正推動「多領域作戰」(Multi-domain operation),太空軍也正式成立,暫時附屬於空軍部麾下。美國空軍2020年需求預算為2,048億美元,但其中有392億美元是空軍無法控制,例如國家情報計畫(National Intelligence Program)等,空軍真正能運用的預算僅1,656億美元,[5] 相較之下,陸軍為2,056億、海軍則為1,914億美元。美國空軍機隊現代化方案已經延遲,機隊老舊情況持續惡化,加上預算限制,將使擴充計畫更難達成。
[1]Erica Werner & Aaron Gregg, “Trump overstates military spending and readiness in face of Iran conflict,”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7, 2020, https://wapo.st/2tdHjS3.
[2]Tyler Rogoway, “Exclusive: Unmasking The F-15X, Boeing’s F-15C/D Eagle Replacement Fighter,” The War Zone, July 25, 2018, https://bit.ly/2S4gMz3.
[3]Brian Everstine & John Tirpak, “AMC: KC-46 Can’t Deploy for at Least 3-4 Years,” Air Force Magazine, September 18, 2019, https://bit.ly/2UafdCf.
[4]Mark F. Cancian, “U.S. Military Forces in FY 2020: Air Forc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October 21, 2019,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s-military-forces-fy-2020-air-force.
[5]Jon Harper, “Pass-Through Programs Mask Air Force Budget Shortfalls,” National Defense, January 7, 2020, https://bit.ly/2S6ySAq.